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阿米巴痢疾应用头孢噻肟钠+甲硝唑临床疗效观察

2013-10-10 03:53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18期
关键词:原虫阿米巴痢疾

周 和

(安定区李家堡卫生院 甘肃 定西 743000)

小儿阿米巴痢疾是由于溶组织阿米巴原虫侵入结肠壁导致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其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腹胀、呕吐、痢疾、发热等。患儿一旦患上该病,常常痛苦难忍,昼夜不安,严重者甚至危及患儿生命[1]。为有效治疗该病,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生命质量,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对入住我院的178例小儿阿米巴痢疾患者展开治疗研究,其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对入住我院的178例小儿阿米巴痢疾患者,男92例,女86例,年龄9个月-13岁,平均年龄为(4.5±1.5)岁。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腹痛、腹胀、大便次数每日4次以上,大便性状主要有果酱样便、黏液样便、脓血样便以及稀水样便等。排除其他重大脏器及基础性疾病。所有入选患儿均经患儿家属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并报我院医疗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备案。按照入院先后的顺序将所有患儿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9例,对照组89例,对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病情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其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行解痉止痛、退热、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并给予0.5%的甲硝唑注射液静脉滴注,7.5mg/kg/次,2次/d,7d/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添加使用头孢噻肟钠+0.9%NaCl溶液静脉滴注,50mg/kg/次,2次/d,7d/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价标准[2]:显效:治疗1d-2d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患儿大便次数减少到2次/d,大便性状为软便或成型,大便培养行常规镜检为阴性;有效:治疗2d-3d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儿大便次数减少到4次/d,大便性状水分显著减少,大便培养行常规镜检为阴性;无效:治疗3d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患儿大便次数无减少,大便性状无改善。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患者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两组患者疗效资料录入Excel表格进行处理,并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α表示统计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小儿阿米巴痢疾患儿经过治疗,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75%)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5.28%),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其结果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其详细统计结果如表1。

3 讨论

3.1 阿米巴痢疾致病原是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主要寄生在人体之内,在外部环境中,阿米巴原虫的包囊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能够在多种环境下生存,但是其滋养体却难以适应外界因素的变化,表现出非常弱的抵抗力。小儿由于生理生活因素,因常接触病原物而感染。当阿米巴原虫进入小儿体内,并侵入小儿结肠肠壁组织,便开始大量增殖,并且体型逐渐增大,并最终成长为滋养体,破坏小儿肠壁组织,产生原发病灶[3]。阿米巴痢疾多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脱水等临床症状,大便多为果酱样便或者血水样便,且多呈腐臭味。行常规镜检,可见数量较多的红细胞,极少见到白细胞,多数患者可以明显见到滋养体以及夏雷晶体,部分慢性患者可见包囊。

表1 两组小儿阿米巴痢疾患儿疗效统计表(n,%)

3.2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甲硝唑通常作为小儿阿米巴痢疾的首选药物使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甲硝唑能够有选择性地侵入阿米巴原虫体内,抑制阿米巴原虫体内氧化还原反应的正常进行,并最终使其氮链断裂死亡。但是,临床研究发现尽管相当多的病例在应用甲硝唑后症状显著改善,但是对患者大便培养镜检,仍可发现滋养体以及包囊,甚至还会诱发原虫产生耐药性。同时,在肠道内,由于肠道细菌为阿米巴原虫的成长创造了条件,使其能够获取更加充足的营养,为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联合使用抗生素能够有效杀灭肠道内细菌,彻底阻断原虫生长过程中的营养渠道。相对于其他抗生素类药品,头孢噻肟钠疗效显著,且不会对患儿的骨骼发育造成影响,与甲硝唑联合使用无显著的毒副作用[4]。

3.3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75%)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5.28%),充分说明了头孢噻肟钠联合甲硝唑治疗小儿阿米巴痢疾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小儿阿米巴痢疾提供了依据。

总之,针对小儿阿米巴痢疾患者实施药物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儿治疗的有效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小儿阿米巴痢疾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李梅娟.甲硝唑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小儿阿米巴痢疾15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9,11

[2] 毕涛.阿米巴痢疾的发病机理[J].内江科技,2012,01

[3] 李英.婴幼儿急性阿米巴痢疾32例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0,10

[4] 赵建忠,耿荣,董晓根,等.2009年北京市丰台区细菌性痢疾诊断情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1,07

猜你喜欢
原虫阿米巴痢疾
基于阿米巴模式的创新工作室在水电管理企业的探索实践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肉牛常见原虫病的症状及防治分析
关于W公司引入阿米巴经营的几点思考
《圈养丹顶鹤血变原虫的流行调查研究》图版
基于“阿米巴”经营的成本管理实践
少数民族医用于治疗痢疾的黔产蕨类植物(一)
用于治疗痢疾的黔产蕨类植物(二)
中国式阿米巴落地实践之激活组织
利什曼原虫减毒活疫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