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静脉置管术临床操作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2014-01-30 17:39于学凤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5期
关键词:管术穿刺针导丝

王 芳 于学凤

胜利石油管理局河口医院,山东 东营 257200

股静脉置管术临床操作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王 芳 于学凤

胜利石油管理局河口医院,山东 东营 257200

目的探讨股静脉置管术临床穿刺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股静脉置管术;常见问题;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深静脉置管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股静脉穿刺由于创伤小,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危重病人的抢救及长期输液的病人。近两年,我院也开展了股静脉置管术,这一临床应用不仅减轻了外周静脉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为危重患者的抢救赢得了时间,还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便于基层医院推广开展。因此,应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严格无菌操作程序,该方式能够达到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的目的。

我院使用的是台湾柏朗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必勃朗中央静脉导管—导丝插入法”。型号为Mono V320 16G,其主要是由穿刺针、导丝和导管组成,即先将穿刺针进入血管,随后插入导丝,最后将导管通过导丝进入血管。穿刺针直径为1.3 mm,长为70 mm,导丝直径0.89 mm,长50 cm,导管直径1.1×1.7 mm,长20 cm,流速为50 ml/min。我科于2010年3月~2012年10月共进行股静脉导管穿刺3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组患者入院治疗期间,均经右侧行穿刺置管治疗。辅助患者取仰卧位,合理安置穿刺肢体,保证膝关节弯曲,并呈外旋状,充分暴露穿刺部位[1]。将腹股沟韧带处股动脉向内侧延伸5 mm处作为穿刺点。对穿刺部位进行彻底消毒处理,并行局部麻醉,取注射器抽取浓度为25 U/ml的肝素盐水作为注射液。取穿刺针于穿刺点斜插入,并与皮肤呈30°角,可见正常回血,则表明穿刺成功。穿刺成功后继续进针,从穿刺针中插入导丝,退出穿刺针,然后顺导丝用扩张器扩张皮肤、皮下及血管壁,套管针用肝素盐水冲洗后,顺导丝插入股静脉15~18 cm,拔出导丝,置管成功。但我们在临床操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同的问题,总结如下:

1 常见问题及对策

受到股动脉和股静脉伴行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误入股动脉的现象。因此,进行穿刺前,应先明确穿刺点的位置,把握穿刺角度,即穿刺期间,尽量将针头呈内偏斜状进针,该方式能够减低穿刺针误入动脉的发生几率。临床研究表明,患者的情况也会对穿刺成功率造成影响。因此,医生穿刺期间,应根据患者的肥胖情况,灵活把握穿刺角度,但是穿刺的角度应控制再5°~70°。

导丝推进困难刺入股静脉后见回血, 置入导丝过程中可出现推进困难。笔者认为可能穿刺期间,穿刺针误入静脉壁中,此时观察穿刺情况,一般可见正常回血。当注射器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穿刺过度或稍浅),抽吸可见回血,但是仍然存在穿刺障碍。此时,医生以应避免强制拔出针头,否则可能对血管造成损伤,可先将导丝取值,调整穿刺进针角度, 直至抽吸静脉血顺畅后, 再置入导丝[2]。

导管置入困难置入导丝后, 送入导管的过程可出现阻力大或置入困难。该情况的诱发原因可能与患者的自身因素存在关系,即当患者的皮肤弹性较差时,利用扩张鞘对皮肤进行扩张处理时,阻力较大。肿瘤晚期患者因皮肤失去弹性,加之穿刺时进针角度小,导管要在皮下穿行的部分增加,更易出现导管置入困难。对于该穿刺困难情况,医生可先取出导丝,并使用扩张鞘先对皮肤组织进行扩张处理,待皮肤扩张结束后,再逐渐对血管壁进行扩张,直至血管处。扩张皮肤、血管组织属于损伤性操作,容易对周围皮肤组织造成损伤,从而造成患者出现大量出血的症状,医生可使用手对穿刺周围部位进行压迫,直至置入导管可见正常回血即可停止。

置管后静脉血回抽困难导管置入后,通常会通过回抽静脉血了解患者的穿刺情况。导管壁与血管壁之间的缝隙较小时,往往会出现导管回血异常的现象,使得医生误认为穿刺失败。为避免出现多次穿刺增加患者的临床不适感,可通过适当调节导管的位置,观察回血情况,如果存在回血异常情况,可采用输液法了解穿刺情况,即经导管进行输液,若液体的流速未见异常情况,则表明穿刺症状。加强对患者穿刺部位的观察,若1~2 h后未见异常情况,则表明穿刺成功。

2 穿刺体会

做好穿刺前准备,进行穿刺前,应先明确穿刺位置,并对穿刺部位周围的皮肤进行彻底消毒。对于过度肥胖或高度水肿的患者,无法确定动脉博动的位置时,应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的中、内1/3段交界点下方2~3 cm处进行穿刺,穿刺点不可过低,否则可能误穿透大隐静脉根部。

皮肤扩张要够大,使套管通过皮肤,皮下组织无明显阻力,扩张前,如果植入管及扩张器较粗,皮肤需用尖刀片切开,减少对皮肤组织的损害。

临床研究表明,当穿刺进入血管后,出现侧偏的现象,也可见正常回血,但是会对导丝的顺利推进造成阻碍。因此,取穿刺针穿刺期间,应严格观察穿刺情况,若进针较短,且回血正常,则表明穿刺针位于血管中央位置。除此之外,当针进入过深,而定于血管的对侧壁,推进外套管或导丝容易遇到阻碍,此时应避免暴露推进穿刺针,可接注射器边推边抽,直至回血畅通,然后再大幅捻转套管,利用套管的自然弯度改变管尖(或导丝)的方向使之前进,若多次穿刺均未成功,则需重新穿刺[3]。

穿刺时如果穿刺针较粗,阻力较大,常会使穿刺针推移。尤其是低血容量的病人,可造成静脉压瘪,无法抽得回血,因此,当针尖达预计深度,可边吸边缓慢退针,常可获得畅流的回血。

于股静脉穿刺时,应严格控制进针的深度,以免将穿刺针穿入腹腔,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

受到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多次穿刺均无法成功时,一方面,护理人员应对严密患者心理动态变化,若患者出现紧张、恐惧等消极心理时,应先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告诉患者静脉穿刺对临床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应先平复自己的心情,始终保持平静的心态进行穿刺操作。有时患者血压偏低或休克血压时,回血较慢,不要以为没有穿刺入股静脉。对于存在严重贫血患者,回血颜色往往较为鲜艳,不要误认为穿入股动脉。

3 结论

深静脉通路是临床抢救病情危急患者的有效方式,能够提高其生存几率。笔者认为,静脉通道能够不仅能降低患者的临床不适感,还能够把握救治时机,避免患者出现各种负面情绪,对临床治疗造成影响。此外,该方式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在进行置管操作前应对患者血管进行正确评估,避免盲目操作,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1]顾磊, 张玉. 454例老年患者深静脉穿刺置管分析[J]. 实用老年医学, 2007, 21 (4) : 266 - 268.

[2]梁雅林,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2).

[3]刘寒秋,袁小丽,张晶.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护理体会—附17例报道[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8):149-150

R472

B

1674-9316(2014)05-0030-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4.05.018

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行股静脉置管术患者在穿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所采取相应对策。

结果38例患者在采取有效恰当的措施后置管成功。

结论进行股静脉置管前,应对患者血管情况进行正确评估,不能盲目进行操作;在穿刺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合理恰当处理,确保置管成功。

猜你喜欢
管术穿刺针导丝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颈内静脉置管术在脑梗死昏迷长期输液患者中的应用
导丝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操作中应用技巧分析
运用Crusade双腔微导管协助开通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一例
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与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比较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导丝定位在乳腺隐匿性病灶切除中的应用
腹膜透析置管术中行腹壁固定与非固定两种方式的效果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