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斜视矫正手术治疗斜视22例疗效观察

2013-09-20 06:17龚玉萍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矫正术斜视结膜

龚玉萍

斜视是临床眼科的一种常见疾病,是与双眼视觉功能和眼球运动功能密切相关的疾病,也是视觉发育密切相关的疾病,绝大多数斜视最终需要手术治疗。传统的斜视矫正手术多是在肉眼直视下进行,并发症多,术后局部刺激症状重,而斜视手术又是一个治疗兼美容的手术,要求术中损伤小、术后反应轻、不留瘢痕是医患共同追求的最高目标。显微技术应用于斜视手术是最近十年来的新技术[1],我院近年来应用显微斜视矫正手术治疗22例斜视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42例斜视手术患者,男23例,女19例,年龄8~53岁,病程1~40年,均为首次手术;共同性斜视39例,麻痹性斜视3例。其中22例采用显微镜下行斜视矫正术(观察组),20例采用传统斜视矫正术(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仪器采用蔡司眼科手术显微镜,Harms-Caliber镊、Vannas剪、Barraqur持针器,眼科剪、斜视钩、持针器和圆规巩膜尺等。术前常规检查视力、屈光状态、外眼、眼前后节情况,角膜映光,同视机检查及三棱镜检查左右眼分别注视时的裸眼、戴镜、33 cm和5 m的斜视角,牵拉试验,代偿头位及眼球运动等。观察组表面麻醉加少量局部浸润麻醉,开睑器开睑后使用显微镜放大5~6倍进行操作,依据患者斜视的不同类型和程度分别行直肌后徙术、直肌缩短术,斜肌断腱切除术等。手术过程中注意保留肌鞘完整性,缝针缝线采用6-0双针可吸收缝线,线结均埋藏于结膜下。术毕,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包术眼。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

1.3 疗效评价标准[2]斜视眼位矫正标准:治愈为完全正位、隐斜及小度数偏斜(≤5°);有效为轻度欠矫或过矫(5°~10°);无效为明显欠矫或过矫(≥1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9%,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3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术后第一天换药所有22例患者术眼无明显刺激症状,均能自主睁眼闭眼,结膜对位缝合好,手术区结膜轻度充血水肿,无结膜错位缝合或筋膜囊组织明显嵌顿于伤口处。术后2周至1月结膜充血水肿消退,睑裂区外观正常,无1例发生结膜囊肿及肉芽增生,粘连综合征等并发症。对照组患者的术眼刺激症状明显,不易睁眼,异物感较重,结膜充血水肿明显。

3 讨论

斜视不仅影响患者美观,同时也严重影响了视物功能,如不及早治疗,恢复与重建功能均较困难[3,4]。斜视矫正术是眼科常见的手术之一。斜视矫正手术要求术者必须熟悉眼球的相关解剖知识,传统的矫正手术由医生在肉眼直视下进行,器械操作粗糙及缝线可引起较多的并发症,如组织损伤较多,术中出血多,结膜充血,肌肉缝线反应,粘连综合征等,严重影响了手术治疗的效果[5]。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在临床得以广泛开展[6]。

显微镜下手术的特点是手术视野清晰,操作精细、准确,常用的显微镜放大倍率在5~6倍,可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范围及合理的景深,增加了立体感,解剖层次和组织结构辨认更清晰,使操作更精准,特别是缝针穿过巩膜的深浅更容易把握,避免了穿透巩膜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完整的保留肌鞘,肌肉勾取完整,不易发生肌肉误勾、勾取不全,可避开较大的血管,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避免错位解剖缝合,减少术后瘢痕;减少了术中创伤、出血,也就减少了术后粘连的发生,可以获得最佳术后运动功能,有利于术后双眼视觉功能的恢复,最终获得最佳的美容效果。

显微斜视手术最早用于分离睫状前动脉的手术[1],保证了眼前节血液的供应,可以预防和减少眼前节缺血综合征的发生,也为复杂性斜视和伴有血管硬化的斜视矫正手术提供了机会。1997年国际斜视会议上研讨了斜视的显微手术,并预言21世纪斜视手术将是显微手术的时代[1]。目前,斜视显微手术在我国开展了近十来年,显著提高了斜视矫正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质量,获得最佳的美容效果,满足了患者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总之,显微斜视矫正手术较传统直视下斜视矫正手术具有明显优势,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反应轻,治疗效果好,美容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1] 赵堪兴.我国斜视显微手术的探索[J].中华眼科杂志,2011,47(11):961-963.

[2] 洪剑威,刘梅莹,金梅,等.表麻下显微斜视矫正术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0,13(1):11-12.

[3] 郭长梅,王为农,王雨生,等.外直肌超长量后徙在某些大角度外斜视矫正术中得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09,9(2):325-327.

[4] 肖紫云,李红艳,李家璋,等.盐酸奥布卡因表面麻醉剂在斜视矫正术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08,8(12):2541-2542.

[5] 覃小平,卢林德,何乾,等.双外直肌超常量后徙术治疗共同性外斜视临床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6,3(2):46.

[6] 张洪生,孙莹,赵辉.斜视显微手术100例临床体会[J].医护论坛,2009,16(10):170.

猜你喜欢
矫正术斜视结膜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白内障术中局部注射麻醉导致的术后斜视及治疗
眼睑外翻矫正术的护理
改良Fasanella-Servat法上睑下垂矫正术疗效观察
口腔正畸矫正术中弓丝的应用分析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治疗V征斜视的效果比较
IMU/GPS测量误差对斜视条件下机载重轨干涉
结膜切除术联合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糖尿病结膜松弛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