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占位性病变的超声诊断

2014-03-22 06:08罗五山彭佳丽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13期
关键词:肿瘤性占位性频谱

罗五山 林 赛 彭佳丽

(广东省电力一局医院,广州 510735)

膀胱占位性病变的超声诊断

罗五山 林 赛 彭佳丽

(广东省电力一局医院,广州 510735)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在膀胱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8例膀胱良性肿瘤、23例膀胱恶性肿瘤、15例膀胱非肿瘤性增生患者进行超声图像及血流形态学、动力学参数对比分析。结果 二维超声能显示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在膀胱恶性肿瘤患者病灶内及周边显示丰富高速高阻型动脉血流,膀胱良性肿瘤及非肿瘤性增生患者病灶内及周边显示较少或无血流信号,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可明显提高诊断符合率。结论 超声能对膀胱内占位性病变进行良、恶性鉴别,是一种安全、无创、无禁忌证的检查方法。

膀胱占位性病变;诊断;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彩色多普勒能量图

采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对膀胱占位性病变进行诊断和分析,CDFI及CDE能够清楚显示病变部位、数量、大小、形态及彩色血流信号,为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2006年3月—2013年5月,笔者对在我院门诊及住院诊治的46例膀胱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6例患者中,男36例、女10例;年龄32~76岁;良性肿瘤8例、恶性肿瘤23例、非肿瘤性增生15例。所有病例均经膀胱镜活检病理诊断,其中29例行手术治疗。

1.2 仪器与方法 应用日本Alock-620、1400及美国Acuson-128XP/10C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4.0 MHz。患者检查前45 min饮水500 mL,使膀胱适度充盈。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将探头置于耻骨上区扫查,先用二维超声观察膀胱占位的部位、大小、数量、形态及内部回声,转动体位观察肿物是否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然后以CDFI和CDE观察病灶周边及内部是否有彩色血流信号,以脉冲多普勒检测病灶内血流频谱,分别记录彩色血流特点、频谱类型及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血流动力学参数。

将CDFI血流信号分为0~3级[1],0~1级诊断为良性;2~3级诊断为恶性。根据病灶的CDE血流形态分型:Ⅰ型,病灶周边及内部未见血流信号;Ⅱ型,血流环绕病灶周围;Ⅲ型,一支血流伸入病灶内部;Ⅳ型,2支以上血流伸入病灶内部。CDE血流Ⅰ~Ⅱ型诊断为良性,Ⅲ~Ⅳ型诊断为恶性。

2 结果

2.1 膀胱占位性病变声像图表现

2.1.1 恶性肿瘤 ①乳头型:膀胱内壁见单个或多个低回声或稍强回声光团,呈乳头状或菜花样凸起,边缘不整,内部回声密集增粗,病理性基底较宽广。本组有17例超声显示为乳头型,其中13例病理诊断为腺性膀胱炎乳头样增生,超声诊断符合率76.5%。②弥漫型:膀胱内壁呈低回声不规则增厚,膀胱壁回声零乱不清,最厚处为1.6 cm。本组有9例超声显示为弥漫型,其中5例病理诊断为腺性膀胱炎,超声诊断符合率56%。③混合型:膀胱内壁见不规则增厚,其表面见稍强回声光团呈乳头状或菜花样凸起。本组有10例超声显示为混合型,其中5例病理诊断为腺性膀胱炎,超声诊断符合率50%。

2.1.2 良性肿瘤 4例膀胱内壁见回声较强乳头状凸起,边缘规则,内部回声均匀,基底小或带蒂。非肿瘤性增生6例,膀胱内壁呈低回声样节段性增厚,表面光滑规整,内部回声均匀。

2.2 膀胱占位性病变的CDFI及CDE诊断血流显示率 见表1。膀胱良性肿瘤病灶内部仅见1~2个点状彩色血流信号;恶性肿瘤病灶内部及周边见较多短线状、条状血流信号,动脉频谱26~68 cm/s,阻力指数0.50~0.68;非肿瘤性增生病灶内部见稀少点状或带状血流,多为静脉频谱,偶见动脉频谱。

表1 膀胱占位性病变周边及内部的血流显示率 例(%)

2.3 膀胱占位性病变的CDFI血流分级 见表2。

表2 膀胱占位性病变的CDFI血流分级 例(%)

2.4 膀胱占位性病变CDE血流分型 见表3。

表3 膀胱占位性病变的CDE血流分型 例(%)

3 讨论

B超检查已成为目前诊断膀胱占位性病变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原因如下。①膀胱具有超声检查的声学基础,因为膀胱的解剖位置相对较为稳定,通过B超检查可以发现膀胱内肿物生长部位、大小、数量、肿瘤内部回声,以供诊断分析。②膀胱超声检查具有简便、迅速、无创伤、无痛苦、无放射线损害、无禁忌证,以及可以近期内多次反复检查的优点;但对<0.5 cm的肿瘤容易漏诊。膀胱镜检查及活检可以进一步定性诊断,但由于膀胱镜检查属于创伤性检查,且受禁忌证的限制,所以超声检查仍是最有效的方法[2]。

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用CDFI及CDE检查对膀胱占位性病变进行定性有一定的准确性。本研究显示:膀胱良性肿瘤者血流0~1级占75%(6/8),病灶内部见点状血流,恶性肿瘤病灶内部及周边见较多短线状、条状动脉血流,多表现为高速高阻型血流;恶性肿瘤者血流大多为2级和3级,占82%(19/23),病灶<3 cm内见点状、短带状血流信号,测及动脉频谱26~56 cm/s、阻力指数0.56~0.68,病灶>3 cm内见充满树枝状的彩色血流,测及动脉频谱36~68 cm/s、阻力指数0.50~0.65。从资料中可看出,较大病灶血管呈多枝状,末梢血液循环相对丰富,使阻力指数相对较低;非肿瘤性增生者血流0~1级占73%(11/15),病灶内见稀少点状或短带状血流,测及低速血流。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是利用血流中红细胞的密度、散射强度或能量分布获取血流信号[3],取样区内红细胞多普勒散射能量的总和与局部红细胞总和有关,其血流显示率高于CDFI。CDE显示的彩色血流不受流速、方向和探测角度的影响,可获取血流信号的触感度高,能显示完整的血管网,能检测到低速血流和CDFI不能测到或易丢失的血流信号,从而提高对细小血流信号的检出率[4]。对于较小的病灶,CDE在每个切面显示的血流数目也明显较多,当病灶>3 cm时与CDFI相同。CDE与CDFI仅在血流的显示程度上有差别,而两者的血流显示率和血流分级基本相同[5]。由于CDE不能显示血流方向,也没有搏动性,不能区分动脉和静脉,取样的准确性不如CDFI,所以,他们之间的显像差异只是相对的。笔者认为,在检查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出选择,对高速血流进行频谱检测,以CDFI为首选,对低速细小的血流进行频谱检测以CDE为佳,能获得更丰富的血流信号。

综上所述,B超对膀胱占位性病变诊断虽有一定价值,但对定性诊断仍有困难。使用CDFI及CDE可了解病灶及病灶处膀胱壁的血供情况,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符合率。

[1] Adler DD, Carson PL, Rubin JM, et al. Doppler ultrasound color flow imaging in the study of breast cancer: preliminary findings[J]. Ultrasound Med Biol, 2006, 16: 553.

[2]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1055-1059.

[3] 武心萍,周齐军,丁永宁.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在膀胱占位性病变中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1):47-49.

[4] 王建宏,钱蕴秋,王全华,等.能量多普勒显像评价膀胱肿瘤的血流特征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比较[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2):25-28.

[5] 李颂.彩色多普勒能量血流显像的特点及其现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6,12(2):57-58.

1672-7185(2014)13-0025-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13.013

2014-05-05)

R445.1

A

猜你喜欢
肿瘤性占位性频谱
胆囊肿瘤性息肉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特征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脑部CT平扫图像直方图分析鉴别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脑出血
Role of telomere shortening in anticipa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动态频谱共享简述
遥感卫星动力学频谱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