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环境下高校英语专业精读课语篇分析的教学模式

2014-04-05 08:08刘保娟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语篇语境

刘保娟,杨 波

(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51)

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环境下高校英语专业精读课语篇分析的教学模式

刘保娟,杨 波

(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51)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依据,探讨了英语专业精读课如何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进行语篇教学的步骤,提出了对课文进行语篇分析的5Cs模式。实践表明,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对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效果显著。

网络;多媒体;高校;英语专业;精读课;语篇分析

英语精读课历来是高校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多年来,许多教师对精读课的理解就是片面地强调一个“精”字,在课堂上,对课文的背景知识、词汇、语法、句子释义等一项一项地进行精讲,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语言知识都立刻“灌”到学生的脑袋里。老师在台上费力地讲,而学生们则是反映收获不大,一个单元下来记住的也只是支离破碎的几个语言点、几个单词的意思,却不能在交流和写作中准确地使用它们。而对于文章的整体结构,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手法则更是不得要领。结果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只能逐字逐句地细读,甚至一句一句地在脑中翻译成汉语进行理解,这不仅影响了阅读速度,而且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思路不清,连贯性差,用词不当及用汉语习惯来组织英文句子的现象。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在教学中只注重语言形式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语篇能力的培养。因此,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应加强语篇分析,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一、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12]。该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不仅要求学习者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系统功能语法从一开始就把语篇作为语言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并把语篇分析理论的建构作为语言研究的目的之一。其创始人Halliday(1994)曾明确地将自己的系统功能语法称作语篇语法[3]。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本质上是一个语义系统网络,并通过三个纯理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谋篇功能提供意义潜势,而这三个纯理功能又受制于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4]。文化语境代表生活中各种社会活动的抽象意义,它涉及到很多层面[5],至少涉及在某个文化中的观念形态和语篇类型[67],语言的使用总是和文化语境息息相关的。如果说文化语境是语篇产生的大环境,那么情景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一般或实际环境,即语篇产生时的周围情况,发生的事件,参与者的关系等。所以在分析一个语篇时,必须考虑它的情境变量:所发生的事或语场,话语的参与者或语旨,交际的形式或语式[89]。

二、教学模式

根据上述理论,网络和多媒体环境下的英语专业精读课语篇教学模式是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①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依托,引导他们利用网络资源主动建构语篇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主题思想,从宏观上认知语篇类型,把握文章的情景语境和整体结构。②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特点营造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托课文语境掌握文中重要的语言点,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的衔接理论对文中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进一步把握语篇微观结构及其内涵。③从整体上对语篇的文化语境、语言特征、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态度进行评价,分析其语类结构,并让学生以课文为依据、围绕课文相关主题内容,运用从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进行语篇重建活动(口头和书面),使其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努力提高其口语和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文化和语篇意识。

三、语篇分析的5Cs模式及实例分析

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把握语篇分析的方法,笔者把系统功能语法的语篇分析模式简化为5Cs模式,即Culture and Text type(文化语境和语类),Context(情景语境),Cohesion(衔接),Coherence(连贯)和Critique(评价)。下面就以《现代大学英语》第三册的第一课“Your College Years”为例做基于5Cs模式的语篇分析。

1.Culture and Text type(文化语境和语类)

作者是以学者或过来人的身份向年轻一辈的大学生传授经验,解释现实,所以就语类而言,这篇文章属于说明文。文中大量运用了举例子、下定义、对照、比较、引用、分类等说明文常见的写作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和总结这些写作技巧,以便在今后的写作中可以灵活运用。

2.Context(情景语境)

对文章情景语境的分析要包括三个方面:语场、语旨、和语式,简而言之,就是:话题、参与者的关系和交际的形式。

语场:说明在大学中学生将要经历的种种成长变化。

语旨:学者和大学生,他们之间不平等的身份增大他们的社会距离。

语式:正式的书面语。

对篇章情景语境的分析有助于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并使学习者明白要根据不同的情景语境选择不同的语言形式。

3.Cohesion(衔接)

衔接手段可以分为语法衔接手段和词汇衔接手段,前者包括指称、省略、替代、连接等,后者包括词汇重现和词汇搭配,其中词汇重现又包括重复,同义词,近义词,概括词等[10]。在“Your College Years”这一课中,作者运用大量的衔接手段,如文章的第一段用三个并列结构的疑问句引出话题:“Have you ever consider…?Has it ever occurred to you…?Has it ever dawned on you…?”这是三个句型的重复,其中“consider”,“occur to”和“dawn on”是近义词,属于词汇重现。又如接下来的这句,也是第一段的最后一句“Though college students seldom think about them,key changes will probably happen to them during their college years.”其中,“though”是表示转折的连接词;“think”又是上文“consider”等的近义词;第一个“them”指代开头的三个问题;第二个“them”指代前一分句中的“college students”。而紧接着第二段的第一句“During this time,students…”,“this time”指代上文的“college years”。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列举并阐述大学生将要经历的种种变化时,使用了一些连接词,如“one of”“at the same time”,“another”“and last of all”。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对衔接手段的运用可谓恰到好处,使得每句话、每一段都环环相扣,语言表达也简洁明了。

4.Coherence(连贯)

文章的总体结构是“总—分—总”,首先提出话题“在大学期间学生将要经历的一系列成长变化”;然后列举说明了有哪些变化;最后是对全文的总结。在第二部分罗列各种变化的时候,作者运用了一些连接词,而且每一段的主题句都是第一句话,使文章很有条理。在说明每一种变化的时候,作者使用了各种说明方法和衔接手段使得论述清晰、明了。所以说无论从宏观结构还是从微观结构上都可以看出作者写作的思路清晰,文章的连贯性强。

5.Critique(评价)

对语篇的评价要结合语篇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评价其语类适宜性,即语言的选择是否符合该语篇的语类特点,语篇的意图是否实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就本篇文章来说,作者以专家学者的身份向大学生提供信息和建议,文中引用了许多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著作,还以大量大学生亲身经历的事件为例子来说明和阐述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内容既有一定的深度又有说服力。语言的选择符合说明文的特点,语篇的意图也达到了,即很清晰地向学生说明大学生活中会面临的一系列变化,引起他们关注,并在成长方向上给他们以指引。虽然文章是写给美国学生的,但作者的观点和建议很中肯,对当代的中国大学生也很适用。

对于上述语篇分析的5Cs模式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教师在应用这种分析模式之前要把相关的概念、术语、分析的步骤向学生解释清楚,使他们具备基本的语篇分析理论,然后在语篇分析的实践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利用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阐述自己分析的结果,最后老师就学生们的分析做出评价、修正和补充。这种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的效果会比老师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让他们死记硬背要好很多。

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手段单一、内容死板的状况。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设备辅助英语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尝试。

1.创立博客

老师定期在博客上发布语篇分析理论,给出语篇分析的实例,使学生逐步了解语篇理论;课前发布预习内容如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重点词汇讲解、小组讨论的话题等;课后上传练习,答疑辅导;把学生的作文作为例文发到博客上,并附上对其进行5Cs模式语篇分析的结果,深化学生的语篇意识;还可以发布各种英语学习资料,开设文化和娱乐专题,寓教于乐。学生可以利用博客交流学习心的;对老师的教学进行反馈,提出意见和建议;上传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教师或其他同学可以跟帖,发表自己的建议,提供解决方案。实践证明博客给老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了一个信息资源共享,学习交流的平台,有效地促进了英语教学。

2.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把班里的学生分为几组,在课前给每个小组分配与课文相关的任务,各个小组在网上搜集与各自任务相关的资料,然后进行组内讨论,确定课上小组报告的形式,对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可以口头陈述、编小短剧进行角色扮演、制作PowerPoint课件或组织辩论等。这种教学法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3.巧制课件使语篇分析更直观

在分析文章的宏观结构的时候,老师可以把文章的组织结构在PPt上制成流程图,并标注出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当分析文章某部分的衔接手段的时候,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线、线形或图形代替不同的衔接手段来表示小句之间的衔接关系,并加上动画效果,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而且使语篇分析更直观生动。

五、结 语

对于以上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下高校英语专业精读课语篇分析教学模式的研究是笔者及所在教学团队对河北科技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为期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对于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也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此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对课文的语篇分析、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对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团结协作、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也有很大帮助。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对老师的专业知识有很高要求,而且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尤其是老师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目前,如何进行可行性英语语篇教学已成为外语教学界一个普遍关心的课题,希望本文能对英语专业精读课的语篇教学有所启示。

[1]崔岭.多媒体投影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角色探析[J].外语界,2004(2).

[2]郭蔷,高艳明.走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之路:高校英语专业精读课转型模式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6(4).

[3]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4]方琰.系统功能语法与语篇分析[J].外语教学,2005 (6).

[5]Halliday M A K.Linguistic Studies of Text and Discourse [C]∥Webster.Jonathan.Volume 2 in the Collected Works of M.A.K.Halliday.London&New York: Continuum,2002.

[6]Martin J R.English Text:System and Structure[M]. 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Benjamins,1992.

[7]Eggins S.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M].London:Pinter Publishers,1994.

[8]Halliday M A K,R Hasan.Language,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 Victor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5.

[9]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0]张德禄,苗兴伟,李学宁.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张耀华】

Teaching Mode of Discourse Analysis in College“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Course in Networking and Multimedia Teaching Environment

Liu Baojuan,Yang B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ijiazhuang 050051,China)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constructivism and systematic-functional grammar,the teaching procedures of discourse analysis in“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course for English majors with the assistance of multimedia devices and internet resources are explored.It also puts forward the 5Cs model of discourse analysis in teaching.Practice shows that its applic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abilities of reading and writing.

internet;multimedia;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nglish major;“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discourse analysis

H 319.3

A

2095-5464(2014)01-0084-04

2013 06 30

刘宝娟(1979),女,江苏连云港人,河北科技大学讲师;杨 波(1969),女,河北三河人,河北科技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语篇语境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