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2年洛阳市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2014-03-22 06:08吕素梅李艳英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13期
关键词:乳糜不合格率初筛

周 静 吕素梅 李艳英

(河南省洛阳市中心血站,471000)

・特别提示・

2008—2012年洛阳市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周 静 吕素梅 李艳英

(河南省洛阳市中心血站,471000)

目的 通过分析造成血液报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措施,从而降低血液报废率,提高血液利用率。方法 对2008—2012年洛阳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血及红细胞报废因素构成比中谷丙转氨酶以46.45%居第一位,总报废率为0.800 1%,是导致全血及红细胞报废的首要因素;血浆报废因素构成比中重度乳糜血浆以61.71%居第一位,总报废率为2.715 8%,是导致血浆报废的首要因素。结论 加强献血前宣传、咨询工作,采血前征询、初筛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执行,其后续工作科室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可最大限度降低血液的报废率,避免血液资源浪费。

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预防措施;洛阳

随着无偿献血宣传的深入,人们参与无偿献血的积极性有所提升,同时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临床对血液成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无偿献血的增长幅度与之不成比例,也就形成了近几年全国多地出现缺血常态化的现象。笔者通过统计分析2008—2012年洛阳市血液报废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从而降低血液报废率、提高利用率,以期有助于促进血液供需矛盾的缓解。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8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到洛阳市中心血站参与无偿献血并初筛合格的献血者(不包括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

1.2 检测项目及标准 血液和血浆的检测及报废标准均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及《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执行。检查项目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谷丙转氨酶(ALT)。

1.3 检测方法 使用ELISA法对献血者血液进行HBsAg、抗-HCV、抗-HIV、抗-TP、ALT检测。仪器:AT2、STAR全自动加样仪、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Zenyth酶标仪(瑞士HAMILTOM公司提供)、OLYPUS生化仪。重度乳糜血浆、渗漏报废采取物理外观及肉眼判定。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08—2012年,全血及红细胞报废因素构成比为ALT(46.45%)、HBsAg(12.73%)、抗-HCV(18.01%)、抗-HIV(4.66%)、抗-TP(16.27%)、渗漏(1.54%)、其他(0.34%);血浆报废因素构成比为ALT(17.93%)、HBsAg(4.89%)、抗-HCV(6.93%)、抗-HIV(1.80%)、抗-TP(6.28%)、重度乳糜血浆(61.71%)、渗漏(0.38%)、其他(0.08%)。2008—2012年全血及红细胞报废率比较见表1,由表1可知,ALT异常、HBsAg、抗-HCV、抗-HIV、抗-TP、破袋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 045.078、182.331、127.267、426.578、134.978、25.608,P值均<0.05);其他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50,P>0.05)。2008—2012年血浆报废率比较见表2,由表2可知,ALT异常、HBsAg、抗-HCV、抗-HIV、抗-TP、重度乳糜血浆、破袋、其他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 121.046、163.738、109.296、405.034、131.736、467.846、42.384、14.428,P值均<0.05)。

表1 2008—2012年洛阳市全血及红细胞报废原因比较 U(%)

表2 2008—2012年洛阳市血浆报废原因比较 U(%)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2008—2012年检验性因素是导致全血及红细胞报废的主要因素,其中ALT在所有报废因素构成比中以46.45%居第一位,这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1],其余依次为抗-HCV、抗-TP、HBsAg。以上因素中ALT和HBsAg属于街头采血初筛项目之一,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这两个报废因素展开讨论。

引起ALT升高的因素较多,除服用药物、饮酒、剧烈运动等非病理因素外,规范操作是降低ALT超标导致血液报废的重要因素之一。我站采取多项措施提高检验准确性:检验科采用静脉血进行血液检验,街头初筛化验ALT采集的是指尖末梢血,末梢血可能有组织液渗出,尤其是第一滴血,导致采集血样稀释,ALT数值偏低,因此,采集血样时第一滴血擦拭后再用移液枪采集血样,减少ALT数值偏差;采集血样时注意避免吸入空气;加入血样的ALT试纸条在空气中暴露不能>30 s,应及时放入生化仪中;ALT试纸条保存得当,避免受潮;定期清洁、校准生化仪,以确保读数准确。通过操作人员规范操作,以及对生化仪的及时养护,保证仪器处于正常运转状态,提高初筛检验的准确性。同时在进行无偿献血招募宣传时告知大家献血相关事宜,对于饮酒、过度运动、疲劳等可能引起ALT升高的因素进行重点讲解,医务人员做好献血前健康征询工作,让献血者对不宜献血的情况有所了解,严格控制血源质量。通过努力,我站ALT超标引起的血液报废率明显降低,由表1可见2010年ALT超标导致的血液报废率较2008、2009年明显升高,之后2011、2012年逐年降低,2011年ALT超标导致的血液报废率在所有的报废因素中仍居首位,到2012年则降至第4位,我市ALT超标导致的血液报废率低于其他地区[2],减少了不必要的血液报废。

表1显示,2009—2012年HBsAg阳性导致的血液报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HBsAg检测总不合格率为0.219 2%,仍低于国内相关报道[3]。2012年HBsAg检测不合格率比2011年增加了2倍,反映出街头初筛存在一定的漏检率。我站长期以来对献血前HBsAg的筛查采用金标法,筛查的结果受初筛试纸条的灵敏度、测试血量、反应时间、初筛环境温湿度等因素影响。因此,在日常操作中应把握好关键点,如加样量充足、观察时间充分,试纸条保存得当、避免受潮等,通过规范操作尽量减少HBsAg假阴性的发生,降低报废率。

本研究显示,重度乳糜血浆是导致血浆报废的主要因素,所占比例高达61.71%,其总报废率为2.715 8%,位居第一。由此可见,减少重度乳糜血浆的发生是降低血浆报废率的重要因素。对策:在无偿献血招募宣传时,要告知献血者献血前注意事项,强调献血前清淡饮食,并告知高血脂人群不适宜献血;由于洛阳人习惯晨起进食各种汤类,如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等,这类饮食属于高脂饮食。因此,在献血征询时要着重问询献血者近几日饮食情况,以及是否患有高脂血症,从源头遏制重度乳糜血浆的产生。除此之外,对于重度乳糜血浆的判定,一方面,没有明确、直观的判定标准,我站工作人员采用目测法,对于中、重度乳糜血浆的判定界限较为模糊;另外,《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血浆质量标准为外观无重度乳糜,说明轻、中度乳糜血浆可以应用于临床,由于临床医生对于乳糜血浆的应用存在一定的抵制心理,为了适应临床需求,部分中度乳糜血浆被判定为重度乳糜血浆,这也是造成血浆报废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建议卫生计生委制定明确、直观的重度乳糜血浆的判定方法,避免因误判导致血浆报废,同时加大对临床医生的指导,避免应用误区。

另外,因破袋导致的总报废率在全血及红细胞、血浆分为0.026 6%、0.016 9%,远远低于有关报道[4]。破袋除血袋质量问题外,可能出现在采血、成分制备、血液运输、储存等环节,在任何环节规范操作是避免破袋的根本措施。

综上所述,引起血液报废的因素较多,涉及献血招募、街头采血、征询、初筛、制备等各个环节,因此,加强献血前宣传、咨询工作,采血前征询、初筛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执行,其后续工作科室应严格按照站内体系文件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可最大限度降低血液的报废率,避免血液资源浪费,以有效利用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1] 方春英.宜昌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原因和对策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6):581-582.

[2] 邓永福,杨永霞,陈和银.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原因调查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8,21(12):649-650.

[3] 刘燕飞,林荣,陈筱华,等.温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艾滋病、梅毒、丙肝、乙肝感染情况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杂志,2013,51(10):8-10.

[4] 冯飞,符慧杰,章雅清.2006—2010年海南省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4):382-383.

1672-7185(2014)13-0008-03

10.3969/j.issn.1672-7185.2014.13.005

2014-05-09)

R19

A

猜你喜欢
乳糜不合格率初筛
无偿献血者的乳糜血浆对抗-HCV 检测影响研究
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初筛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甲状腺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乳糜漏的比较研究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食品安全抽检超223万批次
Multiple gastric angiolipomas:A case report
低温倒置静置法降低乳糜血浆报废率的研究应用
60%网上商城成为服装质量问题的重灾区
上海工商抽检 京东天猫1号店等集体“沦陷”
昆明某医院2010-2014 年HIV 抗体初筛检测人群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