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09-20 06:17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肺泡呼吸衰竭呼吸机

陈 逶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四川 成都 61113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科常见病及多发病,晚期多并发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具有无需插管,避免了镇静剂的使用,保持患者正常的生理性咳嗽和正常的吞咽和饮食等优点,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优势已经得到了认同,本院从2006年起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使大部分患者避免了气管插管,救治成功率高,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6~2010年住院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64例,男96例,年龄(64±10.4)岁,女68例,年龄(61.0±11.4)岁,病程5~20年,均符合我国2007年COPD指南的诊断标准[1]: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沙丁胺醇200~400 μg后FEV1/FVC<70% 以及Ⅱ型呼吸衰竭的血气诊断标准:静息状态、呼吸空气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 mmHg,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 mmHg。排除不符合无创呼吸机治疗适应证的患者:①心跳,呼吸骤停者;②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者(存在休克,严重的心律失常);③需要保护气道者(如呼吸道分泌物多,严重呕吐有窒息危险及消化道出血,近期上腹部手术);④严重脑病患者;⑤近期面部及上气道手术,创伤或畸形;⑥上气道阻塞;⑦患者拒绝使用。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7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予吸氧、抗感染、平喘、祛痰、营养支持、纠正水电紊乱及呼吸兴奋剂的使用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加用BiPAP呼吸机面罩正压通气治疗。呼吸机用BiPAP呼吸机,呼吸模式(S/T),吸气压8~20 mmHg,呼气压4~12 mmHg,氧流量5~8 L/min,持续应用至病情好转,并根据病情适当调整吸气压、呼气压、氧流量等,维持氧饱和度在90%以上,氧浓度<35%,每日使用8 h以上,调整压力从小开始,逐渐增加,最终使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尽量达8~12 mmHg,气道峰压不超过30 mmHg。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第1、2、4、10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 PaO2、PaCO2、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pH。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出院后再次住院次数。疗效以有效、无效进行评价。有效:神志转清,呼吸困难改善,发绀消失,PaO2增高,PaCO2下降或已接近正常;无效: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发绀、意识障碍无好转,血气分析指标无明显改善,甚至病情进一步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有效78例,无效8例,有效率90.7%;对照组有效64例,无效14例,有效率82.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78,P < 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第1、2、4、10 天,HR、RR、PaO2及 PaCO2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aO2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HR及RR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2.3 两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再入院次数比较治疗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随访半年后再次入院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治疗费用没有明显增多。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再入院次数比较

3 讨论

COPD 患者急性加重期常因感染、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气道阻塞、通气功能不良、呼吸肌疲劳等,由于多发的病灶性肺不张,肺泡透明膜形成,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和肺内动静脉分流,肺泡换气功能障碍而出现缺氧[2]。临床上常规治疗(控制性吸氧、抗感染、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呼吸兴奋剂等)通常难以奏效,呼吸肌疲劳是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无创通气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有助于气体进入通气不良的肺泡,改善气体分布,使痉挛的支气管扩张,改善V/Q比例,从而有效改善低氧血症及CO2潴留[3]。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吸气时有一个较高的吸气压,可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量,同时改善气体在肺内分布不均的状况,促使肺泡中氧向血液弥散,减少无效死腔气量。呼气时PEEP可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防止肺泡萎陷,改善弥散功能,使肺泡内 CO2有效排出,从而达到提高 PaO2、降低PaCO2目的,有研究证明,外加PEEP的水平大约为85%PEEPi,可显著减少肺泡与气道开口间的压力梯度,而不增加过度通气[4,5]。与人工气道不同,经鼻(面)罩通气时,PEEP引发峰值压力升高可导致鼻(面)罩漏气和胃胀气,因此PEEP大小应结合间歇性正压换气(IPPV)综合考虑,以气道峰压不超过30 mmHg为原则,同时选用的面罩和鼻罩,应以有良好的密闭性和舒适性为原则。本组病例所用PEEP平均10 mmHg,而峰压皆小于30 mmHg,故通气压力是有效和安全的。无创通气在COPD急性加重治疗中的地位已经得到循证医学的证实[6,7],在缺氧性呼吸衰竭,社区获得性肺炎,心源性肺水肿器官移植和免疫功能缺陷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也得到了16个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的支持[8~10]。

总之,早期合理使用无创呼吸机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且使用方便,操作灵活,患者痛苦小,更容易为患者、家属所接受,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2] Bellingan GJ.The pulmonary physician in critical care*6:The pathogenesis of ALI/ARDS[J].J Thorax,2002,57(6):540-546.

[3] 朱蕾,钮善福,张淑平.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患者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4):407-410.

[4] 俞森洋.机械通气临床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602-615.

[5] 林汉国.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右江医学,2012,40(3):355-356.

[6] 赵红旗,罗晓寒.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2):95-97.

[7] 杨阳,邹俊,张静.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疗效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4(1):36-37.

[8] Origanized Jointly by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the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the European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et al.Internation Consensus Conferences in Intensive Care Medicine: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J].Am J Respire Crit Care Med,2001,163:283-291.

[9] Ferrer M,Esquinas A,Lexon M,et al.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Standards of Care.Committee.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J].Thorax,2002,57:192-211.

[10] Ferrer M,Esquinas A,Lexon M,et al.Noninvasive Ventilationin Severe Hypoxemic Respiratory Failure: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3,168:1438-1444.

猜你喜欢
肺泡呼吸衰竭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钙结合蛋白S100A8、S100A9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
《呼吸衰竭》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