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刮痧护理缓解瘀血性头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2013-09-20 06:17陈云凤刘素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刮痧头痛证候

樊 敏,陈云凤,刘素蓉

(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出血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头痛和头部外伤后头痛,属中医头痛范畴中的瘀血性头痛[1],其发作频率高,症状不易控制,反复发作的头痛让患者痛苦不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生存质量大大降低。针对这类头痛,国内外目前的治疗方法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对症治疗包括应用止痛药、镇静剂[2],护理手段为执行头痛护理常规[3]。西医药物止痛治疗维持时间短,有毒、副作用,存在限量问题。

而头痛的常规护理对症状的缓解无促进作用。本研究以瘀血性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中医辨证施治的原理,采用中医刮痧法对其进行辨证施护,并与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组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2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神经内、外科脑出血、脑外伤恢复期头痛患者240例(中医辨证分型均为瘀血性头痛),年龄21~73岁。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120例,临床试验列入统计共238例(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男75例,女45例,年龄25~73岁[(43.95±18.45)岁];病程(7.62±3.27)月;头痛强度II级27例,III级72例,IV级21例;疼痛评分(88.51±14.27)分。对照组男72例,女46例,年龄21~69岁[(43.33±15.27)岁];病程(6.79±3.63)月;头痛强度II级20例,III级68例,IV级30例;疼痛评分(81.85±13.59)分。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头痛强度、疼痛评分、中医证候(包括中医症状体征、舌脉象异常、中医症状积分和)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均执行头痛中医常规护理,对照组予单纯西医基础(止痛剂)治疗,试验组采用西医基础(止痛剂)治疗加用头部循经刮痧术,在第 1、3、6、10、15、20 天的治疗前即时和治疗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各进行一次疼痛及其他指标评估。两组疗程均为20天。疗程中如患者出院,则教会患者或家属头部循经刮痧术及观察指标评估方法,家中自行施术、评估。研究者通过电话、上门、门诊等方式进行随访。

1.3 疼痛分级及疗效判定标准 疼痛分级参照1988年国际头痛协会标准[4]及视觉模拟评定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分为轻度(疼痛强度II级):有疼痛,但不严重,疼痛评分50分以内;中度(疼痛强度III级):疼痛,患者痛苦,疼痛评分50~75分;重度(疼痛强度IV级):疼痛较剧烈,患者有恐惧感,疼痛评分76~100分。参照卫生部药政司1993《中医新药治疗头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判定疗效。①中医证候疗效:将头痛性质、发生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舌脉像及生命体征等症状指标进行量化积分。用症状轻重分级表中的(+、++、+++)表示,分别记为2、4、6 分,无症状或症状消失用(-)表示,记为0分,舌脉统一用+(l分)、-(0分)表示,生命体征正常用-(0分)、异常用+(l分)表示。证候疗效总有效率(n值)=(治疗前总积分一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l00%。痊愈: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积分减少,中医症状明显减轻,n值≥95%;显效: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积分减少,n值≥70%;有效: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积分减少,中医症状减轻,30%≤n值<70%;无效: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积分减少,但中医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n值<30%。②临床疗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判定为临床痊愈;疼痛强度减轻2级,伴随症状减轻,或发作次数或疼痛持续时间减少2/3以上为显效;疼痛强度减轻1级,或发作间隔时间延长或头痛持续时间缩短不足2/3为有效;疼痛强度减轻不足1级,或头痛持续时间缩短不足1/3,或疼痛加重,持续时间延长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5.0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疼痛程度及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疼痛强度及疼痛评分比较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5,P <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3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试验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6,P <0.05),见表3。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n(%)]

3 讨论

血液离经而为瘀,久病则入络,致气滞血瘀。祖国医学认为瘀血性头痛为瘀阻脑络,瘀血内停,脉络不畅,不通则痛[7],故头痛经久不愈,易发,且痛处固定不移,如锥刺。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络皆循于头面[1]。根据此理论可指导施术者视疼痛部位,循经刮拭。针对瘀血头痛的病理特点和病程,经中医辨证分型后,采用头部刮痧[8]和腧穴点按。实证患者施泻法,虚证患者宜补法。达到改善头部血液循环,刺激、疏通经络,驱风祛寒,定惊定神,活血化淤的作用;同时通过头部刮痧操作特有的安抚、关爱式的动作,达到安慰病人,转移其注意力,放松疼痛引起的紧张焦虑心情,从而缓解病人疼痛的作用。

瘀血性头痛属顽疾,焦红波[10]认为针灸治疗能缓解瘀血性头痛,但针灸对施术者有严格要求(只限执业中医师操作),技术性高,不便掌握,护士不具备操作资质。也有人认为“自我调节”技术如生物反馈方法和松弛治疗如气功、瑜珈功[1]等对此有辅助疗效,但效果不肯定。而头部循经刮痧术无痛、安全、有效,无任何毒副、化学作用,患者接受程度高;其操作简单,极易推广应用。天然水牛角制成的刮痧板,对人体肌表无毒性刺激和不良反应。水牛角本身即是一味中药,味辛、咸、寒,具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神等功效。刮拭后患者自我感觉好、舒适度高,说明刮痧术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心理暗示作用。

[1] 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4] 贝政平,蔡映云.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5] 唐维新.实用临床护理“三基”理论篇[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3.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司.中医新药治疗头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

[7] 陈可冀,史载祥.实用血瘀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25-234,552-555.

[8] 邓小微,詹小平,胡丽丹.耳穴按压、刮痧配合情志护理治疗偏头痛60 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0,10(45):740.

[9] 焦红波.针刺治疗淤血性头痛6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3,12(1):40-41.

猜你喜欢
刮痧头痛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头痛应该灸哪里?
刮痧疗法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
循经刮痧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头痛不用愁 刮痧来解忧
为什么刮痧要避开脖子这个区域
头痛与口疾
远离头痛的困扰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