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气肌训练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4-03-04 12:15韩艳艳马亚飞焦瑞娟魏利娟齐心红陈小莉
重庆医学 2014年28期
关键词:呼吸肌吸气心肺

韩艳艳,马亚飞,焦瑞娟,魏利娟,齐心红,陈小莉

(河南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麻醉科;2.外科ICU,河南洛阳471000)

老年患者由于呼吸肌及呼吸道、肺泡弹性张力衰退等因素影响,加之腹部手术致使肺容积、膈肌功能、气体交换的改变和肺防御机制减弱等原因,导致老年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缓慢,术后肺部并发症明显增加[1]。而采用呼吸训练器对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吸气肌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腹部手术后患者的呼吸功能,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2-4]。多数研究侧重于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患者呼吸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的研究,很少有涉及其对患者术后短期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本研究拟探讨术前和术后吸气肌训练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围术期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获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与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择期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90例,年龄52~78 岁,男58例,女3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心功能分级Ⅰ或Ⅱ级,无严重心律失常及脏器器质性病变,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所有患者分C 组(对照,n=45)和IMT组(吸气肌训练,n=45),其中,IMT组胃癌25例,结 肠 癌9例,直 肠 癌6例,胆 管 癌2例,肝癌3例。C 组胃癌27例,结肠癌8例,直肠癌7例,胆管癌1例,肝癌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呼吸功能和运动能力的比较(n=45,±s)

表1 两组呼吸功能和运动能力的比较(n=45,±s)

a:P<0.05,与术前5 d 比较;b:P<0.05,与C 组同时间点比较。

C 组IMT组项目5 d IC% 94.57±21.6876.83±13.62 a 95.36±21.4988.14±16.87术前5 d 术后5 d术前5 d 术后ab FEV1% 87.98±19.3772.57±12.08 a 89.32±20.2784.81±15.23ab FEV1/FVC(%) 78.68±15.5866.26±13.62a 79.64±15.9075.93±14.47ab 6MWT(m) 456.34±41.81362.57±35.19a 448.32±44.11412.67±39.84 ab

表2 两组HADS 和NHP 评分的比较(n=45,±s,分)

表2 两组HADS 和NHP 评分的比较(n=45,±s,分)

a:P<0.05,与术前5 d 比较;b:P<0.05,与C 组同时间点比较。

C 组IMT组项目5 d HADS-焦虑 6.95±3.1411.25±3.76 a 7.64±2.818.86±2.96术前5 d 术后5 d术前5 d 术后ab HADS-抑郁 6.24±2.878.31±3.11 a 6.65±3.397.93±3.21a NHP-精力 13.76±3.6941.62±12.96 a 14.91±3.8836.46±10.53a NHP-疼痛 6.53±2.6434.66±10.13 a 6.89±2.8423.47±9.56ab NHP-情感 4.75±1.4110.67±5.57 a 4.34±1.529.02±4.63a NHP-睡眠 16.73±4.5740.91±13.17 a 17.26±4.8125.33±9.82ab NHP-社会活动 7.36±3.149.73±4.28 a 6.83±2.748.06±3.48a NHP-身体活动 4.84±1.2533.37±11.55 a 5.46±1.7222.75±10.86 ab

1.2 方法 C组从术前5 d 开始予以患者常规治疗,即进行术前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每天6~8 次,每次10 min,并训练有效咳嗽、咳痰的技巧;IMT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呼吸训练器进行深吸气训练10 d(术前5 d、术后5 d),每天4 次,每次20 min。吸气肌训练方法:将呼吸训练器与吸气软管连接,一手托呼吸训练器,平静呼气后,用口含吸管,缓慢吸气,使1 个圆球缓慢提升直至顶部,继续深吸气尽可能使3 个圆球都升到目标刻度后。保持吸气状态停顿5~10 s 后平静呼气,待3 个圆球都下降至底部后再重复上述动作,如此反复练习,并指导记录深吸气时呼吸训练器的读数。直至完全掌握。术后两组均施行相同的治疗措施,如深呼吸与咳嗽咳痰训练、抗菌药物应用、鼓励早期活动等。

1.3 评估指标 分别于入院时(T1)和术后第5 天(T2)检测最大深吸气量实测值与标准值之比(IC%)、第1 秒钟用力呼气量实测值与标准值之比(FEV1%)、第1 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 分 比(FEV1/FVC)、6 min 步 行 试 验(6-minute walk test,6 MWT)并运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和诺丁汉健康量表(nottingham Health Profile,NHP)进行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评估;记录术后肺部并发症:肺不张、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呼吸衰竭或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呼吸肌功能和运动能力比较 吸气肌训练前两组患者的IC%、FEV1%、FEV1/FVC、6M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时比较,术后第5 天患者IC%、FEV1%、FEV1/FVC、6MW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IMT组患者IC%、FEV1%、FEV1/FVC、6MWT术后第5 天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术后两组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比较 吸气肌训练前两组患者的HADS和NH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HADS 和NHP评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术后IMT组在HADS-焦虑、NHP-疼痛、NHP-睡眠和NHP-身体活动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术后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90例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16例(17.78%)。C组11例(24.44%),肺部感染9例,肺不张2例;IMT组5例(11.11%),肺部感染4例,肺不张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术后由于多因素,导致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缓慢,加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呼吸功能训练得到广泛应用,采用呼吸训练器主动地对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呼吸功能锻炼,可有效地动员呼吸肌群主动参与收缩,增强和锻炼呼吸肌群耐力,使胸廓充分扩张,胸膜腔负压加大,有利于肺膨胀和改善肺萎缩,提高肺泡有效通气量和摄氧能力,缓解呼吸困难,预防和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4-6]。本研究显示:术前及术后吸气肌训练明显改善患者术后IC%、FEV1%、FEV1/FVC,且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6 MWT是1 项安全、方便、简单易行的运动试验,其评价了运动过程中机体所有系统全面完整的反应,包括肺、心血管系统、体循环、外周循环、血液、神经肌肉单元和肌肉代谢,可以较客观的用于评估患者的运动能力及心肺功能状态。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由于手术创伤、麻醉镇痛/镇静药物、疼痛、胃管不适等多因素,进一步加重患者运动耐力和呼吸功能减退,而为了缓解症状,机体常常过度地动用辅助呼吸肌群,形成不正确的呼吸方式,加重呼吸肌疲劳。吸气肌疲劳可通过心肺压力反射影响交感与副交感系统活性,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减少四肢循环血量,加重机体功能减退,进一步加重心肺系统并发症[7-8]。研究表明[4,9]吸气肌训练可以增加呼吸肌疲劳的耐受,减轻呼吸肌紧张状态,改善膈肌功能,降低呼吸频率,减少呼吸时的能量消耗,进而提高潮气量和有效通气量,改善通气/血流比值,减轻呼吸困难程度;同时降低交感神经活力,提高迷走神经活力,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四肢循环血量,增强患者的运动耐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本研究显示,IMT组患者术后6 MWT运动距离明显增加,表明术前及术后吸气肌训练可以明显增加患者术后的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

生活质量这一包含患者一般健康状况(生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各种躯体不适)、心理状态、社会生活状态及对生活的满意程度的综合指标在疾病的防治评价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NHP 具有对广范健康状况的高敏感度及较好的信度与效度,具有可供比较的人群量表得分资料,被广泛应用于生活质量研究。研究表明呼吸功能训练可以改善肺癌和冠心病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10-11],本研究显示术后各组NHP评分明显增加,表明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术后短期内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而通过术前和术后吸气肌训练,改善了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运动能力,患者术后在NHP中的疼痛、睡眠和身体活动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患者围术期的生活质量。由于对手术以及对手术结局的不确定,导致患者在手术前后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这种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术后的康复。同样本研究显示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表现。适当的运动训练可通过调节内啡肽、单胺类物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神经营养蛋白及神经传导通路等途径改善抑郁、焦虑程度[12]。本研究显示,吸气肌训练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分不同程度降低,负性情绪得到了明显的缓解。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使患者更好配合治疗和训练,提高积极性,从而提高训练效果,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综上所述,术前及术后吸气肌训练能有效地改善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围术期心肺功能和机体运动能力,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围术期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1] 赵慧颖,吕晓颖.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3):276-277.

[2] 荆维玲.深度呼吸训练对老年人群肺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1):72-73.

[3] 魏敬妙,王海燕,李新省,等.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在老年肿瘤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中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2,34(7):1096-1097.

[4] Dronkers J,Veldman A,Hoberg E,et al.Prevention of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after upper abdominal surgery by preoperative intensive 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ilot study[J].Clin Rehabil,2008,22(2):134-142.

[5] Duggan M,Kavanagh BP.Perioperative modifications of respiratory function[J].Best Pract Res Clin Anaesthesiol,2010,24(2):145-155.

[6] Kulkarni SR,Fletcher E,McConnell AK,et al.Pre-operative 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preserves postoperative inspiratory muscle strength following major abdominal surgery -a randomised pilot study[J].Ann R Coll Surg Engl,2010,92(8):700-707.

[7] Sheel AW,Derchak PA,Morgan BJ,et al.Fatiguing inspiratory muscle work causes reflex reduction in resting leg blood flow in humans[J].J Physiol,2001,537(1):277-289.

[8] St Croix CM,Morgan BJ,Wetter TJ,et al.Fatiguing inspiratory muscle work causes reflex sympathetic activation in humans[J].J Physiol,2000,529(2):493-504.

[9] Chiappa GR,Roseguini BT,Vieira PJ,et al.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improves blood flow to resting and exercising limb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J Am Coll Cardiol,2008,51(17):1663-1671.

[10] 潘友民,潘铁成,张良华,等.呼吸训练改善肺癌患者手术后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9):548-550.

[11] Savci S,Degirmenci B,Saglam M,et al.Short-term effects of 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in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Scand Cardiovasc J,2011,45(5):286-293.

[12] aan het Rot PhD M,Collins KA,Fitterling HL.Physical exercise and depression[J].Mt Sinai J Med,2009,76(2):204-214.

猜你喜欢
呼吸肌吸气心肺
脑卒中患者呼吸肌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护理进展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耦合运动数值模拟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呼吸肌功能的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功能的干预效果
《心肺血管病杂志》
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肺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肺癌患者康复 做做呼吸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