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简政放权这步棋

2014-02-03 13:43文/梁
中国机构编制 2014年7期
关键词:简政放权合力权力

文/梁 远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新一轮简政放权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一年多来,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等方面举措成效显著,各方面普遍叫好。事实上,简政放权一直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中国改革的核心就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重塑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到今天,简政放权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务院将其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的第一件大事,作为改革的先手棋。简政放权这步棋下得好,方能赢得先机、带活满盘,其作用可形象地概括为五“力”。

激发活力。我国经济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基本是粗放式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投资和外贸拉动。目前经济正在加快转型升级,面临着很大的下行压力。依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资等,空间已非常有限。而简政放权,能有效激发民间投资的潜力和社会的创造力,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活力之源。

节省民力。目前,政府仍管得过多过细,形形色色的审批事项,认定、培训、评审、年检等名目繁多,且程序多、时限长、收费高,申办单位和群众不满意。行政审批“万里长征图”和“人在证途”长卷,生动地展示了一个项目从立项到验收需盖的108枚公章,一个公民从出生到离世需办的103个证件,直观地反映出政府仍管得过多过细。把不必要的审批坎、办证坎减掉,申办单位和群众的办事负担就会大为减轻,政府的效率就会进一步提高。

腾出精力。政府的资源和力量是有限的,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把那些不该管的事项转移出去,才有精力把该管的事管住管好。这就需要切实减少对经济活动的微观干预,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要从招商引资、直接投资办项目中解脱出来,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约束权力。腐败问题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权力过于集中,如果缺乏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审批权、执法权、资金资源管理权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容易成为“寻租”和腐败的重灾区。推进简政放权,是反腐倡廉的良药,有助于加强社会和群众监督,切断权力和利益链条,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形成合力。政府与社会要形成合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政府更多地向社会放权,扩大公众参与范围,让社会组织和公民自我管理,形成共同治理的新格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也要形成合力。地方政府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要把那些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高效的事务交给地方,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新形势下推进简政放权,关系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政府自身建设诸多方面。要开阔视野,创新思路,把这步棋下好用活,真正形成综合发“力”的叠加效应。

猜你喜欢
简政放权合力权力
治理迭代
“芪”心合力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合力
简政放权≠“减”政放权
取消“两定” 简政放权的好开端
简政放权环保公告真的取消了吗?
权力的网络
合力同行 创新共赢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