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水利风景区资源类型与发展格局分析

2014-04-07 01:24邓雅敏高华
山东水利 2014年2期
关键词:风光带风景区河湖

邓雅敏,高华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山东水利风景区资源类型与发展格局分析

邓雅敏,高华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根据山东省现有水利风景区的分布和资源类型,提出未来发展格局,供水利风景区管理者和建设者参考。

水利风景区;资源类型;发展格局;建设重点

截至2012年末,山东省共有水利风景区166处(包括黄河水利委员会管辖的在山东省境内创建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8处),主要分布在鲁中地区,呈纺锤状,布局较为集中,鲁西南地区、鲁南地区和胶东地区只有零星分布。其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65处,占全国总数的11%,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省级水利风景区120处。在已评定的国家级、省级水利风景区中,有水库型62处、城市河湖型58处、自然河湖型16处、湿地型4处、灌区型4处、水土保持型12处和滨海型2处。

1 山东水利风景区资源类型

1.1 重点类型

1)城市河湖型。城市河流建设水利风景区,一部分以古代运河、护城河为基础,经过几百年的历史沉淀,拥有深厚的水利民俗文化底蕴,如台儿庄运河水利风景区等。另一部分风景区以自然河流城区段为重点,与城市建设融合性,以此不仅保障城市防洪,而且提升城市的形象。

城市湖泊建设水利风景区,多为人工湖泊,面积较小,可调节城市小气候,多与城市河流相结合,突出亲水性,提供更多空间直接欣赏水景、接近水面,满足人们对水边散步、水域游戏等需求,打造宜居环境。

2)水库型。水库型一般有山区水库和平原水库两种基本形式。

山区水库建设水利风景区,大都依靠山脉丘陵,拥有天然美感的地形地貌,曲折的水域形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但是大多离城区较远,交通状况相对不便利。其建设侧重于主题性,结合森林公园,湿地建设。如潍坊峡山湖水利风景区等。

平原水库建设水利风景区,形式较为单一,形状相对简单,水面开阔,幽深不足,但离城区相对较近,交通较为便利、地域开阔,可承办具有规模的室外活动,结合灌区、湿地等形成休闲娱乐的水利风景区。如单县浮龙湖水利风景区等。

1.2 潜力类型

1)自然河湖型。自然河流建设水利风景区,重点在于河流的天然性,以生态条带为重点,结合小型水利工程,使河流与两边的自然山林、丘陵、平原、滩涂、洲岛、湿地等自然景观以带状水体景观为纽带,建成自然完整、和谐有序的自然景观空间,体现出沿河流地貌的典型地域景观特征。如临沭县沭河水利风景区等。

2)湿地型。河湖湿地建设水利风景区,一般为自然河流湖泊的下游滩地,城市湖泊沿岸。水利风景区建设常与自然河湖、城市河湖相结合,重点突出湿地自净功能,改善用地的土壤状况,为植被的恢复创造条件。如临沂市武河湿地公园水利风景区等。

3)灌区型。在保障农业灌区产量的前提下,适度开发的规划建设水利风景区,如闸、渡槽等水工建筑和纵横交织的灌溉渠道,展示农耕文化,水文化。灌区是具有很强的社会性质的半人工生态系统,需要有天然的植被与之相协调,如防护林带、河岸湿地植被等。如济南市邢家渡引黄灌区水利风景区等。

4)水土保持型。水土保持型以小型水利工程为着力点,发展果林等,辅以生态河道治理,同时配以植物绿化美化,建设生态旅游观光为中心,发展特色经果林和采摘旅游经济,充分发挥小流域的风景资源优势,打造水利风景区。如淄川区峨庄水土保持生态风景区等。

水土保持型水利风景区在国家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内的预防保护、重点监督和重点治理等修复范围内或与水保大示范区和科技示范园区结合建设。

5)滨海型。2011年增加了滨海型的日照市岚山区多岛海水利风景区。由于滨海沿岸处于水陆相互作用的区域,因此具有生态系统结构复杂,物种丰富的特点。滨海地带陆域的天然湿地、高山丘陵等与广阔的大海遥相辉映,适宜发展海洋观光、渔业观光和休闲度假等多种活动。

2 山东水利风景区发展格局

山东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布局应融入山东省旅游发展大格局,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优势,扬长避短,整合小区域力量,连带成区构筑水利风景区发展的“一轴二带四区”的124整体格局。

2.1 一轴——城市水利景观轴

自西向东分别为聊城、济南、淄博、潍坊、青岛、烟台、威海。城市水利景观轴建设重点是完善城区内河湖景观带,开展城郊自然河湖景观的建设,开拓滨海区特色水利景观建设。聊城城区独具“江北水城”特色,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济南以泉水众多而闻名,据统计有四大泉域,十大泉群,733个天然泉等。淄博建设新城区生态公园、四宝山生态公园、玉黛湖公园、孝妇河滨生态公园等。潍坊先后对城区张面河、虞河、白浪河进行生态治理。青岛、烟台、威海为滨海城市,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具有巨大潜力。7座城市不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而且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可为水利风景区综合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2 两带——运河风光带、黄河风光带

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贯穿山东省,沿途景点众多,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运河风光带以运河为主线,串起临清、聊城、济宁、枣庄、台儿庄等两岸水利风景资源。运河风光带建设重点可发掘运河文化,展现山东特色的运河民俗和现代水利发展的枢纽景观。

黄河流经山东省9市,在垦利县注入渤海,河长628 km。有位山引黄闸、南水北调东线穿黄工程等水利工程。风光带以黄河沿岸独特的地貌和沿黄防护林等自然景观为基础,可有机融合黄河文化和地方历史人文景观。两岸花草茂密,林木葱郁,堤防伟岸,悬河其上,气势磅礴,黄河堤防被誉为中国“水上长城”,险工、水闸等工程景观,增加壮丽之感。

2.3 四区——半岛经济区、鲁中南山区丘陵区、鲁西南环湖运河区和鲁北平原区

半岛经济区以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5市独流入海的河道湿地、山丘区水库和沿海防潮工程组成的风光带为主,重点为打造独特的半岛城市水利风光。

鲁中南地区水利资源分布更为密集,其中济南、淄博、泰安、莱芜、临沂5市以山丘区河道和水库等水体形态为主,结合宏伟的水利工程构筑,与连绵起伏的山川丘陵相呼应,具有鲜明的水景观特点和鲁中南的地域特色。

鲁西南环湖运河区的枣庄、济宁、菏泽3市以南四湖、东平湖和京杭大运河为载体,集中展示运河两岸和湖区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水利发展过程。

鲁北平原区的东营、滨州、德州、聊城以平原河道、湖泊、平原水库为主,并拥有黄河三角洲的独特地理优势,结合大型灌区与湿地,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等。

3 结语

近年来,水利部门以“山青、岸绿、水美”为基本要求,统筹协调水利建设与生态建设、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把水利工程建成生态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环境美化工程,对水利风景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发挥其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维护河湖健康的重要作用。实践表明,水利风景区建设与发展是顺应自然、尊重规律,亲近水、涵养水、善待水的重要举措,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为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开辟了新的领域。

(责任编辑崔春梅)

TU986

B

1009-6159(2014)-02-0050-02

2013-12-13

邓雅敏(1983—),女,助理工程师

猜你喜欢
风光带风景区河湖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沿江风光带可真美
城市沿江风光带的公共性探究
加强河湖保护治理 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明月湖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化挖掘与诠释
GIS在风景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以威海市圣水观风景区为例
用“尚方宝剑”保护沙澧河风景区
长沙湘江风光带景观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