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2014-02-03 13:43费高云
中国机构编制 2014年7期
关键词:常州市事项建设项目

● 费高云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 费高云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解决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不仅是当前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的迫切需要,也是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常州市从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出发,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优化审批服务,激发了经济发展新活力。

一、推进简政放权

一是核实清理摸清家底。2011年,常州首次向社会公布了市级行政审批项目380项。2014年,对市级各部门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报省审批的初审事项和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核实,出台了《常州市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办法》,对事项的名称、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动态调整进行规范,并一律向社会公开,“目录内全公开,目录外无审批”。二是进一步加大“减、转、放、免”力度,为市场和企业“松绑解套”。凡设定依据不足或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一律取消,凡设定依据规定由县级以上行政机关实施的,除需要市政府统筹协调的事项外一律下放,确保应减尽减,能放尽放。2013年12月,市政府取消和下放了85项行政审批项目,涉及全市27个部门。2014年5月,再次取消和下放涉及20个部门的58项行政审批事项。三是积极推进开发园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展项目前置审批试点。以一定区域为单位,统一办理水土保持方案、交通影响评价、矿产压覆、文物保护等前置审批,授予园区部分市级行政审批权限,增强园区发展活力。四是进一步深化“扩权强镇”。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就放”的原则,采取委托授权或职权延伸等方式,赋予中心镇部分县级行政审批权限。

二、优化审批服务

常州市紧紧围绕优化方式、减少环节、规范行为,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服务创新。一是构造政务服务平台。2011年,常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就集中了全市95%以上的行政审批事项,年办件量在30万件以上。推出“重点建设项目审批代办服务”、“海归创业绿色通道”等服务举措,全面推行“一审一核”制、“联合踏勘”制、“联合收费”制、“联合审图”制、“联合办税”制、“集中联检”制、“一表注册”制、“会审会办”制,优化了政务服务环境。2014年,正式启动“一办(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四中心(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和电子政务中心)”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市、辖市(区)、乡镇(街道)三级便民服务网。二是再造审批服务流程。大力优化服务流程,在“审批时间上做减法,速度上做加法”。2014年上半年,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建设项目审批效能的工作意见》、《关于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再造工作方案》,将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整合成立项、用地审批、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验收办证5个阶段,实行“一门受理、抄告相关、集中联审、现场协调、限时办结”的审批方式,整体办结时限比优化前缩短了一半以上,切实为经济增长增添新动力。制定《常州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实施“并联告知,先照后证”,放宽企业住所(经营场所)和企业名称限制,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助力小微企业创业。三是打造服务收费低洼地。常州五次出台减负政策,降低调整20项行政事业收费,年均减轻负担1.54亿元。编印《涉及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向社会公布定价性质、收费依据、项目名称和收费标准,促进社会监督。

三、深化配套改革

一是规范中介机构管理。制定《常州市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完善中介服务机构自律保障机制和退出机制,推动和引导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公开、高效服务。针对建设项目前置审批服务过程中中介机构花费时间较长、效率不高的问题,制定了《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审批中介服务管理的实施意见》和《涉审中介机构不良行为记录和黑名单制度管理办法》,推进涉及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与政府部门脱钩,消除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惩戒不良行为,营造公平公开、竞争充分的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市场环境。二是推进社会组织改革。推行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推动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强化行业自律,使其成为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行为规范的社会主体。三是加快公益事业改革。在市场主体较为成熟的公益性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领域试点政府购买服务。陆续出台《关于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市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操作办法》、《常州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指导目录(暂行)》,具体明确购买主体、承接主体、购买范围、购买方式、操作流程和组织监管等重点环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试点已涉及卫生、文化、体育、交通、社会养老和环卫等10多个领域,投入资金超过46.12亿元。

四、强化约束监督

一是建立评估机制。成立了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服务对象、专家学者组成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家组,负责对疑难复杂的行政审批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策进行评估。建立机构编制评估机制,加强行政审批职责管理,通过合理优化职能结构,减少部门职责交叉,促进组织机构、职能配置及运行方式规范化。二是完善运行机制。通过推行首问首办负责制、一次告知制、并联审批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提高行政效能。全面落实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处室集中、审批处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审批事项进驻行政服务中心落实到位、审批窗口授权到位、电子监察到位,建立了岗位职责清晰、审批权限明确、工作标准具体的行政审批运行机制。三是健全监督机制。通过阳光政务平台,全面实施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对行政审批事项的受理、承办、批准、办结和告知等环节实行网上审批、网络全程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审批行为。建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督查机制,加强对行政审批改革工作的督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设定和实施行政审批的行为,避免行政审批明减暗不减、明放暗不放。

(作者系江苏省常州市市长)

注:压题图为常州奥体中心、常州大剧院。

猜你喜欢
常州市事项建设项目
教师作品
如果要献血,需注意以下事项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疫情期间,这些事项请注意!
青铜器收藏10大事项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做好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