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及康复

2014-04-05 16:16温晓燕
山东医药 2014年4期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双下肢

温晓燕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河北秦皇岛066000)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侵犯脊柱为主,累及全身多脏器的结缔组织疾病,常累及髋关节,出现各种畸形甚至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其病理特点是严重的髋关节屈曲畸形,多关节受累、脊柱后凸畸形、髋关节骨性强直,骨质疏松[1]。当病变累及双侧髋关节并伴有疼痛和功能障碍时,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解除患者髋关节病痛及恢复功能的有效方法[2],术后给予精心护理及早期康复训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选择2007年9月~2013年3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22~48岁,平均37岁。所有患者给予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平均住院23 d。患者所用的人工假体材料生物型假体22髋,混合型假体8髋。

术后护理:①体位护理:患者卧位时,双下肢抬高,外展15°~30°中立位,两膝间放置梯形枕,避免膝关节内收、内旋,根据情况穿“丁”字鞋。搬运时要求搬运者动作协调一致,将髋关节与患肢整体水平托起,保持髋关节伸直、外展、中立位,避免屈髋,保证患肢与身体成一整体水平搬运。②管路护理: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引流量多少,及时倾倒。根据伤口情况,决定康复训练时间。保持尿管通畅,观察尿液的色、量,尽早拔除。鼓励患者多饮水,预防泌尿系感染,留置时间长者给予0.25%碘伏棉球擦洗尿道2次/d。根据饮食、引流量及尿量补液,补充所需胶体、电解质及水分。注意输液速度和总量,以免增加心脏负荷。③日常生活护理:a.协助排便:置入便盆时要充分抬起臀部,忌用力抽推,以免皮肤擦伤;陪护者在旁保护术肢,避免术肢外旋内收。b.指导睡姿:睡眠时两膝间放置梯形枕,勿交叉双脚。c.协助患者刷牙、洗脸、进食,做好生活护理。④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a.髋关节脱位的预防:术后髋关节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3]。术后应保持正确的体位,参照前面所述的体位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脱位的危险性及易导致髋关节脱位的动作,加强日常生活护理中规范动作的宣教和指导。进行康复锻炼时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肢体屈伸的角度。工作中注意观察患肢长度,有无畸形及臀部异常隆起。患者恢复行走后,向患者讲解应避免的危险动作,如6个月内要避免侧卧位、坐矮凳、翘二郎腿、下蹲、盘腿等。b.感染的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一般在0.5% ~3%[4]。护理工作中加强观察手术切口敷料情况,保持清洁、无污染,伤口敷料渗血、渗液较多时应及时通知医生换药。观察髋关节情况,有无持续性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关节肿胀等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医生,积极处理。监测体温的变化。做好生活护理,预防其他部位的感染。c.压疮的预防:患者入院后即铺气垫床,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无渣屑,预防压疮。术后6 h麻醉清醒,协助患者翻身,翻身时伸直下肢,约翻起30°,一人专门平托患肢,保持患肢外展,双膝间夹枕。每1~2 h翻身1次,夜间可3~4 h翻身1次,翻身后按摩受压部位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压疮的发生。d.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患者术后抬高双下肢,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血回流。指导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肌力训练,加快静脉血回流速度,减轻双下肢的水肿。加强饮食方面的宣教,指导患者多饮水,多食清淡、低脂肪饮食,改善血液浓缩状态。根据医嘱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有无瘀斑、出血点等,严防出血倾向。严密观察双下肢及末梢血运感觉情况,如出现肢体肿胀、疼痛、感觉异常、皮肤温度高、皮肤颜色异常等情况,及时汇报医生,积极处理。e.坠积性肺炎的预防:患者术后麻醉清醒即做深呼吸,扩胸运动及双上肢的抬举,主动咳嗽。协助患者翻身时给予叩背。鼓励患者吹气球,或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增加胸廓扩张度,改善肺功能,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f.泌尿系感染预防:术后麻醉作用完全消失后,夹闭尿管,每2~3 h开放一次,训练膀胱舒缩功能,以便尽早拔除尿管,鼓励患者多饮水,预防泌尿系感染。

早期康复训练:①心理指导: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的目的是矫正畸形,重建稳定的髋关节,患者能够达到生活自理,活动自如。向患者讲解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介绍成功病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早期康复训练:临床研究证明,双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康复训练,对于维持髋关节的稳定性,恢复髋关节功能,减轻关节负载,减少假体松动率具有重要意义[5]。术后麻醉清醒,即做足趾、踝关节的伸屈运动,下肢肌肉收缩锻炼,被动挤捏、按摩下肢。术后第2天,病床摇高15°~30°,做足趾、踝关节屈伸,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髋关节肌肉训练,随术后天数增加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及强度,增强肌力。术后第3天开始,在原有锻炼基础上,进行CPM机关节功能锻炼,起始角度从20°开始,每日2次,每次30 min。如关节肿胀、疼痛可用冰敷15~20 min。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主动抬腿练习,不超过30°,以防脱位。术后4~7 d,病床摇高,患者可坐起,并在他人协助下下地站立。下床方法:患者坐起,二肘关节支撑身体,他人协助平托髋关节,同时用力,移至床边。患者伸直下肢,双手扶助行器用力支撑,将一侧腿移至床下,防止髋外旋,另一腿顺势移至床下,将身体转正,扶助行器站立。术后10~14 d,练习扶双拐行走,患肢逐渐负重。下地行走后要保护患者,避免跌倒。加强饮食护理,增加饮食中蛋白质的含量,增强患者体质。术后3个月可由双杖→单杖→弃杖。术后6个月内避免行导致下肢内收、内旋动作,防止髋关节脱位的发生。

讨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给予精心护理,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以减少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避免卧床时间长引发的深静脉血栓、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护理工作中做好患者体位的正确摆放,加强护理健康宣教指导,避免一些可导致髋关节脱位的危险动作,预防髋关节脱位的发生。加强观察和护理,预防髋关节感染的发生。加强早期康复训练,恢复和改善髋关节的运动功能,最终患者能够独立行走。

[1]高志国.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常见问题及处理[J].中华骨科杂志,2000,20(12):728-731.

[2]吕厚山.关节炎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92-93.

[3]吕原山,徐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骨科杂志,1999,19(3):155-156.

[4]张志,高粱斌,李健,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及预防[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4,32(3):79-80.

[5]方汉萍,杜杏利,郭风劲,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时间开始康复训练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16-19.

猜你喜欢
强直性脊柱炎双下肢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中药治强直性脊柱炎有优势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以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
壮督除痹汤内服联合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椎炎6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