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以海南政法职业学院为例

2014-03-04 08:41刘红霞曾先锋刘志强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我院心理健康因子

刘红霞,曾先锋,刘志强

(1.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公安司法系,海南海口571100;2.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浙江杭州310053)

一问题提出

自2000年我省独立设置海南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大专层次职业教育以来,截止2013年底,我省共有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院校10所;普通专科院校1所;本科院校6所;高职院校占海南普通高校的58.8%。加上部分本科院校职业技术学院招收的职业教育专科生,初步统计高职高专在校生约7万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结果对于海南高职院校更科学有效开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二 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3级新生共计1250人。公安司法系603人;应用法律系240人;法务技术系262人;信息技术系145人;农村学生910人;城市学生340人;男生801人;女生449人。

(二)研究方法

采用SCL-90症状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实测过程中不要求写姓名。

(三)统计分析

问卷收回后统一编号,借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t检验和方差分析。

三结果

(一)海南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基本情况

原始总分>160的人数为303,占总人数的24.24%,心理问题轻度人群即9个因子中任何一个≥2,比例中最高分别是强迫症状(29.68%)、人际敏感(20.88%)、偏执(17.76%)、焦虑(15.68%)、敌对(15.28%)与抑郁(13.68%)等 6 个因子比较多;中度人群即9个因子中任何一个≥3,占总数的18.16%,得分较高的是强迫症状(4.08%)、人际敏感(3.12%)与偏执(2.24%);重度人群即9个因子中任何一个≥4,占总数1.04%。由此可见我院学生主要心理问题是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偏执、焦虑、敌对和抑郁几个方面。

(二)我院学生与海南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常模比较

表一 我院学生与海南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常模比较

我院学生SCL-90的9项因子分与2013年海南省高职学生综合样本相比较,各项因子得分均高,且有显著性差异。我院学生相对其他高职院校学生来说主要有两大特点:其一,学生来自农村比例较大;其二,警务化管理。也许这两大特色是我院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省的原因。

(三)我院男生与女生心理健康因子比较

表二 我院男生与女生心理健康因子比较

在9个因子得分上,女生分数均高于男生,且女生在除敌对和偏执其他因子与男生显著性差异。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男生的原因可能是:从生理上,女生较男生成熟早两年左右,其思考问题比较复杂繁琐,女生月经前后期对情绪也会有一定波动;从心理上,女生心思比较细腻,对外界实物感知比较敏感,能够体验更多心理冲突;从社会上,我院女生主要来自农村,从小受到的教育更倾向于自然属性,家长对其社会化教育上要弱于男生,导致其适应新环境及警务化管理能力不如男生。

(四)不同生源心理健康因子比较

表三 不同生源心理健康因子比较

9个因子除了敌对和偏执外,其他7个因子农村学生得分高于城市学生,且在人际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5个因子上显著差异。农村学生相对城市学生来说,自幼生活环境比较淳朴、单纯,人与人之间交往不需要太多技巧;所以,当他们走进陌生城市,环境适应及与人相处过程中将会出现一些障碍。但是,相对城市学生来说,自我防御能力也弱,敌对情绪较弱,这也许与他们生活的朴素单纯环境有一定关系。

(五)不同系学生心理健康因子比较

SCL-90因子 公安司法系应用法律系法务技术系信息技术系 F值躯体化 1.44 ± .48 1.49 ± .49 1.45 ± .42 1.34 ± .35 3.94**强迫症状 1.77 ± .57 1.86 ± .59 1.78 ± .51 1.68 ± .52 3.62*人际敏感1.63 ± .55 .65 ± .54 1.66 ± .57 1.53 ± .51 1.82抑郁 1.47 ± .47 1.56 ± .53 1.53 ± .50 1.38 ± .45 4.26**焦虑 1.51 ± .48 1.57 ± .55 1.53 ± .50 1.42 ± .39 3.10*敌对 1.51 ± .53 1.57 ± .54 1.53 ± .51 1.42 ± .44 2.61*恐怖 1.35 ± .46 1.40 ± .49 1.43.± .49 1.28 ± .38 3.03*偏执1.54 ± .51 1.58 ± .55 1.53 ± .49 1.44 ± .43 2.40精神病性1.47 ± .46 1.48 ± .45 1.44 ± .43 1.36 ± .39 2.52人数603 240 262 145 1250阳性(≥2.5)112 49 53 16 230百分比(%)18.57 20.42 20.22 11.03 18.40

四个系学生在9个因子上信息技术系得分最低,采用LSD法多重比较,在躯体化因子上,信息技术系与三个系显著相关。这样的结果可能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其一,信息技术系男女生比例较其他三个系大;其二,相对其他几个系来说,信息技术系警务化管理比较宽松。强迫症状上,应用法律系与公安司法系、信息技术系显著相关。该结果可能受几个因素影响,该系专业主要是从事档案、文秘、速录等文字工作,对工作的精密要求导致他们具有强迫性症状较多;其次,男女比例是几个系比例最低的;其三,他们的专业更倾向于文科,性格上倾向于静,警务化管理也因此对他们负面的影响更大。抑郁因子上,信息技术与应用法律系、法务技术系显著相关,公安司法系与应用法律系显著相关;焦虑和恐惧因子上,信息技术系与应用法律系和法务技术系显著相关。

四 形成原因

(一)个人原因

我院生源大都来自本省农村,本想鲤鱼跃龙门改变自己命运,可是高考分数较低,使其将理想破灭的负面情绪带到高校校园。由于在高中没有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又到了一个没有老师跟踪管理的学习环境,他们便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以至专业课也难以接受,更甚者不知老师上课所云。更有学生上课玩手机成瘾、精神萎靡不振,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些高职学生自卑、不愿与曾经的同学联系,不愿意暴露自己学校身份,有意回避正常的社会交往,久而久之,表现为沟通不良、交际恐怖、孤独无助等。该数据是11月份收集的,由于入校将近3个月,他们对学校管理模式、就业情况等基本了解,致使他们面对高校生活与曾经的憧憬可能有更多落差。

(二)家庭原因

我院新生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家长的素养对孩子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特殊教育体制下,家长特别是农村家长只能通过高考改变孩子甚至一家人命运,于是他们更多的是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教育过程中更是倾向于“望子成龙”的结果,而忽视对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以及对陌生环境适应能力。部分农村学生背负这样的“历史使命”,他们步入了曾经梦想的象牙塔,他们渴望融入城市生活。但是,当他们真正走入城市生活圈子时,却发现农村和城市在衣食住行上面、与人相处方式、学习上等等都存在着一定差异。这样的差异也使他们在生活、学习及与人交往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定障碍,从而导致他们很难合适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

(三)学校原因

首先,校园占地面积较小、校园文化薄弱、警务化管理使学生对大学曾经的向往失落更是雪上加霜。学校对新生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基本生活和学习,极少关注他们的角色转换及对新环境的适应情况;其次,几乎所有政法院校、警察院校专业相对于其他高职院校来说更加倾向于文科,而非倾向于实际操作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学生就业面较窄,毕业生就业率不对口或者就业率较低对学生心理健康也有一定影响;再者,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例如,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公共必修课设置2个学分,32—36个学时,而我们学校是1个学分,且采取大班讲座形式。心理咨询室的五室——预约接待室、个体咨询室、团体活动室、心理测量室、档案管理室等没有,这也是阻碍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因素。

五 教育对策

(一)坚强保障体系的设立

学校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纳入学校预算,用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必要办公设备、心理测评软件及相关各类书籍的购买。学校应该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建立健全的校、院(系)、班级为一体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学校应有机构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并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学工部、基础课部或者独立成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组织开展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责部门应安排专兼职教师负责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采用多元方式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学生班委会、党团支部等学生组织积极协助辅导员、班主任和班级心理委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合理的师资队伍配置

201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通知要求,高校配备专职教师人数不得少于2名,同时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配备兼职教师。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应该是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并对教师队伍加强选拔、配备、培养和管理。鉴于知识更新较快,技术发展迅速,学校应该重视专兼职教师专业培训、不同学校心理教师的交流、参加心理专业学术团体召开的学术会议。

(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建设

要把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主干教育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设置2个学分,32—36个学时。教学内容设计应注根据我院学生实际情况,本着“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三贴近为宗旨进行教学内容选定。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状况,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教学方法,既有心理学知识系统传授,也要有心理活动体验、心理调适技能训练等。教学手段采用板书、多媒体、团体活动室、室外拓展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参与能力。也可以充分调动社会资源,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等,最大程度实行“教学练战”一体化。

(四)多元的活动体系建设

学校应该多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且要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拓展心理健康实施途径,积极营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学校可以通过广播、校园网、橱窗、板报等多种媒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主动性。支持学生成立心理健康社团;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积极开展“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月;“9.10”世界预防自杀日等活动,营造一个备受关注、关心、关爱的良好氛围,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更好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

[1] 姜桂兰,曾波涛,韩杨.青岛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1).

[2] 吴佳.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职教论坛,2014(1).

[3] 卫茹静,马子风.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教育对策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6).

[4] 邓兆巍,郝梅.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J].煤炭高等教育,2014(1).

猜你喜欢
我院心理健康因子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影响因子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