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35例

2014-04-05 17:36刘俊宏吴志敏徐占一张珂畅刘应龙王姗姗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胞宫任脉原发性

刘俊宏,吴志敏,徐占一,张珂畅,刘应龙,王姗姗

(周口市中医院,周口 466000)

·临床报道·

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35例

刘俊宏,吴志敏,徐占一,张珂畅,刘应龙,王姗姗

(周口市中医院,周口 466000)

穴位疗法;埋线;痛经

原发性痛经即功能性痛经,是指月经期疼痛,常呈痉挛性,集中在下腹部。笔者运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35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5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均来自我院妇科门诊。年龄18~30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5年。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有关痛经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通过B超检查排除其他疾病;③年龄在18~30岁;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关元、气海、子宫、归来(双)、次髎(双)、三阴交(双)、血海(双)。

2.2 操作方法

医者双手常规消毒,穴位使用吉尔碘消毒,根据穴位深浅选用不同长度的3~0号胶原蛋白线,使用8号埋线针,先将针芯抽出少许,再将胶原蛋白线从前端针头处放入埋线针针管内,然后将埋线针快速刺入穴位内,一边出针,一边推线,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然后贴上一次性埋线贴。腹部埋植时注意保护内脏,注意进针深度。10 d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1]

治愈:疼痛消失,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

好转:疼痛减轻或疼痛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

未愈:疼痛未见改善。

3.2 治疗结果

35例患者中,治愈26例,占74.3%;好转7例,占20.0%;未愈2例,占5.7%。总有效率为94.3%。

4 讨论

原发性痛经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本病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其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发作。任脉又称“阴脉之海”,任主胞宫。《太平圣惠方》:“夫任者妊也,此是人之生养之本。”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月经来潮及妊养、生殖功能密切相关。取任脉之关元、气海可暖下焦,温养冲任。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可以健脾益气,调补肝肾,肝脾肾精血充盈,胞脉得养,则冲任自调。次髎为治疗痛经的经验穴。归来、子宫为局部取穴,取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理。素有“不通则痛,通而不痛”之说,取血海活血化瘀,血脉通畅,故“通而不痛”。

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理论和现代医学的完美结合,它通过针具和异种蛋白在穴内产生的生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而达到治疗作用[2-3]。它在继承针灸学原有的穴位理论基础上,将可吸收的异种蛋白埋植入穴位中,延长了穴位刺激的时间和刺激量,从而提高了针刺的临床疗效。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5-46.

[2]刘福彬,武华清.穴位埋线配合药物治疗癫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8):660-661.

[3]项洪艳,金亚蓓,孙占玲.背俞穴埋线对围绝经期抑郁焦虑患者Kupperman评分和HAMA评分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5):147-148.

R246.3

B

10.13460/j.issn.1005-0957.2014.04.0362

1005-0957(2014)04-0362-01

2013-11-20

刘俊宏(1980-),女,主治医师

猜你喜欢
胞宫任脉原发性
任脉释名浅析*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补肾活血导法改善PER“胞宫摄精成孕”的网络调控机制研究
胞宫胞脉胞络理论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关系探析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从肾论治人流术后月经过少的探讨❋
针刺任脉经穴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效果探讨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