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分布调查

2013-09-20 06:17江,李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学龄期支原体阳性率

郭 江,李 玲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儿科,四川 攀枝花 617067)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是呼吸道常见病原体,由MP感染导致的儿童上、下呼吸道感染呈逐年增加。各地研究人群的差异、年龄的差异、实验室诊断方法的不同,MP感染导致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所占的比率不同。为了解攀枝花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中MP感染的情况,我们对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239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MP-IgM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较为准确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2397例,其中男1440例,女957例;年龄0~14岁,其中0~6月489例,~1岁461例,~3岁720例,~6岁470例,~14岁252例。所有病例诊断标准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7版)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诊断标准[1]。

1.2 方法 入院当天在严格消毒下,采集静脉血2 ml。所有标本均在2~4 h分离出血清,并进行MPIgM检验。试剂盒采用西班牙VIRCELL公司提供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检测试剂盒。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所有标本检测均按照检测试剂盒要求的规定方法进行,并进行质量控制。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年龄分布 2397例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MP-IgM检测阳性的有688例,按年龄分组检测情况比较见表1。0~6月以及~1岁的婴儿组患儿MP-IgM检出率较低,~3岁的幼儿组患儿MP-IgM检出率升高,~6岁的学龄前儿童组以及~14岁的学龄期儿童组患儿MP-IgM检出率最高。婴儿组与幼儿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76,P<0.005);婴儿组与学龄前及学龄期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93,P<0.005);幼儿组与学龄前及学龄期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5,P<0.01);学龄前与学龄期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P > 0.5)。

表1 各年龄组MP-IgM检测情况比较 [n(%)]

2.2 性别分布 男性患儿1440例,检测出MP-IgM阳性388例,阳性率26.94%;女性患儿957例,检测出MP-IgM阳性300例,阳性率31.35%。两组MP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5,P<0.005)。

2.3 疾病分布 按照导致呼吸道感染的不同疾病分组,上呼吸道感染785例,检测出MP-IgM阳性284例,阳性率36.18%;下呼吸道感染1612例,检测出MP-IgM阳性404例,阳性率25.06%。两组MP-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5,P<0.005)。

2.4 季节分布 夏季106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检测出MP-IgM阳性332例,阳性率31.32%;秋冬季1337例患儿检测出MP-IgM阳性356例,阳性率26.63%。两组MP-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P < 0.025)。

3 讨论

MP是儿童呼吸系统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支原体有很强的传染性,MP感染主要是社区获得性感染,,一年四季均有发生,近年来MP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日趋增多并有流行趋势[2],甚至有报道成为各种呼吸道感染病原之首[4]。支原体感染起病隐匿,临床表现、X射线征象均缺乏特异性。MP的检测方法有多种,诊断的金标准是支原体培养,但阳性率较低,目前临床上首选检测方法为MP-IgM检测[2,3],因此我们选择了在国际上知名度较高的西班牙VIRCELL公司提供的,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进行测定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检测试剂盒,检测的结果显示攀枝花地区(包括攀枝花市,云南北部的丽江、永仁和四川西南部的凉山的部分县)的儿童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的MP年检出率为28.70%。人类对MP感染有普遍易感性,MP感染的年龄特征是明确的,本次调查MP检出阳性率分别为0~6月组4.50%,~1岁组18.44%,~3岁组36.67%,~6岁组43.19%,~14岁组45.24%。最高的是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最低的是0~6月的婴儿。趋势卡方分析显示,随年龄增大,MP感染率增加,这与国内外报道一致[2,4~6]。有学者认为婴幼儿感染率较年长儿低,一则提示其感染概率的确低,但也有可能该年龄段MP感染症状不典型,易被漏诊或误诊。此外,婴幼儿产生抗体的免疫应答反应相对低下也是低MP抗体滴度的原因之一[2]。

本次检测女性高于男性,这与文献报道MP感染无显著性别差异不一致,这可能与同期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中男性患儿远多于女性患儿有关。按呼吸道感染的不同疾病分组,MP感染导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比例高于下呼吸道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本次研究中,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患上呼吸道感染比例较高,并且MP检测阳性率较高有关。考虑也与患儿年龄增大,免疫功能成熟有关。在季节分布方面,文献报道MP感染全年均有散发,我国北方以冬季为多,南方则以夏秋季较多,不同地域的气候,包括气温、湿度等均可影响MP感染[2]。攀枝花地区位于四川西南部、川滇交界处,属南方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类型,四季不太分明,主要为夏季(每年4~9月)和秋冬季(每年1~3、10~12月),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本次检测出MP感染在夏季的检出率高于秋冬季,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62-1206.

[2] 陆权,陆敏.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4):241-243.

[3] 孙红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诊断[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4):245-248

[4] 庞保东,董琰,张慧玉,等.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5,2(9):849-850.

[5] 彭俊凤.1611例儿童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与感染情况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3):1553.

[6] 刘群,袁成远.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76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6(5):91-92.

猜你喜欢
学龄期支原体阳性率
学龄期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抗核抗体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
学龄期儿童近视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针对性护理措施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鸡败血支原体病的诊治
学龄期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TIMP-1、IL-10、hs-CRP及TH的变化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