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贵有疑

2014-03-20 00:16刘春燕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反语梦游诗人

古时学者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很多人都喜欢读书,夜以继日,时刻在读,读的不可谓不多,但往往读完之后,你再问他,却如坠云雾,不知所云。这种读法我们是不提倡的。笔者所谓之“读”,必应有所收获,而欲有所“获”,必应有所“疑”。多疑,才会去思考,探寻。边读边揣摩,不停留在文章的表面,从而获得更深的体会。高职语文课堂便应让学生更多地把握“疑”之技巧,以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基于文本,学会质疑

学会质疑,即敢于对书中的观点,材料或文字,或字、词、句等运用的准确性提出怀疑,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比如,在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第二册)》《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一文中,就举了竺可桢老先生对王之涣的《凉州词》的质疑,他将自然科学引进了版本校勘学的领域,考证出词中所写情况很合乎凉州以西玉门关一带的春天的情况。他的考证精神给我们以极大的鼓舞。

一般而言,语文教学首先遇到的便是字词问题。我们可立足于字词本身的含义,适当设疑,大胆想象,揣摩文意。

比如在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时,笔者即引导学生紧扣“梦游”二字去设疑。“梦游”,即在睡梦中无意识地走动,此二字本来就含有虚无缥缈之感。阅读时,学生不免心生疑问,诗人既游“天姥”,为何要“梦”?“梦游”有何好处?它可体现诗人怎样的情感?而再往下读:“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顿生仙雾缭绕、飘飘欲仙之感。此时,再让学生闭上眼睛,大胆想象,随着诗人的行踪进入仙境:在清朗的月夜中,乘着清风,诗人翩翩飞起,一夜飞度镜湖,越过仙山,洞天福地;于此出现,仙山盛会,色彩绚丽,珍禽异兽无不臣服,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如此美妙之境地,如此瑰丽之想象,却仅如南柯一梦,梦醒了,徒留惆怅,而作者仍身处黑暗之现实社会,仍郁郁不得志。至此,梦中的仙境恰如“桃花源”一般,学生得以体会作者那份无奈,那份激狂,思维得以迁移。

二、以疑为导,纵横挖掘

阅读时,应以疑为导,努力将自己置身问题的紧要关口,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质疑。这便要求阅读时要有思路,且思路要能纵横捭阖,不能拘于文章一隅。往往我们只要从一个疑问入手,便可发现一连串的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阅读效果。

比如,在教学《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文章开头即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时我们便可紧抓“颇不宁静”四个字进行设疑。作者为什么感到心里颇不宁静?既然心情不好,那么作者又是通过怎样的手段去平复心情的?文章最后,作者的心情有没有得到宁静?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去阅读课文,这时,你便会发现,你已经触及到了这篇课文的灵魂,这样,文意的理解便也不难了。

三、另辟蹊径,巧妙设疑

想要营造一种比较好的课堂阅读氛围,教师用心打造课堂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挑战传统,肯定学生的独特发现,可在课堂教学中认真设置有探究性的问题。

比如在教学《饮酒》时,关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之意即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探究:此“南山”是否指自然界之物?它指代什么?在问题的暗示中,学生各抒己见,甚至有学生即认为“南山”指代的是东晋朝廷,对于出身不好,仕途不得志的陶渊明而言,虽心“悠然”,但对于实现自己理想之地并未完全忘怀,以至于“无意”“见”,实为“有意”“望”。如此大胆之理解,与传统中的认为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优美的环境水乳交融虽有所背离,却不得不认为自有其存在的理由。

四、写法生疑

文无定法,每一篇文章在写法上都各有特点。在很多时候,表现手法上,层次布局,详略安排,表达方式,材料取舍等各方面都体现了作者的意图,但每一种写法都是为表达文章的中心和主题服务的。

比如,在教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课文时,在表现手法上,鲁迅先生非常喜欢使用反语,而这些反语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讽刺作用,幽默效果。这就使得我们发生疑问:鲁迅先生在写文章时是不是都喜欢使用反语?那么,什么是反语?运用反语在表达效果上起到什么作用?在我们读过的鲁迅先生的文章中他用过哪些反语?鲁迅先生的文章被认为是“匕首”是不是和他所用的反语手法有关?今天我们应如何正确使用反语?

对于文章写法的设疑,不仅有助于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中心、主题,还有助于理解、掌握写好文章的一些方法,更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可以说,读书时,有了疑,就掌握了阅读的主动权。设疑之后,便是解疑;经过解疑,得到新的答案,这便是我们阅读的目的。而解疑的方法可以有多种。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学会运用集体的力量,大家一起读书,一起设疑,自由问答或是采用自由辩论的形式,以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我们还可以以疑点为基点,运用发散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即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推测、想象,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思考,从而发现新的东西。多读则生疑,有疑则能思,思而有所得,这是一个善读书的方法。五年制高职的学生相对普通高中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太强,但他们的思维却相对比较活跃,往往掌握的知识面也比较广,而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把握他们的优点,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更能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李海林.语文教学科研十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2]李冲锋.教学技能应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雷玲.名师教学机智例谈·语文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刘春燕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213300)endprint

猜你喜欢
反语梦游诗人
在梦游的象
晒娃还要看诗人
诗人猫
梦游
新格赖斯理论视角下的英汉反语对比研究
梦游东方
论反语本质
诗人与花
言语反语研究的语用学视角
儿童反语语用功能知觉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