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CT影像诊断分析

2014-01-30 17:39蒋林满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5期
关键词:脑膜瘤脑膜低密度

蒋林满

哈尔滨市骨伤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脑膜瘤CT影像诊断分析

蒋林满

哈尔滨市骨伤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目的探讨脑膜瘤CT诊断表现。

脑膜瘤;CT诊断;影像表现

脑膜瘤起源于脑膜内皮细胞,为常见的颅内肿瘤,仅次于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15%~20%。凡有蛛网膜粒分布的部位均可发生,大多数居脑外,以大脑凸面、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最多见,其次是蝶骨嵴、鞍结节、溴沟、桥脑小脑角。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脑膜瘤患者28例CT诊断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28例脑膜瘤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11例,年龄11~70岁。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伴不同程度的肢体症状13例,伴有视力下降2例,视物模糊1例,伴癫痫发作3例,听力异常1例。

1.2 CT表现

典型CT表现:平扫多为均匀高密度肿块,少数为等密度肿块,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呈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约10%~20%肿瘤内可有斑点状钙化或不规则钙化。瘤周多有轻度脑水肿,也可无水肿,伴有占位效应。瘤内出血、坏死和囊变少见。大多数脑膜瘤常以宽基底与颅骨板、大脑镰或小脑幕相连,骨窗可见颅骨骨质增生或破坏等脑外肿瘤的征象。增强扫描肿瘤多呈均匀性显著强化,边缘轮廓更显清楚。少数脑膜瘤CT征象不典型,可表现为:①瘤内有坏死、囊变或脂肪变性,表现为大小不等的不规则低密度区,增强扫描时低密度区不强化;②瘤内有单一较大的低密度囊腔,增强扫描瘤实质呈环形强化,可有壁结节,称为囊性脑膜瘤;③瘤周广泛性低密度区,可能为邻近静脉或静脉窦受压所致的水肿;④瘤内出血;⑤肿瘤全部钙化或骨化,无强化;⑥多发性脑膜瘤。上述不典型CT表现常易误诊为其它脑肿瘤。

2 结果

大脑凸面10例,镰旁和矢状窦旁5例,鞍区4例,蝶骨嵴5例,天幕4例。类圆形21例,圆形3例,不规则3例,肿瘤大约1.2~7.4×1.4~10 cm。平扫呈高密度22例,其中密度均匀17例,多数小点状或不规则钙化5例。24例见明显占位效应,中线结构偏移,脑室受压变形,4例无明显占位效应。

3 讨论

脑膜瘤多为实性球形肿块,有完整包膜,境界清楚,与硬脑膜紧密粘连。可有钙化或骨化,少数有出血、坏死和囊变。肿瘤多为良性,生长缓慢,血供丰富,主要来自脑膜中动脉或颈内动脉的脑膜支[1]。较大肿瘤可嵌入脑内,脑皮质受压,除恶变者外,一般不浸润至脑实质内,极少数可恶变为脑膜肉瘤。

平扫呈圆形或类圆形均匀稍高或高密度灶,少数呈等密度,低密度和混杂密度少见。肿瘤密度多均匀、界限清晰,以广基与骨板或脑膜密切相连,有白质塌陷征。20%~25%可见钙化,钙化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可呈斑点状或弧形,也可整个瘤体均匀钙化。60%可见瘤周水肿;瘤周低密度环除水肿外,亦可由扩大的蛛网膜下腔、白质脱髓鞘及局部脑软化所致。增强扫描90%出现明显均匀强化,5分钟增强达高峰,可持续20分钟;10%呈轻度强化或环状强化,提示出血、囊变、化生等;密集钙化者可不强化。MR示脑膜面重度强化为脑膜瘤所特有(因此处为双重供血);其较特征性的硬膜尾征为结缔组织增生所致(但多有肿瘤细胞)。另一特征性且较常见的表现是骨质改变,发生率约15%~20%,可表现为弥漫性或局限性增生,亦可为局部骨质破坏或侵蚀[2]。

低密度脑膜瘤典型者呈高密度或等密度灶,少数病例由于病灶内广泛出血、坏死、囊变、瘢痕化、胶质增生或脂肪浸润,致病灶呈低密度改变。但强化明显、边界清楚者,仍需考虑脑膜瘤。囊性脑膜瘤约占脑膜瘤的2%~4%,分瘤内、瘤周和混合型囊变。多发性脑膜瘤可能为血行播散(自发性或术后)、经脑脊液种植或多中心瘤灶。一般认为多中心起源可能性大,但有经脑脊液播散的可能。各瘤灶呈典型脑膜瘤 CT征象[3]。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不少见。而室管膜瘤多形态不规则、囊变、坏死,常向脑实质内浸润(但分化好者与脑膜瘤不易鉴别);脉络丛乳头状瘤发病年龄小,使脑脊液分泌增多、脑室积水明显可资鉴别。

[1]鱼博浪.MR和CT诊断学[M].4版.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2001,275-285.

[2] 张碧云,黄海青,陈自谦. 原发性颅骨内脑膜瘤的CT与MRI表现[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9,20(7):549-550.

[3]张雪林,陈贵孝.实用颅脑CT诊断学[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24.

R739.45

B

1674-9316(2014)05-0020-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4.05.012

方法选取28例脑膜瘤患者的CT检查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大脑凸面10例,镰旁和矢状窦旁5例,鞍区4例,蝶骨嵴5例,天幕4例。类圆形21例,圆形3例,不规则3例。平扫呈高密度22例,其中密度均匀17例,多数小点状或不规则钙化5例。

结论CT对该病有较好的价值。根据脑膜瘤的好发部位﹑典型CT表现和脑外肿瘤的特征,一般可作出明确诊断。

猜你喜欢
脑膜瘤脑膜低密度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如何治疗脑膜瘤?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脑膜膨出及脑膜脑膨出的临床意义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膜瘤分级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松南气田低密度低伤害随钻堵漏钻井液技术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非典型性脑膜瘤及恶性脑膜瘤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脑膜癌病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分析
脑膜异常强化的MRI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