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的“信念”

2014-02-05 06:02龙潜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奥古斯丁基督教柏拉图

龙潜

(贵州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奥古斯丁的“信念”

龙潜

(贵州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奥古斯丁是一个乌托邦主义者。他把基督教的神秘主义普遍化,他为基督教制定的神学理论体系,成为普通基督教徒的行为指南。个人借助对身体的约束管理可突破平庸,完成升华成就伟大。理解了圣奥古斯丁就理解了之前和之后基督教世界出现的那些极端的禁欲方式。

奥古斯丁;基督教;身体

奥古斯丁,用《上帝之城》来说服同代人要对理想有坚定的信念。他说,如果没有理想,人类的前途则是破碎的;人类设计出来的所有制度,连同罗马帝国的政府在内,对促进社会福利方面,均不能像教会那样成功;他甚至说,有机体的社会,必须是依照教会方式组织并加以管理的社会。[1]P97汤普逊以为,奥古斯丁所期盼的五世纪的社会关系,具有卡尔·马克思对近代国家社会主义的那样的意义。他认为,高尚的灵魂和优越的法律都应该从教会那里产生。国家应是教会的奴仆。民事和市政制度、商业工业等各种人类的力量,其中还包括人的体质和人的道德,必须通过作为指导力量和绝对权威的教会,在它的服务里找到它对人类服务的方法。对社会服务,只有通过对上帝的服务来完成,而教会便是这种服务的神圣工具。一个最有想象力的幻想家所能想象的社会服务,在他的说明中达到了极限。[2]P97所以,汤普逊称奥古斯丁是“一个乌托邦主义者、一个理想家、一个传统主义者、一个热情的天主教徒”,在神父时代,除了伟人格里高里以外,没有人产生过比他更大的影响。[3]P97

奥古斯丁把基督教的神秘主义普遍化了,他为基督教制定的神学理论体系,成为普通基督教徒的行为指南。

对此,王亚平谈得比较透。他说,奥古斯丁认为,由于人自己的罪过,失去了和上帝之间的父与子的关系,“从此人的行为失去了价值,只有上帝才能决定是否以神恩的方式使其重新获得价值”。[2]P98“人的罪过不是来自于外界的创造,因为只有上帝能够创造,而上帝只创造善。人的罪过来自自身,罪恶的根源是人的自由意志,亚当的自由意志使人有了原罪使人自己从善中分离出来”。“上帝创造的人原本具有善的本性,这就是精神。上帝就是精神,所以上帝的本性和人的本性是一个整体,上帝与你同在”。而奥古斯丁的这几句话:“道成血肉,寓居于我们中间”,[5]P124来自《圣经》“你,同在的上帝,认识你就是认识我自己”,“不要走出去,回到你的内在去,真理在人的内在”,就是在向上帝的祈祷中认知自已。[2]P99王亚平说,奥古斯丁把耶稣和保罗提出的与上帝合一的宗教观点进一步精神化了。在奥古斯丁这里,“与上帝的合一是人的本性,因为人是上帝创造的,在创造人的肉体的同时也赋予了人精神,精神使人的肉体有了生命力。人的自由意志使其犯了罪”,迷失了自己的本性,与上帝分离,人世间才有了不公正,人才遭受苦难。“人要获救,就要与上帝合一回归自己的本性”,[2]P99-100而回归,就要信仰,由它通向上帝,信仰是对上帝的爱,信仰不是目的,信仰是认知的保证,也就是说信仰上帝才能感知上帝。王亚平看到,奥古斯丁最了不起和最特别之处在于他所描述的神秘主义的皈依的经验里丝毫没有情感的陶醉,没有图像的幻影或者令人兴奋的不可言表的入定状态。他把信仰看做是理性的升华,“通过感知和意识逐渐的升华,上升到理性的根”。在他的时代,人们大凡谈到感悟,总要渲染在幻境中与上帝交往的经验,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听到神秘的经历后,在新鲜的刺激过去之后,由于不是自己的经验,又会回到麻钝状态。而奥古斯丁把他个人的神秘经验精神化,用伯尔纳的话来说,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并没有过多地描述经验,讨论通向那里(神秘幻觉)的方式,而是把经验转变为人的灵魂的一生的象征,通向上帝的象征,在死后,在天上的王国,灵魂期待着享受它的快乐”。[2]P101神秘经验和精神化结合后,基督教成为普遍化社会化的现实,而基督教对基督教徒来说,也成为人的内在信仰,神是人的内在,它在人的内心深处活动着,不存在个人的选择。

其实,基督教像顾准说的“在很大程度上是没落的希腊人的宗教”,因为“它是犹太教的圣史和希腊思想的混合品”,“《新约》中圣保罗的许多哲学化的启示,也决不是一个粗鄙的犹太人所胡诌得出来的,他至少得到了许多希腊人信徒的帮忙,才写出了那些东西的”,“是希腊思想使之精致化”,“它才能在那时候的西方文明世界不胫而走”,顾准说,“这是西方学者公认的”。[4]P239-241在柏拉图的以理式为模式的灵魂学说中,人的肉体是实体,人的灵魂则属于理念。灵魂高于肉体,是它赋予肉体生命力,并指挥身体的活动。这个永恒的灵魂还可以转世投生到另一个身体上去。转世后的灵魂,能够回忆起以前的经验,包括灵魂在神界所感受过的光辉,因为灵魂在生前就已经存在了,它是由神创造的,被创造之初,它与神同在。神先创造了理智,把理智放进灵魂里,然后再把灵魂放进身体里。柏拉图用神把整个世界造成了一个既有灵魂又有理智的活物,神就是理念,是一切之所以善与美的根源。王亚平说,在柏拉图的唯心主义伦理学体系中,已有很浓的神秘主义的宗教因素,像布尔克尔特称为“哲学宗教”。[2]P57王亚平释解道:“哲学宗教”引起了人对精神与灵魂的关心。不过在古希腊的哲学宗教里,没有人与神的个人关系,虽然神是无所不知的,并操纵着一切,但是,神不关心个人,哲学宗教因此也难以社会化和普泛化,柏拉图的精神世界只能是极少数精英的精神世界。

从驭马人与两匹马的关系可以看到,柏拉图的“身体”是可以进行极为个人化的超越的,身体可以为个体的人格升华铺平道路,成为建构人格大厦的基石。在柏拉图这里,对肉体的牺牲当然有所放弃,然而在放弃纵情欢乐的欲望快感之时,意志从欲望的拖累中挣脱出来,失去的是低级的物质的身体欢乐,赢得的是内在的精神的自由。在对肉身和精神,外在与内在,被古希腊人分为二元对立的两种因素的认识上,靠近真理的“灵”是至上的,而物质的“肉”是低下的,只有精神彻底将低下的感官内容扫除、摒弃,精神才能获得自由。所以“灵”与“肉”是分开的,人可以把“肉”作为对象来压制,通过磨难它来驱赶它所萌生的欲动、冲动、能量,将它的动力压灭到最小,微弱到不至对人产生动力影响的程度。个人借助对身体的约束、管理,突破平庸,完成升华,成就伟大。在身体的节制之中,暗藏着自我用心,自我向一个万人瞩目的位置攀援,在自我满足的陶醉中同时享用大众的崇拜。在古希腊的人格追求中,有着传统的自恋因子。①那耳喀苏斯式的自恋。在古希腊神话中,那耳喀苏斯是河神与仙女之子,有着人间罕见的美貌,神谕告诉他的父母,只要他一见到自己的容貌,就会死去。有一天,美少年到河边喝水,从水的反光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马上堕入情网,一步也不能走开。日复一日,他守着自己的影子,不停地对它倾诉着,直到变成一株开在河畔把美丽倒映入水中的水仙。

不过,奥古斯丁所否定的身体欲望和纵情欢乐与古希腊人对身体的认知还是有差别的。在奥古斯丁这里,它与柏拉图理想国的管理者克服身体的弱点(欲望),以希腊式个性人格突破平庸,成就伟大,向着万人瞩目的高位攀升,并享受大众的服膺和崇拜是不同的。奥古斯丁在漫长的迷惘挣扎后,从柏拉图,普洛丁的新柏拉图主义学说中拔出了陷得极深的脚(新柏拉图主义者认为,一切宗教的礼拜仪式都象征着个人与上帝的直接的结合,这是基督教神秘主义的根源。不过,新柏拉图主义并不注重个人外在的实际生活方式,特别不在乎性欲的放纵,奥古斯丁早先就热衷于这样的“主义”)。作为希腊化的罗马学者,奥古斯丁特别区分了柏拉图和基督教对待身体的差别。他的身体,已经成为神秘象征的一个部分,在他对身体的否弃里,表达的是对至高的唯一的神的谦卑与恭顺。从此,人在神的面前,他的头低得更驯顺,个性彻底地消融于神性之中,人在接受神的华光和伟大时只会感恩地呢喃,在所有由衷地赞美中,皈依者逐渐远离了俗界,步入纯粹宗教的世界。奥古斯丁告诉基督教世界中的人们,每个人的内在中都有神性,在克服身体欲望的时候,你就正在感知着神,每一个人都能与神相会,摒弃身体就是通向神境的路径。

自从圣保罗高扬耶稣的牺牲,并将血的献祭看作个人与神合一的方式以来,出现了许多极端的为基督教殉教的教徒。圣保罗在传教时曾亲切地告诉教徒,耶稣为众人的罪孽而死,这是上帝的牺牲,上帝为有罪的世人献出了他的儿子,上帝用他的儿子的血来实现拯救世人的计划。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但这不是厄运,而是上帝的恩赐,通过它,人们获得了拯救的钥匙,人的罪孽也可以由此得到涤除。像耶稣那样牺牲,就是与神合一,实现永生。公元110年被誉为殉教者的伊格纳提乌斯主教,据传是以被野兽撕成碎片来殉教的。当卡西安建立基督教修道院以后,像耶稣基督那样的生活,就是通过苦修、禁欲、赞美、缄默与基督和神合一。早期基督教徒立下誓言用抛弃家庭、朋友、财富和所有欲望,用孤独、贫寒、独身、节欲和禁食来修行。一些远离尘世的修道者,靠着粗糙简单的食物为生,常常以清水为食,不洗脸不梳头不剪指甲,身着不能御寒的破衣烂衫,用荨麻鞭笞自己,用带尖刺的皮带自挞,以虐待自己的肉身为快乐。为了拒绝施惑,基督教教徒甚至自己为自己施行阉割手术,在基督教早期,一个名叫奥里金的教徒就在自阉中致残。[5]P132一些基督教的修士,从福音书中耶稣的话“因为有生来是阉人,也有被人阉的,并有为天国的缘故自阉的,这话谁能领受,就可以领受”[5]P136“启示”,始于1757年的俄国斯可皮西教派,以自阉和自笞闻名。教派中的年轻修女自己切除卵巢,割掉乳房,用烙铁在身体上烙上各种标志,自己为自己施行残酷的血腥手术。她们的“圣餐”是割掉一个新入教的年轻女子的乳房,然后将割下的乳房剁碎,分给圣餐上的人。爱尔兰的科克市有一本弗尼斯写的《青年宗教读物》,里面有一个令人毛骨耸然的女圣徒的故事。这个女圣徒声称,在地狱里看到一个年轻姑娘被装进一件锅炉钢板的紧身衣里,她的钢板衣在火上烧得通红,姑娘的血便开始沸腾,哧哧作响,她的耳朵和鼻孔冒着蒸汽,她之所以受此刑,是她曾经在洗浴时看到了自己的裸体。[5]P143在20世纪后半叶的美国丹佛,有一个神父在弥撒时突然昏厥,人们在他粗劣的内衣里看到缝在上面的一些鱼钩,他用折磨自己的肉体来驱赶欲望和冲动。[5]P132所有这些自残行为,皆为表示修行的虔诚,表示灵魂对神圣的忠贞。也就是为了进入天堂,便使尘世成为地狱。

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身体与神合一,身体在暴虐的自我戕害中成为进入天堂的“路径”。理解了奥古斯丁,也就同样能够理解奥古斯丁之前和之后基督教世界出现的那些极端的禁欲方式。

[1]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册)[M].耿淡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王亚平.基督教的神秘主义[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3]奥古斯丁.忏悔录(卷七)[M].周士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4]顾准.希腊城邦制度——读希腊史笔记[A].顾准文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5]魏勒.性崇拜[M].史频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徐国红)

On the“Beliefs”of Augustin

LONG Qian
(School of Management,Guizhou Minz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

Augustin is a utopian,he has generalized the Christianity Mysticism,and has set up the Theology theory system for the Christian which becames the Guide to behavior of christians.Individuals could break through mediocre by taking control of their flesh body to complete the self achievement.Understanding the thought of Saint-Augustin will help the comprehension of the extreme Abstinence before and after the existence of The Christian world.

Augustin;Christian;flesh body

B503.1

A

1009-3583(2014)-0018-03

2014-08-29

龙 潜,男(苗族),贵州石阡县人,贵州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省管专家。

猜你喜欢
奥古斯丁基督教柏拉图
基督教与葡萄文化——以《圣经》为中心的考察
漫画
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与实践
明确路向,践行基督教中国化——以福建基督教为例
柏拉图政治思想中的知识与权力
论奥古斯丁的“根本恶”观念
浅析奥古斯丁的原罪论
奥古斯丁和尼布尔的人性论比较
柏拉图的椅子
行星猎手:“柏拉图”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