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记者应多下基层感受美好

2014-02-04 23:10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下基层稿件笔者

□ 陈 琳

(随州日报社,湖北 随州 441300)

有的时候,走基层真的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只有真正脚踩在这片泥泞的山间小路上,心里才能踏实。也只有拥有了心灵的共鸣,才能更好的做好记者。从事新闻工作七年,笔者觉得实践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我们真正的导师。

每一次的“走转改”,让我们新闻记者全方位地与农民有了一次“亲密”接触,与老乡同吃同住,切身地体会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他们生活的影响:在田间地头,笔者看到了农民增收的欢乐……这些是我们在城市没有看到过也无法想象的,让我们从报道国家惠农助农政策的发布者、宣传者、解读者,变成了这些政策在基层实践情况的实实在在的体验者,感受者。“记者走基层”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让我们深入基层,融入到群众中间,切实的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发现问题。

记者走基层活动,蕴含着丰富的素材。而且,现场目击感强,笔者曾在臭不可闻的猪圈、憨吃傻睡的大肥猪旁边采访猪倌儿,烈日当空下采访汗滴禾下土的农民,暴风骤雨里采访湖北省随州尚市镇一起血案现场……基层采访中,有着数不完的艰辛。

笔者下基层,走在基层、田间地头,生活在群众中,了解到了基层干部工作的艰辛和群众的疾苦,学到了基层干部群众不怕艰苦、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精神为之振奋,作风为之转变。下基层采访,不仅是一次新闻报道,更是一次陶冶情操的实践活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颗种子,唯有深植泥土,才能生根发芽;一个记者,只有真正扎根基层,才能获得成长的不竭动力。相信“走转改”必将成为崭新的起点,激励着我们带着思想上的巨大收获,带着做好新闻工作的责任再次出发。

当我们新闻记者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走进普通民众的精神世界,丰富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文字报道的世界、摄影镜头的世界,更多的是对其内心世界的震撼和丰富,是在此震撼和丰富下,流淌出的最真实、最感人的关注普通民众、惠及普通民众的真情的流露。

作为党报记者,很多时候我们似乎习惯从会议上获得新闻,稿件也多追求宏大叙事,从而忽略了普通百姓的感受,高高在上的稿件渐渐也就没了“人气”。在基层采访笔者发现,很多自以为得意的“大作”,却并没有给广大读者留下多少印象,相反那些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作品,尽管已过去多年,却依然让群众记忆犹新。

群众认同的原因在哪里?细细想来,一位老记者的话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一名记者能否写出力透纸背的好作品,绝不是取决于记者的“妙笔生花”,而是取决于记者是否真正心系群众。只有和老百姓成为真朋友,写他们关心的人、写他们关切的事,记者的稿件才会越来越有“人气”。

“脚底板下出新闻”是新闻界的一句老话,到今天,这种精神不能丢。下基层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心不入,就闻不到大地的泥土味,也听不到百姓的心里话。

请大家看看笔者写的这些基层稿件标题《打工仔回乡种蔬菜》、《努力把堰塘水蓄满》、《香菇老板养螃蟹》、《柞蚕茧丰收了》、《种田大户的苦与乐》、《满山油茶满地宝》、《从田园到餐桌》……这些标题虽然语言淳朴,但能够瞬间吸引人们的眼球,让人津津有味地品读下去。

同时,基层的鲜活实践,基层的复杂问题,都需要新闻工作者去发现。“走基层”是新闻界的老传统,再次强调“走转改”,是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新闻工作者不能仅把自己定位为“目击者”、“记录者”甚至“传播者”,而应该主动站上“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新闻执政的重要参与者”这个高度。从这样的出发点来走基层,才能真正在基层发现问题、引起思考。带着问题、带上思考去观察、去发现,收获也就更为丰富。

实践告诉我们,如果只是跑机关、泡会议、编材料,就会离生活、离群众、离实际越来越远。作风的漂浮必然带来文风的呆板,没有基层的生动细节,缺乏群众的鲜活语言,我们的新闻作品就不可能有吸引力、感染力。走基层,更离不开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这就要求我们记者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现场,坚持群众路线和平民视角。

而在村庄采写新闻,和在材料堆、政策库里找新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村民生动的表情和言语,让你感受到一种由心而生的渴望,写起新闻来下笔如有神;而脚走出来的新闻,更有生活气息,群众也爱看爱读。这样的新闻作品会让记者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笔者的体会是,写好基层稿件,只有进农家、入田间,与老百姓心贴心、面对面,眼看耳听心记,感受老百姓的疾苦,体验基层火热生活,用典型的故事、真实的场景、群众的语言、细腻的笔触,带着泥土芳香、蘸着露珠写成一篇篇新闻报道,从不同侧面报道了农民心声、农村变化、农业发展,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

因此,青年记者应多下基层感受美好生活。只有多多体验生活、了解基层,才有源源不断的鲜活素材和思想动力去推动自己进步,才能对真实的社会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在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同时,也能不断增加自己的阅历和认识。扎根基层,深入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更加接地气,更加受欢迎。

猜你喜欢
下基层稿件笔者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万名文艺家下基层”走进弋阳
健全党建引领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老师,别走……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送文艺下基层演出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