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芎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09-20 06:17王志平孙红斌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参芎川芎嗪神经功能

刘 江,王志平,孙红斌,李 曦

(1.成都市双流县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0200;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1]。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脑血管疾病在中国人口死因顺序中居第一位,其中约70%的脑血管病是脑梗死[2],我院对5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针药联合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5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双流县中医医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0例,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3],经 CT 或 MRI证实,病程6~48 h,有神经功能缺失。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经障碍、心源性脑栓塞者、大面积脑梗死及有意识障碍者、肌力≥Ⅳ级、脑出血、脑肿瘤、感染、严重心肝肾病变、凝血功能障碍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52~74岁,平均62.51岁。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8~76岁,平均61.5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神经功能缺损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芎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天。治疗组同时给予针刺治疗,主穴为百会、四神聪、绝骨。气虚血瘀型配期门、足三里、阳陵泉、合谷、太冲;痰瘀阻络型配膻中、中脘、阳陵泉、合谷、太冲、丰隆[4]。嘱患者取坐位,取0.40~50 mm毫针,予取穴处刺入约1~1.5寸。针尖稍向内下方,施以每分钟100转捻转手各约15 s,留针30 min,期间行针3次后出针。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针刺。身体虚弱的患者,进行针刺的手法不宜过强。两组疗程均为28天。

1.3 观察指标 ①详细记录患者的意识水平、眼球运动、视野、面瘫、肢体运动、感觉、语言等临床症状;②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凝分析、肝肾功能、心电图;③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1.4 疗效评定标准[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得分越高,说明神经功能缺损越重。日常生活能力按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得分越高,说明独立性越好,依赖性越小。根据分值的变化及病残程度分级进行疗效判断。基本痊愈:NIHSS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NIHSS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显著进步:NIHSS减少18%~45%,无变化:NIHSS减少<17%,总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分析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及总有效率比较见表1、表2,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

表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常规、血凝分析、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有2例患者出现晕针现象,表现为轻微的头晕、恶心,经休息后,症状好转,未中断治疗。对照组有3例患者在治疗10天后出现轻微的皮疹,给予抗组胺药物治疗后,皮疹消退,未中断治疗。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人为其发病发病机可能与脂质代谢障碍、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黏附、血小板聚集释放、血栓形成及脑血管狭窄、闭塞、痉挛引起脑组织缺血、缺血缺氧等因素有关[6]。在中医学中,本病属“中风”范畴,是因肾精亏损、气血逆乱、瘀血与痰浊互结、闭塞不通而致。故补益肝肾、调理气血、祛痰开窍为主要治疗原则,本病病位在脑,其标为痰、火、风、瘀,无论何种原因,其最基本的病机还在于经脉不通、清窍郁闭,所以治疗本病首先以醒脑开窍、通经活络为主。

参芎注射液主要有效成分为盐酸川芎嗪与丹参素。丹参含有抗氧化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有效的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加速红细胞流速,从而能够提高机体组织供血,减轻缺氧时组织细胞损伤作用[7];川芎嗪是从川芎中提取的生物碱,是一种新型的钙离子拮抗剂,研究表明川芎嗪能提高缺血再灌注后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血浆丙二醛(MDA)。川芎嗪能够减少钙离子在细胞内蓄积,从而减少环氧化酶、磷脂酶的活性,减少氧自由基和血栓素A2的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故川芎嗪也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使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明显降低,改善脑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反应,改善脑组织营养代谢、炎症及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同时丹参与川芎嗪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协同作用,故可兼顾缺血中风“气虚血瘀”、“痰瘀阻络”等病机[8,9]。

诸多研究证明[10,11],早期针刺能改善脑细胞代谢,减少脑组织病灶周围脑细胞的缺血、缺氧的状况;针刺具有加速自由基清除和修复脑细胞功能作用,改善脑血管的血流供应,解除脑部动脉痉挛减少脑细胞膜及细胞质过氧化物产生的自由基对脑神经的损伤;针刺能促进脑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大脑皮层的血液循环从而增加脑血流量,加速脑组织的修复:针刺能调节神经递质而加速脑损伤的恢复,最终起到醒脑开窍的作用,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逐步恢复。

本研究中,采用针药联合治疗脑梗死28天,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未见确切不良反应。表明针药联合治疗脑梗死效果确切,是提高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可行途径,特别是缺血性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中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

[1] 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1.

[2] 吴江,贾建平,崔丽英,等.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379.

[4] 申秋生.穴位注射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4):448-449.

[5] HickenbottomSL.GrottaJ.Newroprote tivetherapy[M].SeminNewrol,1981:485-492.

[6] 罗向东,王普.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粉联合常规方法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血浆C反应蛋白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5):96-98.

[7] 陈兴坚,刘建红.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0,13(5):247-249.

[8] 陈本阳,张智博,唐璇,等.参芎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组织病理学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10):754-756.

[9] 韩辉.参芎嗪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损伤血液流变学、脑含水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1):71-73.

[10] 李彬,鄂宏臣.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4):108-109.

[11] 吴宏波,常永梅.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l8(2):57.

猜你喜欢
参芎川芎嗪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CoCl2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的影响
川芎嗪治疗脓毒症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冠心病联合用药特征分析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血栓的效果观察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可行性探究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28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措施及经验
川芎嗪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