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延误诊断的临床分析

2014-03-22 06:08李云良袁增强刘文宇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13期
关键词:诊断率痔疮医务人员

李云良 袁增强 刘文宇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妇幼保健院,517300)

结直肠癌延误诊断的临床分析

李云良 袁增强 刘文宇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妇幼保健院,517300)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延误诊断的原因,总结经验以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方法 对29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6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延误诊断135例,延误诊断率45.6%,其中以农村、中青年、入院前未行直肠指诊检查、肿瘤位于距肛门>8 cm、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延误诊断率高;延误诊断的疾病以痔疮、痢疾、肠炎较多。结论 结直肠癌容易延误诊断,宣传并普及结直肠癌的基本知识,提高医务人员对结直肠癌的认识,重视病史和查体有望提高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降低延误诊断率。

结直肠癌;延误诊断;分析

结直肠癌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并年轻化趋势[1],在临床实践中延误诊断的病例屡见不鲜,使不少患者失去最佳治疗时机。笔者对2008年4月—2013年8月我科收治的29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延误诊断的原因和特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96例患者中,男162例、女134例;年龄32~95岁,平均55.3岁,其中≤40岁29例、41~60岁106例、>61岁161例;农村患者142例、城镇患者154例;确诊为直肠癌201例、结肠癌95例。

1.2 延误诊断的判定标准 从患者出现自觉症状到确诊的时间>1个月或就诊3次未确诊者称延误诊断,全部患者延误诊断时间10 d~2年,平均3.5个月。

2 结果

296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延误诊断135例,延误诊断率45.6%,以中青年、农村、入院前未行直肠指诊、肿瘤部位距肛门>8 cm、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延误诊断率高,具体如下:≤40岁延误诊断24例(82.8%,24/29)、41~60岁延误诊断63例(59.24%,63/106)、≥61岁延误诊断48例(29.8%,48/161);农村患者延误诊断95例(66.9%,95/142)、城镇患者延误诊断40例(26.0%,40/154);入院前行直肠指诊者延误诊断21例(17.1%,21/123)、未行直肠指诊者延误诊断114例(65.9%,114/173);合并有其他疾病者延误诊断80例(93.0%,80/86);肿瘤部位距肛门>8 cm者延误诊断78例(56.5%,78/138)、肿瘤部位距肛门<8 cm者延误诊断57例(36.1%,57/158)。延误诊断的疾病以痔疮、痢疾、肠炎较多,具体见表1。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最有效手段。在早期和中晚期进行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显著,Ⅰ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80%,而Ⅳ期<10%[2-3],故早期发现并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然而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延误诊断,在明确诊断时已属中晚期,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

表1 延误诊断患者症状与延误诊断疾病

对我科29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延误诊断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其原因主要为疾病自身特点、患者和医务人员等三方面因素。①疾病的特点。结直肠癌在发病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缺少典型症状,主要症状有血便、黏液便、轻度腹泻、便次增多及里急后重等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与其他消化道疾病的临床症状,如菌痢、肠炎、痔疮相似,没有高度警惕的情况下常不引起患者和医生的注意,在有良性病变的基础上出现癌变或合并有其他疾病时,更加难以鉴别。②患者自身原因。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有上升并年轻化趋势,而人们对结直肠癌缺乏认识,在农村,由于文化素质、网络通讯、医疗环境等因素,对结直肠癌的认识更加缺乏。当出现排便习惯和(或)性状改变时,患者常认为是肠炎、痢疾、痔疮等良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自行寻药治疗或在基层卫生室反复诊治,症状好转后便不再重视,症状再次出现时认为是原良性疾病复发,尤其是经确诊为良性疾病时极少考虑其他病变,继续使用上次治疗有效的药物造成延误诊断[4]。部分患者因害羞、怕疼和恐惧心理而不愿接受直肠指诊,特别是青年女性患者,也是造成延误诊断的重要原因之一。③医生的原因。主要是对结直肠癌的认识不够,忽视对病史全面综合的分析,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非肛肠专科医生,在分科过细的体制下,限制了初诊医生的思维和警觉,过于相信既往病史,思路狭窄,只考虑本科疾病,满足于良性疾病的诊断,忽略同时存在结直肠癌的可能。非肛肠专科医生极少对患者行基本的直肠指诊、肠镜没有在常规检查中得到普及、基层医院肛肠专科医师少、会诊制度不完善等是导致延误诊断的原因。但主要是医务人员综合能力较低,没有考虑结直肠癌的可能。

本研究显示,农村患者延误诊断的比例明显高于城镇患者。主要是农村患者及基层医务人员对结直肠癌的认识严重不足,出现明显症状或在基层卫生院就诊后无好转才到上级医院诊治。结直肠癌有年轻化趋势,对中青年不能忽视。本组有3例<40岁的患者多次在本院就诊,自诉痔疮出血要求开具药物治疗,而未引起医生的注意,导致延误诊断而失去手术时机。结直肠癌中直肠癌比例较高,而且大部分肿瘤位于距肛门<8 cm的部位,可通过直肠指诊发现病灶,135例延误诊断的患者中,57例完全可以通过直肠指诊明确诊断;入院前经直肠指诊而延误诊断的患者,肿瘤均位于距肛门>8 cm的位置。要求患者在直肠指诊与临床症状不符时,应行肠镜检查,排除结直肠癌后再行药物治疗。合并有其他疾病时,大部分患者均有延误诊断,延误诊断率极高。本组有7例患者是医务人员,曾确诊有慢性结肠炎、痔疮、胆囊结石、肾结石、慢性阑尾炎等基础疾病,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反复,出现较为明显的消瘦、乏力、便血时,最后经肠镜检查确诊,但为时已晚。

针对延误诊断的原因,笔者建议应开展防癌科普教育,提高群众对结直肠癌早期症状的认识,及时到医院就诊;医务人员要加强对结直肠癌相关知识的学习,无论首诊还是次诊都要提高对肿瘤的警觉性,详细询问病史,特别注意对排便习惯和性状改变,不要过分注重年龄,患者经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认真分析原因,警惕结直肠癌与其他疾病并存的可能,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并请相关科室会诊。肛肠专科医生应具有较强的专科知识,其他专业医务人员极少怀疑专科医生的诊断,一旦延误诊断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详细询问病史的同时应重视直肠指诊,把直肠指诊列为常规检查手段,不要主观臆断,若未触及肿块,发现指套染血者,必须进一步行内镜检查,对高危人群提出随诊和复诊方案。对于条件有限的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在实行全员培训结直肠癌知识的基础上,应注重直肠指诊检查,如怀疑结直肠癌时应积极动员患者到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以免延误病情,错过手术时机;首诊内镜医师如发现病灶,必须反复多点多次取材,病理结果与标本不符时向家属和患者解释清楚情况,再次检查,以避免延误诊断。随着全民防癌知识的提高,加之医务人员的认真负责,重视病史和查体,有望提高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生存率。

[1] 鄂继福,王汉涛,傅传刚,等.271例直肠癌延误诊断原因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13(10):745-747.

[2] Sant M, Aareleid T, Berrino F, et al. EUROCARE-3: survival of cancer patients diagnosed 1990-94-results and commentary[J]. Ann Oncol, 2003, 14(suppl 5): v61-v118.

[3] Esteva M, Ramos M, Cabeza E, 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delay in the dia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a study protocol[J]. BMC Cancer, 2007, 7: 86.

[4] 汪建平.中国直肠癌治疗现状与思考[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9,12(3):211-214.

1672-7185(2014)13-0051-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13.029

2014-05-06)

R735.37

A

猜你喜欢
诊断率痔疮医务人员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痔疮的临床对比
中西医护理技术预防痔疮术后便秘的研究
关于痔疮防治的科普知识
痔疮与痔病是两个概念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让基层医务人员重拾改革信心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