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新风扑面来唯“新、实、简”是“闻”

2013-11-21 18:27刘守洪樊远平
声屏世界 2013年3期
关键词:两会新风江西

□刘守洪 樊远平

栏目责编:邵满春

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八项规定”中不乏轻车简从、精简会议、力戒空话套话、改进新闻报道等很受百姓欢迎的内容。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结合“八项规定”的内容,发出《关于学习贯彻中央政治局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的通知》,对新闻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新闻报道进一步优化报道内容和结构,调整播发顺序,增强传播效果,对报道数量、字数、时长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江西省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和政协江西省十一届一次会议于2013年1月21日至1月29日召开,全省一年一度的“两会”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但由于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程序性,所以“两会”的新闻报道在创新上比一般节目有着更大的难度。如何在贯彻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若干规定的同时,体现全省贯彻“八项规定”的新风貌,宣传好、报道好“两会”,成为摆在各个媒体之间最迫切的问题,也是各媒体之间开展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江西广播电视台在今年省“两会”报道中,在报道内容“瘦身”的同时,通过将镜头和话筒向基层代表委员倾斜,抢抓会议细节等报道方式的创新,为“两会”新闻报道,甚至是以后的会议新闻报道树了新风开了先河。

从细节入手,唯“新”是“闻”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也是新闻,尤其是电视新闻中最有说服力、最能打动人的细节。在今年省“两会”报道中,江西卫视《江西新闻联播》从“两会”准备就绪,代表、委员报到,到大会开、闭幕、联组、分组讨论等等,始终贯彻一点:抓住细节,体现新风,唯“新”是“闻”。

比如,在1月20日播出的 《省“两会”:准备就绪 新风拂面》中,就放大了“人大会会期历来最短”“会场没有悬挂彩球、彩旗、没有铺设红地毯,简约而不失庄重”“家住南昌的代表、委员、列席人员不安排食宿”“严禁借开会之机搞各种走访、宴请”“统一吃自助餐”“不封路、不警车开道、不扰民”“驻地宾馆由五家减少到三家”等一系列“两会”新风尚,既让广大群众感觉到了“两会”清风,也增强了传播的效果。

在《江西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向大会报到》中,记者细心地发现了“两增”“一减”的细节:“工人、农民代表49名,占代表人数的8.04%,比上届增加了1.79%”;“专业技术人员代表70名,占代表人数的11.49%,比上届增加了0.97%”;“党政领导干部代表351名,比上届减少8.84%”。记者用敏锐的目光,将会议人员的细微变化呈现出来,也就把这次大会的平民气息一展无余。

在省“两会”报道中,记者还捕捉到政协开幕大会“仅40多分钟”这样的细节,将“两会”厉行“讲短话、开短会、求实效”的精简、务实、高效会风展现在观众面前。同时,通过采访代表、委员现身说法,将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长度、务实之风报道出来,增加了新闻的可信度,拉近了观众与“两会”的距离。

最让人耳目一新的,还属在江西广播电视台官方网站上发表的图片新闻——“省长和代表委员一起吃自助餐”。图片显示:鹿心社省长端着餐盘和代表、委员一起排队、共进午餐,“一杯白开水、一个窝窝头、一点素菜、一小盘水果,就构成了省长的午餐”,有图有真相,将大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力度和决心较好地呈现。

创新报道方式,唯“实”是“闻”

以往的会议新闻中,空话多、套话多是观众反映最多的问题,在今年省“两会”报道中,江西广播电视台《江西新闻联播》以多采访、多现场口导、多新闻特写这么一个“三多”的特点,创新改革报道方式,改变文风,力求实效。

正所谓“接地气才能有灵气”。今年省“两会”开幕和闭幕大会节目稿的后面,都接了大量的同期声,节目将镜头对准基层的代表、委员,倾听他们的声音,传达来自基层的愿望,通过代表、委员的声音,传达“两会”新风。

在新闻特写《江西:“两会”新风赢得一片叫好声》中,记者跳出会场外,把镜头对准南昌市区的的士司机,以旁人的角度来谈对“两会”的体会,让他谈今年“两会”期间在城区开车的现状。的士司机表示:“没有封路,也没有警车开道,感觉到政府在为民着想,不扰民,感觉很舒心”。的士司机实在的话语,较好地说明了“两会”新风拂面,比任何语言都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为了拉近与观众的心理距离,今年的省“两会”报道频繁采用记者现场口导,通过记者对新闻现场的描述,引领观众观察、关注、参与“两会”。往常让人感觉严肃的开、闭幕稿件,通过在前面加上记者现场口导,活泼亲切中又不失严谨庄重,点滴之间尽显“转作风、改文风”的务实精神。

与此同时,开设出“百姓关注两会”“两会微观察”“新闻话题”等新闻特写式报道形式,加强与基层代表、委员和普通群众之间的联系,在新闻报道中切实落实中央有关“密切联系群众”的相关规定。

镜头拍摄手法上也尽量柔和,不再一板一眼,多采用记录式手法,增加画面的亲和力与自然性。比如:人大、政协大会开幕式、闭幕式等全体会议,除省主要领导外,其他主席台就座领导的电视报道,采用全覆盖的形式进行拍摄,简化程序,不重复点名。

为了将“密切联系群众”更有效、更实在地落实到新闻报道中,江西广播电视台今年首次成立“两会微博报道组”,利用微博这一新媒体和关注“两会”的各界群体进行广泛的交流。同时,首次采用了全媒体访谈的形式,让代表、委员走进访谈室,接受各级、各类媒体的访谈,让各种声音在全开放的氛围中交流、碰撞,形成全民参与“两会”的舆论氛围。

今年,江西卫视还为会风专门采写了新闻特写:《江西:“两会”改会风——压缩会期节俭办会不说空话》,并首次配发评论《“两会”新风激荡人心》,将省“两会”把“提高会议效率,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列入长年、常态工作的决心,以及“两会”上出现的新风、新景,用新闻人特有的敏感,用发自肺腑、简短有力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达。

报道内容 “瘦身”,唯 “简”是“闻”

今年省“两会”新闻报道除了把更多的空间和镜头对准生产一线和基层代表、委员之外,还在领导稿件播发方式、播发长度等方面进行改革、精简,切实贯彻落实 “八项规定”。

例如,省领导参加讨论审议不单列报道,而是分组别融合在一起综合报道,与基层代表、委员发言的内容融为一体综合刊发。1月24日的联组讨论,苏荣、黄跃金、赵智勇、蔡晓明四位同在一组讨论的领导综合在一条稿件里播发,领导讲话也不再“穿衣戴帽”,而是直奔主题,简明扼要,不说套话,不讲空话。

省委常委参加分组讨论的稿件,统一发一个总口导,新闻里直接采用领导最实在的话语,稿件长度甚至控制在25秒左右,为历来最短的常委稿件。

为践行“转作风、改文风”的要求,在报道代表、委员参加讨论审议发言时,只报道具有实际内容和意义的发言。同时,配发的本台评论也力求精简,集中讲成绩、简短话未来。整篇评论文章文字言简意赅,文风清新有力,只用短短1分15秒钟时间,就表达了本台对“两会”召开的感慨。

会场不摆放鲜花、不铺设地毯、不开道不封路、不安排宴请、统一用自助餐,同时工作报告短了、发言空话少了、会议简报薄了……今年江西“两会”劲刮的这一股清新风气,通过电视、微博、网络等媒体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八项规定”务实新风开启“实干兴邦”之路,也为新闻报道明确了前进方向。如今的信息传播手段正在从论坛时代、博客时代向微博时代转换,处在这一特殊历史节点和传播时代的传统媒体,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引领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又在报道形式上有所创新?今年的省“两会”报道开辟了新的探索,提供了新的经验。

猜你喜欢
两会新风江西
江西银行
站在“TOD”新风口
丹青不渝新风入卷
我爱江西奶奶
夏日清新风
夏日清新风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江西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