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镜术后不同冰敷方法的效果比较

2014-01-30 08:47范柳萍李晓芳黄房珍
护理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关节镜积液膝关节

范柳萍,李晓芳,黄房珍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骨科中心,广东 佛山 528000)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膝关节镜手术已成为目前治疗各种膝关节疾病的先进方法。但膝关节镜手术因术中损伤毛细血管及冲洗和术后弹力绷带包扎等原因,术后易发生肢体肿胀、疼痛、出血、关节腔积液等并发症。有关研究证实,采用早期冰敷能有效控制此类并发症的发生[1]。我科自2009年10月开展膝关节镜手术以来,术后早期均采用常规间断冰敷的方法[2],确实收到较好的治疗作用。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不同的冰敷方法,对于术后并发症的控制存在不同的效果。为了比较2种冰敷方法的临床效果,我科在2011年5月—2013年3月份对膝关节镜术后患者进行了持续冰敷与间断冰敷随机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128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按照手术单、双日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64例,男33例,女31例,年龄15~76岁,平均43岁,半月板切除或成形术13例,游离体摘除术11例,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9例,滑膜炎和关节炎清理术16例,诊断性关节镜手术15例。对照组64例,男35例,女29例,年龄13~75岁,平均42岁,半月板切除或成形术11例,游离体摘除术12例,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7例,滑膜炎和关节炎清理术18例,诊断性关节镜手术1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冰敷方法 (1)对照组:患者术毕回病房常规采用间断冰敷膝关节及周围皮肤组织48 h,每天2次,每次30 min,同时抬高患肢,并观察患者术后伤口出血、疼痛、肿胀、趾端血运、感觉、活动等情况。(2)观察组:在同对照组观察及抬高患肢的基础上,患者术毕回病房即采用持续冰敷膝关节及周围皮肤组织48 h。

1.2.2 观察指标 患者术后回病房由同一管床护士进行观察,并评估及记录患者术后24 h、48 h伤口疼痛、出血、肿胀及关节腔积液的程度。疗效判定:(1)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Score,VAS)对患者术后24 h、48 h 2个时段进行疼痛评分,轻度0~3分,患者感觉无(或轻微)疼痛,无需服用止痛药或镇静剂;中度4~6分,患者感觉疼痛,需口服止痛药控制疼痛;重度为6分以上,患者感疼痛剧烈,需注射止痛针剂才可控制疼痛。(2)出血:记录术后24 h、48 h引流量及观察关节周围皮下淤血情况,术后引流出血量50 mL以下,无皮下淤血属轻度出血;出血量50~150 mL,伴轻度皮下淤血(面积小于25 cm2)属中度出血;出血量 150 mL以上伴重度皮下淤血 (面积大于50 cm2)属重度出血。(3)肿胀:于术后24 h、48 h通过测量膝关节周径和观察膝关节皮肤皱纹、内外膝眼来判断。轻度:膝关节周径大于健侧1 cm以内,皮肤皱纹清晰,内外膝眼变浅,肿胀范围限于膝关节;中度:膝关节周径大于健侧1 cm以上,皮肤皱纹消失,内外膝眼变平,肿胀范围在髌骨缘周围5 cm以内;重度:膝关节周径大于健侧2 cm以上,皮肤透明,内外膝眼明显肿胀,范围在髌骨缘周围5 cm以上。(4)关节腔内积液:轻度:患者无不适感;中度:患者主诉有胀痛,浮髌试验阳性,抽取关节腔积液大于30 mL;重度:抽取关节腔积液50 mL以上。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资料术后24 h、48 h疼痛、肿胀、出血、关节腔积液指标的分布均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Kruskal Wallis Test),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48 h疼痛、肿胀、出血、关节腔积液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术后24 h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术后48 h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3.1 膝关节镜术后持续冰敷较间断冰敷能有效减轻疼痛 膝关节镜手术易引起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以及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血管内液外渗到组织间隙,形成血肿压迫或炎性反应物质刺激局部末梢神经引起疼痛,有关资料[3-4]显示,膝关节术后给予间断冰敷可明显减轻伤口疼痛、肿胀及出血。而持续冰敷[5]能进一步使局部神经末梢及细胞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减轻疼痛,或缩短疼痛时间[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24 h和48 h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说明持续冰敷较间断冰敷更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3.2 膝关节镜术后持续冰敷较间断冰敷能有效减少术后出血 短时间冰敷能使小血管痉挛,局部破裂的小血管内血栓形成,从而减少局部出血;但是在短时间冰敷结束之后,膝关节周围温度较高的组织会迅速向冰敷部位的浅层传递热量,使之升温;使收缩的浅部组织血管迅速转为舒张状态,破裂的小血管可能出现二次出血,然而持续冰敷可有效延长小血管痉挛时间,减少局部出血[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24 h和48 h出血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说明术后早期持续冰敷比间断冰敷更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出血。

3.3 膝关节镜术后持续冰敷较间断冰敷能有效减轻患肢肿胀和关节腔积液 冰敷不仅能降低皮肤、皮下和肌肉组织的温度,还可利用人体对冷的生理反应,通过刺激皮肤冷感受器,减少外周血流量而改变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和抑制组织液及淋巴液的生成[8-9],从而减轻患肢肿胀和关节腔积液。膝关节镜术后患者早期持续冰敷正是利用这一原理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减轻了组织肿胀和关节腔积液[10]。

[1]胡艳丽,孙笑非,林建宁.早期冰敷用于膝关节镜术后病人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2,26(1中旬版):159-160.

[2]刘晓光.冷疗法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J].福建体育科技, 2006,25(2):26-28.

[3]陈秀丽,王晓琴,孙晓辉,等.关节镜术后应用冰敷预防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6,4(11):73.

[4]陈丽萍,周志芹,李昕华,等.关节镜术后患者局部冰敷的临床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3(12):1-3.

[5]田润溪,郝玉芳,郭 红.膝关节镜术后应用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和冰敷冷疗的对比研究[J].护理学报,2013,20(6A)10-13.

[6]郭轶含,郑群怡,倪 磊,等.膝关节镜术后冰敷镇痛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9):786-787.

[7]张 菁,李 悦,张 辉.膝关节镜术后患者不同冷敷时间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2):28-29.

[8]沈 研,张 强,张明学,等.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镜术后局部冷敷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8,15(11):38-40.

[9]黄美荣,彝金山.持续冰敷疗法对急性期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校医,2006,20(3):324-325.

[10]赵 蕾,李 军.自制加压冰敷带治疗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肿痛的护理观察[J].护理研究.2010,24(10):47-48.

猜你喜欢
关节镜积液膝关节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腹水、胸水、心包积液,都是什么病?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