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唐氏综合征患儿与正常儿童口腔共鸣声学特征比较

2013-12-23 04:44万勤努尔署瓦克邵国郡黄昭鸣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唐氏下颌口腔

万勤 努尔署瓦克 邵国郡 黄昭鸣

共鸣障碍是指在言语形成的过程中,由于下颌、唇、舌、软腭等运动异常,导致共鸣腔体积异常,使言语聚焦点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其共鸣效果。共鸣障碍分为口腔共鸣障碍和鼻腔共鸣障碍,其中,口腔共鸣障碍包括前位聚焦、后位聚焦和喉位聚焦三种障碍[1]。唐氏综合征儿童常伴有发音器官骨骼缺失或者发育不良、舌粗大等,影响了他们语言发声的协调性;其肌张力减退也影响唇和舌的灵活性,唐氏综合征儿童舌的运动以前后为主,运动速度慢,下颌运动以上下运动为主[2];这些均可能导致唐氏综合征儿童出现口腔共鸣障碍。随着言语语言病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国内渐渐有部分学者开始关注口腔共鸣相关的研究,黄永旺等发现发声时的共振系统随着发声时声腔的形状、共鸣位置及组织结构而发生变化[3]。黄昭鸣等[4]指出,通过韵母/a/、/i/、/u/的第一共振峰(F1)和第二共振峰(F2)可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口腔共鸣障碍。万萍等[5]对学龄前儿童声道共鸣的声学特点进行了研究,发现核心韵母第一共振峰(F1)和第二共振峰(F2)均受年龄、性别及核心单韵母(/a/、/i/、/u/)因素的显著影响。

目前,国内对唐氏综合征儿童口腔共鸣障碍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7~16岁唐氏综合征儿童为研究对象,将其口腔共鸣特点与正常儿童相比较,希望为唐氏综合征儿童的言语康复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测试对象 正常儿童90例分别来自上海市某小学和某中学,年龄7~16岁,均无听觉及言语障碍史,测试期间均无过敏和上呼吸道感染。唐氏综合征患儿29例分别来自上海4所特殊教育学校,年龄7~16岁,均无听觉障碍史,测试期间均无过敏和上呼吸道感染,有基本的发音能力,能够清晰发出/ɑ/、/i/、/u/音。两组儿童的年龄和性别分布见表1。

表1 各年龄段正常儿童与唐氏综合征患儿性别分布(例)

1.2 测试设备与方法 测试环境噪声控制在40 dB A 以内,采用启音博士言语测量仪(上海泰亿格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进行录音,采样频率44 100 Hz,采样精度16bits,低通滤波20kHz,放大倍数25dB。将麦克风稍倾斜45°,让受试者舒适坐位,口距麦克风10cm 左右,以自然平稳的音调和响度分别发/ɑ/、/i/、/u/各3次,每次发音持续1~2秒,对每个音的3次声样进行分析,提取三个元音的第一、二共振峰(F1、F2)及舌距[用F2(i)与F2(u)的差值表示]和下颌距[用F1(a)与F1(i)的差值表示]的均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研究年龄对学龄儿童口腔共鸣各声学指标的影响,自变量为年龄,分三个水平(7~岁、11~岁、14~16岁)。用独立样本的双组实验研究性别对学龄儿童口腔共鸣各声学指标的影响,即男、女不同核心韵母组成的两独立样本;用独立样本的双组实验研究儿童类型对学龄儿童口腔共鸣各声学指标的影响,即正常儿童、唐氏综合征患儿不同核心韵母组成的两独立样本。因变量均为F1(a)、F2(a)、F1(i)、F2(i)、F1(u)、F2(u)、舌距和下颌距的均值。

2 结果

2.1 7~16岁正常儿童与唐氏综合征患儿三个元音的F1、F2及舌距和下颌距见表2。

表2 各年龄段正常儿童及唐氏综合征患儿三个元音的F1、F2、舌距和下颌距(Hz,±s)

表2 各年龄段正常儿童及唐氏综合征患儿三个元音的F1、F2、舌距和下颌距(Hz,±s)

儿童类型年龄(岁)F1(a)F2(a)F1(i)F2(i)F1(u)F2(u)舌距下颌距正常儿童7~825.47±231.58 1 467.55±179.19 306.67±30.71 2 462.20±233.87 372.38±57.12 784.79±98.46 1 677.35±223.34 518.80±228.84 11~835.87±190.00 1 397.27±155.79 296.36±25.74 2 586.51±346.70 374.03±72.50 832.91±183.80 1 753.60±412.16 539.51±190.59 14~16 798.00±160.22 1 360.28±149.78 300.90±40.90 2 858.80±209.48 345.99±49.22 766.57±140.68 2 092.22±275.64 497.10±151.56唐氏综合征患儿7~924.83±176.65 1 537.34±176.26 392.23±105.26 2 423.07±249.31 380.04±71.14 1 048.10±202.66 1 374.97±402.29 532.60±200.88 11~757.00±279.17 1 471.00±165.51 369.54±86.05 2 614.58±250.25 434.04±141.27 1 093.62±294.74 1 520.96±332.60 387.46±304.03 14~16 707.85±214.79 1 401.97±137.73 310.33±54.68 2 789.27±221.96 359.15±41.13 1 025.39±233.94 1 763.88±328.18 397.52±200.97

由表2可知,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儿童的F1(a)、F1(u)、F2(u)和下颌距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F1(i)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F2(i)和舌距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F2(a)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而唐氏综合征患儿口腔共鸣参数F1(a)、F2(a)和F1(i)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F2(i)和舌距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F1(u)和F2(u)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下颌距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

2.2 年龄对7~16岁儿童口腔共鸣各声学特征的影响

2.2.1 年龄对正常儿童口腔共鸣各声学指标的影响

表3 不同年龄段正常儿童口腔共鸣各声学指标均值间方差分析结果

由表3可知,年龄对正常儿童的F2(a)、F2(i)和舌距的影响明显,多重比较分析显示,F2(i)和舌距在7~10岁与14~16岁、11~13岁与14~16岁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F2(a)在7~10岁与14~16岁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2.2 年龄对唐氏综合征患儿口腔共鸣各声学指标的影响 唐氏综合征患儿每年龄段例数较少,故采取非参数检验中多独立样本的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年龄段唐氏综合征患儿口腔共鸣各指标均值的非参数检验结果

由表4可知,不同年龄段的唐氏综合征患儿F2(i)的总体分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7~10岁和14~16岁组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唐氏综合征儿童口腔共鸣指标F1(a)、F2(a)、F1(i)、F1(u)、F2(u)、下颌距和舌距的总体分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2.3 性别对7~16岁儿童口腔共鸣各声学指标的影响

2.3.1 不同性别正常儿童与唐氏综合征患儿口腔共鸣各声学指标见表5

表5 不同性别正常儿童与唐氏综合征患儿三种元音的F1、F2、舌距及下颌距(Hz,±s)

表5 不同性别正常儿童与唐氏综合征患儿三种元音的F1、F2、舌距及下颌距(Hz,±s)

儿童类型F1(a)F2(a)F1(i)F2(i)F1(u)F2(u)舌距下颌距正常儿童 男842.60±175.43 1 375.16±154.88 298.17±38.39 2 661.48±342.75 354.23±49.49 765.74±122.17 1 895.74±373.23 544.42±172.68 女796.96±211.51 1 441.58±170.44 304.45±26.52 2 610.15±285.46 374.04±69.99 823.78±163.26 1 786.37±340.58 492.51±207.40唐氏综合征患儿 男841.84±210.51 1 474.98±162.05 320.62±70.86 2 641.58±336.32 356.05±55.46 998.88±210.50 1 642.70±436.78 521.21±196.29 女731.61±262.30 1 457.36±174.45 403.47±90.62 2 576.86±179.30 430.86±112.94 1 127.36±256.15 1 449.50±270.42 328.13±245.50

由表5可知,正常男童的F1(a)、F2(i)、舌距、下颌距均值高于女童;而女童的F2(a)、F1(i)、F1(u)、F2(u)均值高于男童。唐氏综合征男童的F1(a)、F2(a)、F2(i)、舌距、下颌距均值高于女童;而女童的F1(i)、F1(u)、F2(u)均值高于男童。

2.3.2 性别对7~16岁正常儿童口腔共鸣各声学指标的影响(表6)

表6 不同性别7~16岁正常儿童口腔共鸣各指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的结果

由表6可知:不同性别7~16岁正常儿童的F1(a)、F2(a)、F1(i)、F2(i)、F1(u)、F2(u)、下颌距和舌距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性别对7~16岁正常儿童F1(a)、F2(a)、F1(i)、F2(i)、F1(u)、F2(u)、下颌距和舌距的影响均不明显。

2.3.3 性别对7~16岁唐氏综合征患儿口腔共鸣各声学指标的影响 唐氏综合征患儿性别的男女例数较少,故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两个独立样本KS检验进行分析,结果见表7。

表7 不同性别7~16岁唐氏综合征患儿口腔共鸣各指标均值的非参数检验结果

由表7可见,不同性别7~16岁唐氏综合征患儿F1(i)、F1(u)和下颌距的总体分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F1(a)、F2(a)、F2(i)、F2(u)和舌距的总体分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4 儿童类型对7~16岁儿童口腔共鸣各声学指标的影响(表8)

表8 两组儿童口腔共鸣各参数均值的独立样本T 检验分析结果

由表8可知,两组儿童间F1(i)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F2(u)、舌距差异有极其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而F1(a)、F2(a)、F2(i)、F1(u)、下颌距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儿童类型对7~16岁儿童的F1(i)、F2(u)和舌距影响明显,而对F1(a)、F2(a)、F2(i)、F1(u)、下颌距影响不明显。

3 讨论

3.1 年龄对7~16岁儿童口腔共鸣的影响 F2反映口腔的大小和口腔的共鸣状态,主要揭示舌的前后运动情况[4]。当舌向前运动时,咽腔体积增大,口腔体积减小,F2增高;当舌向后运动时,咽腔体积减小,口腔体积增大,F2降低。而舌距主要反映舌在构音状态下的前后运动范围,从舌位的前后来看,/a/的舌位居中,/i/的舌位最靠前,/u/的舌位最靠后,因此临床上常用这三个韵母特别是/i/和/u/的F2值来判断口腔的共鸣状况。由文中表2、3、4 可知,不同年龄正常儿童的F2(a)、F2(i)、舌距存在显著差异,其中,F2(i)和舌距在7~10 岁与14~16岁、11~13岁与14~16年龄段间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F2(a)在7~10岁与14~16岁间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儿童的F2(a)呈逐渐递减趋势,F2(i)和舌距呈递增趋势。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儿童舌向前运动的幅度和舌前后运动的范围会显著增加,口腔聚焦点会逐渐前移,且14~16岁是上述变化发展的关键期,这符合正常儿童舌体由后向前的发育规律[6]。

从文中结果看,不同年龄唐氏综合征患儿F2(i)变化趋势与正常儿童类似,但是年龄对唐氏综合征儿童F2(i)的影响不如正常儿童显著,主要体现在7~10岁和14~16岁年龄段之间,这主要是因为唐氏综合征患儿存在发育迟缓,所以在每相邻的两年龄段之间变化不明显,而年龄跨度增大后才体现出差异。与正常儿童相比,唐氏综合征患儿的F2(a)和舌距及其他观察指标都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显著变化,说明年龄对唐氏综合征患儿的F2(a)和舌距及其他指标影响不大,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唐氏综合征患儿舌的向后运动幅度及前后运动范围的发展均不明显,临床上更易出现口腔共鸣障碍。

3.2 性别对7~16岁儿童口腔共鸣的影响 F1反映咽腔的大小和咽腔的共鸣状态,受下颌运动情况的影响[4]。当下颌向下运动时,口腔体积增大,咽腔体积减小,则F1增高;当下颌向上运动的时候,口腔体积减小,咽腔体积增大,则F1降低。由于/i/和/u/是高元音,在发音的过程中对下颌的高位控制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F1(i)和F1(u)可以反映发音时受试者下颌高位运动的控制能力。而下颌距是反映言语产生过程中下颌的运动范围,也体现发音时下颌的高低位控制能力。从文中结果看,性别对7~16岁正常儿童F1(a)、F2(a)、F1(i)、F2(i)、F1(u)、F2(u)、下颌距和舌距的影响均不明显,但性别对7~16岁唐氏综合征患儿F1(i)、F1(u)和下颌距有显著影响,其中,男童的F1(i)和F1(u)值显著小于女童,而男童的下颌距显著大于女童。这种性别差异与正常儿童相似,说明与唐氏综合征女童相比,唐氏综合征男童发/i/和/u/音时,下颌闭合更紧密,其对下颌高位控制能力更优,进而表现出下颌的上下运动控制能力较好,下颌运动范围大于唐氏综合征女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本研究中所选唐氏综合征患儿男、女生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有待进一步研究。

3.3 儿童类型对7~16岁儿童口腔共鸣的影响 由表8可知,正常儿童与唐氏综合征患儿口腔共鸣F1(i)、F2(u)和舌距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F2(u)和舌距都与舌的运动有关,F1(i)与下颌的运动有关。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唐氏综合征患儿的舌距小于正常儿童,而F2(u)大于正常儿童。说明唐氏综合征患儿舌体后部运动欠佳,进而导致其舌前后的运动范围小于正常儿童。唐氏综合征患儿的F1(i)大于正常儿童,说明唐氏综合征患儿对下颌高位运动控制不好,下颌闭合程度小于正常儿童。其原因可能是唐氏综合征患儿常伴有发音器官骨骼缺失或者发育不良、舌头粗大等[2],可影响他们语言发声的协调性,而舌和下颌肌群肌张力的减退,可影响舌前后运动的范围和下颌高位运动的幅度。

综上所述,对唐氏综合征患儿进行口腔共鸣训练治疗时,要注意对其舌和下颌运动进行训练,尤其是舌后位运动和下颌高位控制的训练;从治疗时机上来说,7~16岁是对唐氏综合征患儿进行口腔共鸣矫治的重要时期,可以先对唐氏综合征患儿的下颌运动进行训练,再对其进行舌运动的训练。

1 杜晓新,王蕾,卢红云,等.共鸣障碍评估的原理与方法[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1,3:66.

2 吴剑飞,陈云英.唐氏综合征儿童语言发展研究的现状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5,65:7.

3 黄永旺,孙胜兰,刘莉雅,等.共鸣特征的多通道语音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14:383.

4 黄昭鸣,杜晓新.言语障碍的评估与矫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2~88.

5 万萍,黄昭鸣,郑钦.中国人嗓音共鸣功能的声学基础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250.

6 卢红云,黄昭鸣.口部运动治疗的基本原理(二)[J].现代特殊教育.2009(4):34.

猜你喜欢
唐氏下颌口腔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唐氏综合征患者发生白血病的风险升高的原因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唐氏综合征是因为“拷贝”走样了
唐氏综合征患者发生白血病的风险升高的原因
三种不同上部结构应用于下颌种植覆盖义齿的临床疗效比较
CBCT对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的评价
磨骨术在下颌角肥大患者整形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