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贵州都匀府建置、管辖和职能研究

2014-02-05 06:02宋荣凯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独山都匀贵州

宋荣凯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贵州都匀558000)

明代贵州都匀府建置、管辖和职能研究

宋荣凯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贵州都匀558000)

明代都匀府建于明孝宗弘治七年(1494)至明朝灭亡(1644)共存在了150年时间。对其进行研究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了解明代贵州南部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而且可以深入把握明代中央王朝治理地方的基本方略。

明代;都匀府;知府;职责权限

明初,在全国改元代行中书省设立布政使司,改诸路为府,布政使司之下设府、州、县、里、社。大率全国有140个府、193个州、1138个县、69556个里,另加19个土府、47个土州和6个土县,正如《明史·地理志》所载:“终明之世,为直隶者二:曰京师,曰南京。为布政使司者十三:曰山东,……曰广西,曰云南,曰贵州。其分统之府百有四十,州百九十有三,县千一百三十有八。羁縻之府十有九,州四十有七,县六。编里六万九千五百五十有六。……纲维布置,可谓深且固矣。”[1]在明代,“府”级建制居于布政司(省)之下和州、县之上。都匀府设立于明孝宗弘治七年(1494),至明朝灭亡时(1644)历时整整150年,它是明王朝在贵州省设立的10个府之一(明代贵州10府是:贵阳、安顺、平越、都匀、思州、黎平、石阡、思南、铜仁、镇远;府之下有9个州:镇宁、永宁、普安、定番、开州、广顺、黄平、独山、麻哈,有14个县:鹜川、印江、安化、龙泉、铜仁、镇远、施秉、清平、永从、瓮安、余庆、湄潭、新贵、贵定),[2]P172-178是明代贵州南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教育重心所在地。

一、明代都匀府的建置沿革

(一)都匀府建立之前建制述略

关于都匀府建立之前都匀地区的建制,从秦汉至宋元间,史书偶有或多或少、或详或略、或正或误的记载。现今关于都匀建府之前其建制情况,最为详尽的当属民国年间陈矩总纂的《都匀县志稿》,该书在卷三《地理志·建置》中对都匀地区历史上从殷周以下经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至宋元之间的建制沿革进行综述,现摘抄如下:

都匀……盖《禹贡》梁州东南裔、殷周荆州西南裔。……春秋时盖牂牁国地,……楚……盖为百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3)置象郡盖为象郡地。……秦汉之际……盖属佗,……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开西南夷……盖属犍为。……蜀汉后主建兴三年(225)……仍属牂牁。……晋武帝太始六年(270)……仍属益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都匀属宾化县。……唐高祖武德三年(620)……都匀仍属宾化县……天宝三年(744)降为羁縻州,……五代晋高祖天福五年(940),都云(都云之名始见)酋长尹怀昌率十二部附于楚王马希范。……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置绍庆府……及羁縻州四十九,匀地当在诸羁縻州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七月始定大小溪洞为府、州、县,立总管,称九溪十八洞,管番民总管。二十八年(1291)置八番洞蛮宣抚司,九溪十八洞总管受领焉,隶湖广行省,所领都云军民府殆二十二年置(1285)……又领中都云、板水等处……又立定云府。……二十九年(1292)置定远府…有都匀、麻峡二县。柯劭忞《新元史》云:至元二十八年,蛮洞烂土立定云府。后至元元年(1335),平伐、都云定云酋长等来降,即其地复立宣慰司。《翰墨全书》:都云……安抚司所辖军民官,曰……中都云、板水等处,……上都云等处……《读史方舆纪要》云:元置都云军民府,领都云县;定云府领合江、陈蒙二州。寻合置都云定云等处安抚司,隶云南行省。……明太祖洪武十六年(1383),于县南置都匀长官司。十九年(1386)十二月,于县置都匀安抚司,“云”改为“匀”始此。……二十三年(1390)十月,改安抚司置都匀卫,隶贵州都司。二十九年(1396)升军民指挥使司,隶四川布政司。永乐十七年(1419)仍属贵州都司。弘治七年(1494)五月,置都匀府,与卫同治。[3]P38-62

从以上史料可知,都匀在秦汉之前曾是梁州、荆州、百越、牂牁地,从汉晋至唐宋间,都匀有宾化、都云等称谓。到了元朝,都匀是九溪十八洞之一,隶属于番民总管府,总管府之下有府、州、县建制,都匀地方有都云军民府、都匀县、都云定云安抚司、都匀安抚司等建置,并曾分属于湖广行省和云南行省。明王朝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在都匀安抚司地设立都匀卫,隶属贵州都指挥使司;都匀卫曾升格为军民指挥卫隶属四川布政司,后又回拨贵州都指挥使司。

(二)都匀府的建立

关于明代都匀府的建制,《明史》中的《地理志》和《贵州土司传》,《明实录》中的《孝宗弘治实录》有载,明清时期有关贵州地方的志书如(万历)《贵州通志》、(乾隆)《贵州通志》以及民国《贵州通志》等都有记载,陈矩总纂(民国)《都匀县志稿》亦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在明代初期,明王朝出于治理地方需要已经在都匀一带建立了都匀卫(1390)、都匀安抚司(1386)、都匀长官司(1382)、邦水长官司(1382)、平浪长官司(1382)、平州长官司(1382)、九名九姓独山州长官司(1382)、丰宁长官司(1390)、陈蒙烂土长官司(1382)、麻哈长官司(1382)、清平长官司(1389)、平定长官司(1389)和乐平长官司(1391)等建制。[3]P62-63这些建置均以都匀卫为中心并受都匀卫管辖和节制。都匀卫及其各长官司的建立,并在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的运行一百多年后,明代中央政府在都匀地区设立都匀府,这既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也是历史和自然规律使然。

关于都匀府的建置原因及其建制情况,最为详尽的是《明实录·孝宗弘治实录》的记载:

弘治七年五月戊申(二十一)(1494.6.23),开设贵州都匀府。升九名、麻哈二长官司为独山、麻哈二州,并改清平长官司为清平县,州、县均属于府代管,(并领)都匀、邦水、平州、平浪四长官司。其烂土、丰宁二长官司独山州领之;县及平定、乐平二长官司,麻哈州领之。府设知府、推官、经历、司狱各一员;独山州设知州一员,流官、土官同知各一员,吏目一员;麻哈州设知州一员,流官同知及土官吏目各一员;县设知县、典史各一员;并改都匀卫儒学为都匀府儒学,仍旧止设教授一员。从巡抚都御使邓廷瓒奏也。[4]P556

时任贵州巡抚都御使的邓廷瓒申明建府原因:

初,乜富架、长脚作乱,敕贵州巡抚都御使邓廷瓒提督军务,同湖广总兵官顾溥、贵州总兵官王通等讨之。……官军乘胜连破百余寨,生系长脚以归,群蛮震慑。廷瓒因言:“都匀、清平二卫九长官司,其人皆世禄,自用其法恣虐,激变苗民乱四十余年。今元凶就除,非大更张不可。请改为府县,设流官与土官兼治,庶可久安”。因上善后十一事,帝悉从之,遂设府一,曰都匀;州二:曰独山、麻哈;县一:曰清平。苗患自此渐蕺。[3]P176-177

都匀建府的具体时间是公元1494年6月23日(阴历五月二十一日)。设立都匀府是在明政府征调重兵镇压都匀地区民族起义之后,由巡抚都御使邓廷瓒奏请设立,它是明代中央政府强化对都匀地区统治的需要,也是将都匀地区由军政治理逐渐过渡为民政治理的必然,更是明朝改土归流实行土流并治的必然结果。事实上,设立都匀府是将都匀地区日趋繁重的民政事务从专职军务的“卫”转移到专职民政事务的“府”的必然结果。

二、管辖范围

明代都匀府管辖范围相当于现今贵州黔南地区都匀市、独山县、三都县全部和平塘县中东部;另外还包括黔东南州麻江县全部、凯里市西部和北部以及丹寨县西部、北部、西南部。我们可以从《明史》记载来详细了解明代都匀府的具体管辖范围。《明史》卷四六,志第二十二《地理七》之《贵州·都匀府》云:

弘治七年五月置都匀府於卫城。西有龙山,南有独山镇巡检司,北有平定关,西有威镇关(俱洪武二十四年置)。领州二,县一,长官司八。西北距布政司二百六十里。都匀长官司:府南,元上都匀等处军民长官司,洪武十六年更名,南有都匀河,亦名马尾河;邦水长官司:府西,元中都云板水等处军民长官司,属管番民总管,洪武十六年更名,邦水河在东南,本名扳河,即都匀河上源;平浪长官司:府西,洪武十六年置,西南有凯阳山,上有灭苗镇,即故凯口囤。东南有麦冲河:平洲六洞长官司:府西南,洪武十六年置,西南有六洞山。南有平洲河,中有沙洲。

麻哈州:本麻哈长官司,洪武十六年置,……弘治七年五月升为州,来属,南有麻哈江……南距府六十里。领长官司二,乐平长官司:州西北,洪武二十四年五月置,属云南,后属平越卫,弘治七年五月来属,东北有马场山,南有乐平溪;平定长官司:州西北,洪武二十二年置,属平越卫,三十年属清平卫,弘治七年五月来属,东有山江河。

独山州:本九名九姓独山州长官司,洪武十六年置,属都匀卫,弘治七年五月升为独山州,属府,南有独山,有独山江,……南入广西天河县界……北距府百五十里。领县一,长官司二:合江洲陈蒙烂土长官司,州东,洪武十六年置,属都匀卫,弘治七年五月属州,东南有梅花洞;丰宁长官司,州西南,洪武二十三年置,属都匀卫,弘治七年五月属州,西南有行郎山。

清平:府北,本清平长官司,洪武二十二年置,属平越卫。三十年属清平卫。弘治七年五月改为县,属麻哈州,后来属。东有香炉山,嘉靖十二年四月徙清平卫中左所於此。北有云溪洞。南有木级坡。又东有山江河,源出香炉山,有舟溪江流合焉,亦都匀河上源。又南有鸡场关,北有罗冲关,俱洪武二十五年置。又东北有黎树等寨。[1]

从上述资料分析可知,明代都匀府管辖范围包括:

第一,都匀府亲辖地及其府属长官司地片区,包括现今都匀市和都匀经济开发区,平塘县中部和东部、东南部

这部分辖地包括原都匀安抚司辖地、都匀卫辖地和都匀正长官司、都匀副长官司、平浪长官司、邦水长官司和平州六洞长官司的管辖范围。事实上,都匀安抚司辖地和都匀卫辖地有相当部分重叠,包括都匀卫治城区及周边地区等(即都匀坝子,明清时期称为附郭,这是整个都匀地区最大的坝子,该坝子“北自陆家桥南自海腰,各距城十二里,阔则五里、二、三里不等。以亩法约之,可六百顷。剑河中贯,夹岸阡陌相连,一望龙鳞聚沟,塍交错腴也)。[3]P126

都匀府属长官司地包括都匀正长官司、都匀副长官司、平浪长官司、邦水长官司和平州六洞长官司,这些长官司分别管辖原都匀安抚司和都匀卫直辖外围的正南、正东、正西和西南地区。都匀正长官司管辖地相当于现今都匀小围寨镇东南部,河阳乡东部和良亩乡大部(管49寨);都匀副长官司以王司坝子为中心管辖现今王司镇、基长乡、阳和乡和奉合乡大部分地区(管103寨);平浪长官司以平浪坝子、包阳坝子和凯口坝子为中心管辖现今平浪镇、凯口镇、石龙乡和河阳乡西部(管113寨);邦水长官司以邦水坝子为中心管辖现今甘塘镇、摆忙乡和杨柳街镇西部(管57寨);[3]P10-37平州六洞长官司以平州坝子和六洞坝子为中心管辖现今平塘县中部南部和东部。

第二,独山州片区即现今独山县全境

独山州片区管辖地区包括原独山九名九姓长官司地、丰宁上长官司地、丰宁下长官司地和陈蒙烂土长官司地。其中九名九姓长官司改为独山州,该州亲下地就是包括现今独山城区坝子上至麻万镇下至地方(管辖235寨);丰宁上司即现今独山上司镇(管182寨);丰宁下司即现今独山下司镇(101寨),上下司管辖范围包括独山整个南部地区,最南端跟广西布政使司庆远府南丹州为界;[5]P64-69陈蒙烂土长官司以现今三都烂土和大河坝子为中心管辖三都县西部、西南部和西北部,即现今大河镇、丰乐镇、普安镇和烂土镇,其地界西段与原九名九姓长官司、都匀副长官司地界相连。

按:陈蒙烂土长官司地包括烂土长官司和普安土舍地。据《三都县志》引乾隆《独山州志》云:烂土长官司疆域……东西宽126市里,南北长138市里,以司治烂土中心,正东抵都江甲绍寨交界110里,正南与荔波县高黑寨交界49里,正西与独山拟洞寨交界16里,正北与都江榴迭寨交界89里,共辖153寨。……普安土舍疆域……以司治普屯为中心,正东抵都江翁寨交界80里,正南抵巴开汛交界35里,正西抵独山五庄交界50里,东北抵八寨排到交界40里,共辖地面积纵横60里,管159寨。[6]P247-248。

第三,麻哈州片区即现今麻江县全境

原为麻哈长官司地,其地包括以现今麻江坝子为中心以及周边乡镇;平定长官司管辖现今麻江县东部和南部;乐平长官司在麻哈州西北管辖麻江县北部和西部。

第四,清平县片区,原为清平长官司地,其地理范围包括现今凯里市炉山镇以及周边大部分地区。

三、机构设置及其职能作用

(一)机构设置

明代都匀府设置,按照《明史·职官四》记载,“府”这一级的机构,其内设机关包括:“府:知府一人,正四品;同知,正五品;通判无定员,正六品;推官一人,正七品;其属,经历司,经历一人,正八品;知事一人,正九品;照磨所,照磨一人,从九品;检校一人,司狱司,司狱一人。”[1]

又:李东阳等撰《大明会典·官制三》各府:“知府一员,同知一员,通判一员,推官一员(后同知、通判,因事添革、无定员),首领官,经历司经历一员,知事一员(事简府分、多有裁革),照磨所照磨一员,检校一员(事简府分、多有裁革),所属衙门,司狱司司狱一员”。[7]

按照上述资料,在正常情况下,都匀府的机构编制满额为9-10人左右。即都匀府知府1人,品秩正四品;都匀府同知1人,品秩正五品;都匀府通判至少1人,正六品;都匀府推官1人,正七品;都匀府首领官1人;都匀府经历司经历1人,正八品;都匀府知事1人,正九品;都匀府照磨所照磨1人,从九品;都匀府检校1人;都匀府司狱1人。比如,明代士商程春宇辑《士商类要》记载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都匀府职官中没有同知和通判。[8]P401

(二)都匀府各官主要职责

明代知府及其同僚总的职责是“宣风化,平狱讼,均赋税,以教养百姓”。具体而言,就是“使社会公德得到宣扬,使牢狱诉讼达到平允和公正,使赋税劳役达到公平,使老百姓得到教化和拥有涵养”,正如《明史·职官四》所言:“知府,掌一府之政,宣风化,平狱讼,均赋役,以教养百姓。每三岁,察属吏之贤否,上下其考,以达于省,上吏部。凡朝贺、吊祭,视布政使司,直隶府得专达。凡诏赦、例令、勘劄至,谨受之,下所属奉行。所属之政,皆受约束于府,剂量轻重而令之,大者白于抚、按、布、按,议允乃行。凡宾兴科贡,提调学校,修明祀典之事,咸掌之。若籍帐、军匠、驿递、马牧、盗贼、仓库、河渠、沟防、道路之事,虽有专官,皆总领而稽核之。同知、通判分掌清军、巡捕、管粮、治农、水利、屯田、牧马等事。无常职,……无定员。……推官理刑名,赞计典。……经历、照磨、检校受发上下文移,磨勘六房宗卷”。[1]

从上述资料可知,都匀府知府的职责事无巨细。以“每三岁,察属吏之贤否……以达于省上吏部”而论。作为都匀知府,他不仅要考察本府属僚,还要考察独山州、麻哈州、清平县等属官。明代对官员实行考核制度,其一,考满。就是按照官吏任职职责对其工作情况进行的全面考核。其目的在于“族别贤否,以示劝惩”,并作为升、留、降的依据。规定“内外官皆三年为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始行默涉之典”的原则,其目的在于依事例考核升降和重在实绩。明代府属官员属于外官,按例:“府正官从布、按二司考核,府、州佐二、首领官及属官,从县正官考核。俱经布、按二司考核,功司复考”。通过考满将官吏分为上、中、下三等,即称职、平常、不称职,以确定其升降去留。其二,考察。明代外官考察亦称大计,考察由吏部、都察院负责,实行分级考察,制度严密。《明史·职官志》载:“考察通天下内外官计之,其目有八:曰贪、曰酷、曰浮躁、曰不及、曰老、曰病、曰罢、曰不谨。”[1]考察目的在于查处官吏有无所定八目情形以便作相应处理,等等。

(三)从明代都匀府知府名录及其传略看知府地位和作用

都匀府首任知府凌文献,遂安人;其后继者有杜礼,丰城人;黎澄,四川人;黄英,临桂人;刘铨,德州人;张熹,嘉兴人;李禾,(不详);黄希英,莆田人;王公大,闽县人;张廷杰,鄞县人;倪鹗,泾县人;牟泰,巴县人;张淮,顺德人;王上用,安福人;林鸣燮,揭阳人;曾承恩,延平人;陈钦,莆田人;毛集,掖县人;林敦复,莆田人;冀国,卫辉人;张世麟,内江人,官司生;薛绍,荆州人,举人;沈志言,缙云人;陆东,祥符人;段孟贤,湖口人,进士;梁柟,南海人,举人;萧怡韶,荆州人,举人;姜奇方,监利人,进士;杨德全,晋宁人,举人;鲍献书,苏州人,贡生。赵延,剑州人,官生;凌云鹏,南直人;吴贺,抚州人;张名坤,蒲州人;杨以杰,瑞金人;杨永亨,昆明人;李时茂,乾州人;沈存德,会稽人;萧上达,沔阳人;李航,(不详);张君望,南直人;程洵,四川人;杨整,江川人;姚以亮,秀水人;魏士冲,江西人。[3]P289-313

都匀府知府均来自其他省份,有进士、举人、贡生等出身,其职责及其作用如凌文献、李时茂等传云。

凌文献,浙江遂安人,弘治七年,巡抚邓廷瓒……因请郡县其地设流官,与土官兼治,帝从之。除文献知府事,谕之曰:“朕惟都匀,远在贵州东南,因无流官抚治往往自相残杀,不得安生,而又时出劫掠,为地方祸害。近因贵州镇、巡等官奏请……开设府州县,铨除流官抚治之,以警其后。……佥举尔文献熟知民事,谙晓彝情,堪任知府,故特升尔往知府事,赐以玺书,盖重其任也。夫新府与旧郡不同,外彝之治与内地殊异,非徒赖汝抚安,而实资尔控制。尔须深体朕委任之意,稽考制度,创造衙门,宣布条意,立为一定规模,使人有所遵守。凡府中一应该行之事,当备之物,合用之人,一一悉如内地。若力有不及,则度以待时势,有未可则留以待后。顺其土俗之宜,施以安利之政。归附者安之,使得其所;流移者招之,使复其业。仍须时常诫勉所属土官头目人等,谕以大义,开其善端,俾其遵守法度,谨守地界,办纳粮马,不致临用有缺。抚恤彝民,不许非法虐害。如有多娶妾媵,以庶夺嫡,争袭官职,及窝藏贼人,为盗分赃者,具奏问革,改设流官。凡系彝情,务要与都匀卫指挥协和议行。遇有漏殄残贼或生苗窃发,即便起调官军土兵剿捕,以靖地方,不许执拗误事。其公差官吏人等至府,但有违法生事,尔即具实奏闻,所属土流官吏军民人等,敢有倚恃刁泼,违法傲慢者,尔须严加禁革。轻则会同问拟,如律照例发落,重则奏闻区处,尔尤宜廉公仁恕,奉法循理,体朝廷一视同仁之心。以彝治彝,使之日染月化,而皆囿于华夏礼法之中。庶称委任,尔其钦承毋怠毋忽,洵异典也。”[3]P351-352

李时茂,乾州人。天启中知府事。重学校,恤军民。值苗仲围城,同民固守,多所暂获,城赖以全。[3]P352

综上所述,明代都匀府的设立是古代都匀地方建制沿革、社会发展和明政府实施土流兼治方略的必然结果。都匀府的设立进一步规范了地方的治理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治效率,有利于促进都匀地方的发展,并为清朝在都匀地区继续实行“府级”治理奠定了基础。

[1]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贵州通史编委会.贵州通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

[3]陈矩.(民国)都匀县志稿[M].贵阳:贵州煤田印刷厂,2005.

[4]贵州民族研究所.明实录·贵州资料辑录[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

[5]独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独山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6]三都县史志编纂委员会.三都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7](明)李东阳.大明会典[EB/OL].www.guoxue 123.com/ shibu/0401/01dmhd/

[8](明)程春宇辑,杨正泰校注.士商类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魏登云)

On the Establishement,Jurisdiction and Function of Duyun Prefecture of Guizhou in Ming Dynasty

SONG Rong-kai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Science,Qiannan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Duyun 558000,China)

The Duyun prefecture has a history of 150years,lasting from 1494 to 1644 during Ming Dynasty.It not only helps us to have a general idea of the social politics and economy about the southern Guizhou during Ming Dynasty,but lets us know better the general strategy or measure the central authories took to manage this region during Ming Dynasty if we makes a study of this period from 1494 to 1644.

Ming Dynasty;Duyun prefecture;magistrate of prefecture;duty and authority

K248

:A

1009-3583(2014)-0009-05

2014-09-16

宋荣凯,男(布依族),贵州都匀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明清贵州教育和民族关系,贵州少数民族传统社区文化环境保护与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独山都匀贵州
守望独山玉雕刻之意义探究
在独山打磨石器(组诗)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都匀毛尖茶荣誉榜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在都匀求学的日子
都匀市老干部争当义务宣传员
建成贵州创新型绿色生态区域中心城市都匀变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