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石化总厂噪声环境作业人员听力状况调查

2013-12-23 04:44罗燕周李芳陈健王婷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热机工龄听阈

罗燕 周李芳 陈健 王婷

噪声已成为现代工业企业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其对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噪声主要引起听觉系统损害,职业性噪声性聋被我国列为法定职业病之一。对于长期工作在强噪声环境下的工人,若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将导致不可逆的听力损失,甚至严重的噪声性聋。为了解某石化总厂噪声作业人员的听力损失情况,于2011 年8 月至12月对某石化总厂1 033名噪声环境作业工人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某石化总厂联合一、联合二、分子筛、石蜡、润滑油、环保、化工厂、空分、热机等车间一线工人1 033人为调查组,主要从事高压泵、气泵、水泵、压缩机、锅炉等作业。调查对象的选取依照随机性原则,各车间职工为随机分配,其中男852人,女181 人,年龄28~48 岁,平均39.89±7.78岁,接触噪声工龄3~30年,平均20.14±9.13年。

车间噪声强度(已换算为8小时等效声级)分别为:联合一催化装置烟机厂房二楼91.1dB,南蒸馏抽真空平台84.5dB;联合二焦化离心压缩机区83.8dB,丙烷泵区79.2dB;分子筛泵区74.8dB,加热炉区59.9dB;石蜡进口冷冻机操作室69.4dB,国产冷冻机厂房85.1dB;润滑油压缩机区82.6 dB,泵区71.8dB;环保综合利用转化炉旁85.4dB,污水场二级泵房74.8dB;化工厂挤压粉料包装区77.8dB,循环水场泵区77.4dB;空分生产区3号机81.6dB,中空压缩机厂房83.3dB;热机CFB 输灰控制室91.8dB,4号机发动机79.4dB。

选择同厂200名不接触噪声的管理人员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56人,女44人,年龄35~55岁,平均46.71±6.56岁,工龄13~32年,平均23.34±8.95年。

1.2 调查方法 调查组与对照组均进行一般内科检查、耳科检查、纯音听阈测试,询问职业史、爆震史、耳毒性药物使用史及既往病史。纯音测听在本底噪声小于30dB A 的隔声室内进行,纯音测听仪使用经计量部门检验合格的丹麦产DA-65型听力计。在调查对象脱离噪声环境12~48h后测试双耳500、1 000、2 000、3 000、4 000、6 000 Hz 6个频率点的纯音听阈,其中3 000、4 000、6 000 Hz为高频段,高频平均听阈≥40dB HL者均脱离噪声环境1周后复查声导抗及纯音测听。

1.3 听力损失判定标准 按照《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49-2007)[1],所有检测结果均经过年龄、性别修正,以26dB HL≤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dB HL为轻度高频听力损失者;以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dB HL,较好耳语频正常者为噪声岗位观察对象;职业性噪声聋:在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 HL的基础上以较好耳500、1 000、2 000 Hz平均听阈分级,平均听阈26~40dB HL 为轻度噪声聋,41~55dB HL为中度噪声聋,≥56dB HL为重度噪声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听力损失情况 调查组1 033名对象中,排除了125名非噪声性听力损失(单纯中耳疾病,不包括中耳疾病合并噪声性听力损失)者,其余908人中,听力正常者555人,轻度高频听力损失者301人,噪声岗位观察对象47人,轻度噪声聋4人(0.44%),中度噪声聋1人(0.11%)。经统计学检验,调查组中轻度高频听力损失者及噪声岗位观察对象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χ2=1157.846,P<0.001)(表1)。

表1 调查组与对照组高频听力损失情况比较(例,%)

2.2 噪声性听力损失影响因素分析 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工龄、噪声强度、噪声频谱、不同车间等,本研究以x1、x2、x3、x4、x5、x6等6个自变量分别代表以上各影响因素(其中噪声频谱只检测了热机车间,因此不参与回归分析),以纯音测听结果为因变量y,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噪声性听力损失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

经过筛选进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是x1、x3、x4,经卡方检验,χ2=106.198,P<0.001,故Logistic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 回归方程为:LogitP=-20.994+0.304x1-0.347x3+0.174 x4。

本研究中用3个危险因素(年龄x1、工龄x3、噪声强度x4)的Logistic回归系数来反映3个危险因素对p/(1-p)(噪声岗位观察对象检出率与轻度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的比例)的作用。年龄每增加一个等级,噪声岗位观察对象检出率与轻度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的比例为1.36;工龄每增加一个等级,噪声岗位观察对象检出率与轻度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的比例为0.71;噪声强度每增加一个等级,噪声岗位观察对象检出率与轻度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的比例为1.19。

2.3 热机车间噪声频谱检测结果及分析(表3)

表3 热机车间噪声频谱检测结果(dB SPL)

对热机车间噪声频谱的检测可见,各检测区噪声均以低频率为主。

3 讨论

职业性噪声聋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听力损失呈渐进性改变的感音性听觉损害。噪声性听力损失与噪声接触时间、噪声性质及强度密切相关,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有研究认为长期暴露于85dB A 以上噪声环境中会引起听觉器官器质性病变[2]。宽频混合性噪声可引起耳蜗基底膜的超负荷振动,导致基底膜损伤,随着噪声暴露时间延长,损伤加重,其原因可能为感受高频的神经纤维数量较少,多数局限于基底膜,因而最易受到损伤。噪声性听觉损伤早期表现为听阈曲线在3 000~6 000 Hz高频段处出现“V”型下陷[3,4],随着接触噪声时间(工龄)的增加,听力进一步下降,听阈位移逐步增大增宽,但对正常交谈无影响;当听力损失累及500、1 000、2 000Hz言语频率并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日常交流能力将受到影响。此时,如在没有个人防护的情况下继续接触噪声,听力将进一步下降,耳聋症状也更加明显。

本次调查的作业人员每周平均接触噪声时间为40小时(每天接触8 小时)或15 小时(每天接触3小时),噪声暴露强度在59.9~91.8dB A 之间。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人员(轻度高频损失301人,噪声岗位观察对象47人)仅有高频区听力损失(单耳或双耳),尚未达到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标准,此部分人员是预防的重点。调查组轻度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与噪声岗位观察对象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随着噪声作业人员年龄、工龄的延长,高频听力损失有加重的趋势,说明噪声对听力的损伤有一定的时间累积效应。接触噪声强度较高的作业人员比接触噪声强度较低的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更严重,说明听力损失与接触噪声的强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另外,从文中结果看,热机车间噪声频谱分析显示该车间的噪声以低频为主,该类型噪声穿透力强,在同等条件下,个人防护用品效果相对降低,因而,工作人员对该类型噪声的防护应以减少接触时间为主。

目前噪声性聋的治疗尚无有效的方法,因此,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保护噪声作业人员的听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本文调查结果,提出如下建议:加强监督和管理,督促相关企业合理配置声源,建立有效的消音、隔音设施;提高个人自我保护意识,配戴有效的耳防护器,并要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休息和工作,定期监测听力;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听力保健的有关知识,引导工人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更好地做到早预防和早治疗,减少噪声对作业人员的职业危害,防止噪声性聋的发生和发展。

1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s].GBZ 49-2007.

2 振国.装甲车辆噪声对乘员听力的影响及其对策[J].人民军医,2002,45:136.

3 赵一鸣,刘利平.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改变模型探讨[J].中华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杂志,1997,5:80.

4 Hodgetts WE,Rieger JM,Szarko RA.The effects of listening environment and earphone style on preferred listening levels of normal hearing adults using an MP3 player[J].Ear Hear,2007,28:290.

猜你喜欢
热机工龄听阈
把握重点 学习热机
“热机”易错大盘点
那些和工龄有关的事儿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ABR、40Hz-AERP和ASSR与主观纯音听阈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短声听性脑干反应结合单频刺激听性稳态反应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力评估中的应用*
你的工龄和这些福利有关
热机的起源与发展
这七种情况,不在岗也能算工龄
长城凌傲车发动机热机怠速抖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