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困境中的环境因素

2014-04-05 08:08王凤环沈阳大学政法学院辽宁沈阳110041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环境

王凤环(沈阳大学政法学院,辽宁沈阳 11004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困境中的环境因素

王凤环
(沈阳大学政法学院,辽宁沈阳 110041)

重点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困境中的环境因素。认为家庭美德和家庭教育的欠缺使大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环境中学生的偏见、教师自身素质的差异、教学环节的形式化、教学管理不到位等因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社会上多种价值观的激荡及社会问题的层出不穷等社会环境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面临质疑和挑战。指出优化社会、学校、家庭育人环境有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困境;环境因素;教育环境优化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面临的困境

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中宣部、教育部早在2005年就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此后,全国高校围绕教材、教法、管理等进行多方面改革,尽管相关研究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并不满意,有调查数据显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表示满意的仅占9.1%,持一般观点的高达51.4%,不满意的人数比满意人数还高出3个百分点,达到12.1%[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令人担忧,其教学现状可以从学生、教师的课堂表现略窥一二。从学生方面来讲,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学生出勤率较低,课堂纪律较差。尽管老师们为保证出勤人数在课堂上三令五申、各使绝招,但大课出勤率还是非常低,“除了开学和考前两次课,到课率一般在70%左右,而且迟到、早退现象也比较严重[2]。”课堂上很多学生玩手机、看课外书、交头接耳小声说话也是司空见惯的现象。第二,学生发言积极性不高,课堂讨论效果不理想。在课堂上,老师为考察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常常设有课堂辩论这一环节,但是人太多分组困难、教室座位布置不利于讨论、教室太大学生发言效果不好等原因,导致很多学生在发言时相互推诿。教师方面来说,虽然说部分教师的课非常受学生欢迎,但是照本宣科、课堂沉闷、教师敷衍了事、学生心不在焉等“问题课堂”却不鲜见。一个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坚定的政治信仰、高尚的道德修养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健康的身心和触动学生心灵的教学艺术素养,但是,由于目前教学工作量大、科研压力及评职称的艰难、教师收入和地位偏低等现状使很多教师对教学缺乏应有的热情和投入,课堂上往往出现平淡无味的讲述,而学生对空洞生硬的理论和古板教条的灌输方法往往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产生反感。

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困境的环境因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环境因素是其中之一。“环境是与系统发生一定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外部客观存在,也就是使系统的功能得以发挥的条件[3]。本文的环境特指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客观存在,是环绕在教育者、受教育对象周围并对其产生影响的客观现实。环境具有广泛性、开放性、渗透性及某种程度的可控性等特点,并且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制约和能动的双重作用,即“环境包括促成或阻碍、刺激或抑制生物的特有的活动的各种条件,……环境进入这种活动成为一个起着支持作用或挫败作用的条件。”[4]因此,弄清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联系,有助于更好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有利于我们充分利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去影响教育的主体和客体、尽可能避免消极因素影响,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效果。

由于分类标准不一样,学者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类型看法差别很大,本文采用《教育大词典》中关于教育环境的概念解释为:“为培育人而有意识地创设的情境。一般可分为家庭教育环境、社会教育环境和学校教育环境。”[5]下面将从教育双方所处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分析教学困境的成因。

1.家庭环境

家庭美德和家庭教育正功能的缺失制约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司法部《少年犯罪与改造研究》课题组对全国16个省市18所少管所的6495名少年犯罪的问卷抽样调查表明,有26.6%的少年来自破碎家庭[6]。可见,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影响巨大。家庭环境一般指影响一个人各方面成长的内外因素的总和,包括家庭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家庭结构等“硬环境”和家庭成员关系、教育理念等“软环境”。目前,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所造成的离婚率上升、家庭收入差距加大、个别家长重利轻义及重孩子成绩轻品德培养等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品德的形成,造成某些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可有可无的偏见,并且从思想上忽视其重要性。

2.学校环境

学生、教师、教学、管理等存在的不利因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校环境一般包括校舍、教学设施设备等物化环境和学生及教师的综合素质、校园文化、管理系统等教学软件为主的人文环境。与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相比,学校环境是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困境的最主要原因,根据本文论述需要,下面将着重从学生、教师、教学、管理四个方面来分析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因素。

(1)学生本身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短时间内很难显现出来,这就给学生造成一种“思想政治理论课无用”的错觉。大部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是迫于学校的严格要求和考试的需要,而不是出于对知识和真理的自觉追求。再加上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大学生很重视自己的专业,认为那是自己将来的“饭碗”,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出现学生做专业课作业的情况,甚至在课堂上睡觉以“养精蓄锐”为晚上熬夜攻专业课做准备。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只要考试前两周临时突击背重点就可以过关,没必要平时努力学习。总之,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不够,对本课程的教学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学习本课程。

(2)教师自身素质和人格魅力的欠缺。一个博学多才、德高望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般很受学生欢迎,因为他讲课能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而且本人品德高尚是学生真正的精神导师。可惜,这样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并不多见。很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虽然热情,充满活力,但是知识面的狭窄和教学经验的不足使他们在授课时拘泥于“以本为本,以纲为纲”,讲授教学内容空泛而无趣,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中年教师年富力强、善于拓展知识面,讲课比较受学生欢迎,但由于他们面临着科研和评职称的压力,一部分青年教师对备课、上课投入的精力减少影响授课质量。经验丰富、人生阅历广泛的老教师固然在讲课时能够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深得学生尊敬,但是,老教师在知识更新和接受新事物等方面与年轻教师和中教师相比存在着差距,更为重要的是老教师的思想和教育方式在追求个性、张扬自由的“80后”和“90后”大学生看来显得落后保守,这道无形的“代沟”使大学生对他们敬而远之,甚至戏谑地称他们为“政策的传声筒”。

(3)实践教学环节的缺乏或者形式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课堂理论教授之外,还要加强实践环节,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但是,很多因素制约这一环节的实施和效果:在学校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需要学校的政策的支持和经费的投入,目前“很多高校对实践教学认识重视力度不够,直接导致了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学机制不完善,管理制度欠缺,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开展。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是制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开展的首要因素。”[7]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不但要求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还要有社会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各种应变应急能力等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不足也会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顺利开展。实践教学缺乏或流于形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4)教学管理不到位。虽然目前很多高校迫于上级政策的重视不得不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但是“从真正意义来讲,高校各级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和长远发展等方面给予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指导力度和资金投入都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8]这一点应该引起高校管理者的重视。

3.社会环境

社会多种价值观的激荡和存在的诸多问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质疑和挑战。手机和网络的普及、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使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同样关注各种社会思潮和时代焦点问题,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解和态度,这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

(1)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今天,再加上大学生们接受各种信息的渠道多元化,使教师对大学生的正确“三观”的培养与熏陶更具有挑战性。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也使传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受到长期漠视之后,崇尚当前利益和个人价值,等价交换的思想观念被普遍接受,有的甚至演变成极端的个人主义。在这种形势下,大家以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来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理论课的‘边缘化’就在情理之中了。”[9]这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效果的深层原因。

(2)社会上存在的诸多社会问题及个别媒体的片面引导让学生质疑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传授内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学生们所接受的集体主义、助人为乐、诚信无欺等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个人主义盛行、社会上的腐败堕落、人心的诡诈多变等形成强烈的反差。虽然不正之风只是社会上的个别现象,看问题应该看主流,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但是还没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们缺少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反而认为课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幼稚和形式化。

三、优化教育环境,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创造环境,环境同样也塑造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环境优化工作。

(1)政府需要提高执政效能,在营造积极健康的宏观社会大环境中发挥主导作用。目前,在社会转型期存在官员腐败、贫富分化、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就业艰难等社会问题,尽管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无疑这些社会问题的存在降低了公民对政府的信任。显然,“政府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水平、质量和意识,与社会和公民的价值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10],缺乏社会阅历和辩证分析问题能力的大学生往往把对社会的不满迁怒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片面认为教材内容粉饰太平、教师是政治传声筒,这是多数学生对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因此,政府在继续深化经济和政治改革的同时,必须尽快尽早地解决民众关注度较高的民生问题。只有在社会和谐的大环境中大学生才会增强对政府和社会的认同感,才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产生共鸣,因此,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增强民众对政府的行政信任力、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是当今政府的当务之急,也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最有力的法宝。

(2)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平台。改革思想政治理论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等措施固然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也是影响学生和授课效果的关键。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拥护党的政策、能够担当教书育人的重任,但是仍有个别教师,尤其是思想激进、崇尚价值多元化的青年教师本身就对所讲授的内容存有质疑,他们很难尽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因此,2013年5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若干意见》,针对“少数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不强,个别教师言行失范、不能为人师表”等现状,提出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以使教师通过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成为学生真正的精神导师。

(3)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应尽心尽力地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养不教,父之过”,父母自身素养、做人准则和教育方式等往往影响孩子的一生。一方面,父母有责任为孩子提供完整美满的家庭生活,使孩子在和谐的家庭关系中培养爱心和责任感;另一方面,由于部分父母的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对孩子教养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如交往上的“过度保护”,生活上的“过分溺爱”,学业成绩与未来职业上的“过高期望”等[11],造成部分学生高分低能,所以,父母在业余时间应该多学习有关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并做到知行统一,改变传统的重智力发展轻德育养成的不当做法,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使孩子将来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除了净化“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育人环境外,作为当今社会文化信息重要载体的传媒应该客观公正地报道和评论时事,以传播正能量、弘扬积极向上的时代主题为己任,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使大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对自身前途和国家未来的信心,从而减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抵触情绪,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走出教学困境。

[1]吴宏洛,俞歌春.把握学生思想脉络,提高教学实效性: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调查[J].思想政治教育,2005(8):38.

[2]陈立平.高校思想政治课大班教学中立体化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8(4):180.

[3]岳金霞.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界定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12):12.

[4]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7.

[5]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教育大辞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出版社,1990:197.

[6]苗淑娟.家庭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5):87.

[7]唐文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教论坛,2010(3):92.

[8]赵芸.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19):258.

[9]零东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快乐”教学论[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8(3):65.

[10]王守光.政府信任与政府形象的塑造[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0):17.

[11]杨雄.当前我国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问题与对策[J].探索与争鸣,2007(2):68.

【责任编辑 田懋秀】

Environment Factors on Plight of Classroom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Wang Fenghuan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Shenya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41,China)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plight of classroom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are selectively analyzed.The lack of family values and family education makes students difficult to form correct worldview,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The prejudice of students,the difference of teachers’self-quality,the stereotypical form of teaching methods,the ineptitude of school management and other factors in school environment directly affect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A variety of social values among people and the continuous arise of social problems bring severe challenges to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The optimization of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of society,school and family help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classroom teaching;plight;environment factors;the optimization of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G 641

A

2095-5464(2014)01-0088-04

2013 07 01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2DZZ056)。

王凤环(1970),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大学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环境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