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说看壮族民间的风水观念

2014-04-10 14:39戈梅娜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风水壮族信仰

戈梅娜

(广西民族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风水观念发端于汉族,也为包括壮族在内的一些少数民族群众所接受。在我国各民族中,壮族群众对风水的信仰表现得比较突出,特别是表现于一些壮族地区实行的二次葬葬俗中。在一些壮族地区,人死之后对尸体分二次处理,即先以棺材盛尸进行土葬,待三五年死者身上的软组织腐化之后,掘墓开棺,把死者的骨骸揩刷或水洗烘干后装进陶瓷瓮里安葬。在土葬后的三五年间,死者的子孙们常常要寻找风水宝地,直到找到理想之地,才择吉日把死者的骨骸拾起葬在该处。在整个过程中,风水先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故而一些研究壮族文化的学者在谈及壮族民众的宗教意识时常论及他们对风水的信仰。韦克游在其《壮族原始宗教意识结构的哲学阐释》一文中指出:“在广大(壮族)农村,风水观念尤为浓重,认为地理风水龙脉好,便占有了‘地利’,子孙后代将得到荫佑,荣华富贵,登科及第……对风水的信崇和敬畏使得人们日常的居住、建造以至丧葬大事,都有风水在其中发生作用。老百姓选地建宅,确定住宅的位置、朝向、格局等都得请风水先生来相风水;相阴宅(选择墓地)更是郑重其事,认为坟墓的位置、朝向等将通过死者达成自然与人的交流,即祖先在自然中的地理位置与生存环境影响着子孙的命运。总之,祖先(神灵)与子孙(人)之间通过风水建立起了某种感应关系,阳宅与阴宅选得好坏将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兴衰成败。”就此,韦克游认为:“风水信仰,是壮族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这一古老的信仰至今仍未见衰落”[1]。就壮族民众信仰风水这一现象,陆启贤有着与韦克游相近或相似的看法,他在《壮族宗教浅议》一文中谈到壮族二次葬的风俗时说:“(壮族群众认为)埋葬之地‘风水’的好坏,可以决定其子孙的富贵贫贱。如一时找不到好地方则暂时不安葬,有的金坛封存数年还藏在避雨的山岩里,可见迷信‘风水’甚为虔诚。”[2]韦克游、陆启贤从自然宗教的角度考察壮族群众的风水信仰,指出风水观念在壮族民众中流行甚盛、信仰甚诚,韦克游还认为壮族的风水信仰“至今仍未见衰落”。韦克游、陆启贤对壮族民众风水信仰状况的把握是否准确?壮族民众对风水信仰仅仅只有笃信或虔诚,有没有怀疑与否定?为了对壮族民众的风水观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我们试从民间文艺学或传说学的角度,对壮族民众对风水信仰所持的态度再作探讨。

在壮族民间有许多与风水信仰有关联的传说,总起来大概可分为三类,其中重要的一类是以风水观念解释英雄事业的成败、人物命运的穷通或某姓家族香火旺衰的原因。该类传说大致包括三个类型:一是“天子地”型,该类型传说流传于我国许多地区,德国学者艾伯华把它归纳为“风水先生让儿孙做皇帝型”[3]258,在壮族地区流传的《谭特辽》传说[4]、《独齿王的传说》[5]等都属于该类型传说。该类型传说讲,某人因将父母葬在风水宝地,遂有帝王之份,拥有了上天赐予的宝物或法力,但因违犯了禁忌或祖坟被掘,大业终归失败。二是“风水改运”型[6],该类型传说在我国古代笔记小说中有大量记载,壮族民间流传的《贵台船没舵》[7]、《断龙颈》[8]等皆属于该类型传说。该类型传说讲某人因居所或祖坟风水好而发财致富,家业兴旺,后来因不能履行对风水先生的承诺或因不能善待上门讨饭的乞丐,风水被风水先生或乞丐破坏,家业逐渐败落,最终一贫如洗。三是“蚂蚁坟”型,壮族地区的《蚂蚁坟》传说则被附会以风水观念,以为出现蚂蚁为人筑坟的现象是因为死者死在了风水宝地,葬于该地者,后世将子孙繁庶,香火旺盛[9]。这一类传说以风水观念解释个人或家族命运的兴衰,以为祖先葬在风水宝地,子孙就会发财致富,财运亨通,或者人丁兴旺,甚或有天子(王)之份,该类传说的主题显而易见,旨在宣扬风水观念。

与风水信仰有关联的壮族民间传说的第二类是传说讲述人以风水观念解释家乡之所以不能兴旺发达的原因,可归纳为“乡梓福地”型。这一类型的传说基本情节是讲,某地(传说讲述人的家乡或传说流传地)本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然而,由于某种原因风水被破坏或不能发挥作用,从此,这一带的境况总是不如人意。该类传说在全国各地多有流传,属于艾伯华归纳的“风水遭破坏”故事的亚类型[3]260,在壮族地区流传的《鹤城的传说》[10]、《甘田的由来》[11]等皆属该类型传说。这一类型的传说表达了传说讲述者对于家乡复杂矛盾的感情:他们一方面热爱家乡,故把家乡视为风水宝地;一方面又不满家乡的现实状况,则以风水被破坏加以解释。如《鹤城的传说》讲,鹤城本是一只神鹤所化,先是因为两条小溪冲断了翅膀,后来则是因为人们把场坝按在两翼上,所以神鹤一直飞不起来,鹤城一带的百姓也就没有了好运。这类传说既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现实状况的不满,也包含着人们对故乡恢复风水后再现辉煌的展望。虽不以宣扬风水信仰为目的,但客观上也反映了人们的风水信仰。

在传统社会,由于很多人笃信风水,故一旦某地被视为所谓风水宝地,便会有人起觊觎之心,既有不惜重金购求者,也有伤天害理谋霸者。可以说,在传统社会由风水地引起的争端或纠纷数不胜数。流传于壮族地区的《蓬莱村的起名》[12]等传说就反映了这种社会现实,我们把这类传说归纳为“谋霸吉地”型。这类传说的基本情节是讲,风水先生称某姓田宅或坟地为风水宝地,为同乡他姓所觊觎;他姓采取残忍手段谋害某姓家人,霸占了某姓的田宅和坟地;最后,恶有恶报,谋霸者恶贯满盈,终遭天谴而丧命。这一类传说虽然是围绕风水展开叙事的,但主题不仅不是宣扬风水的灵验,恰恰相反,人们在这类传说中表现出的是对风水信仰的怀疑和否定。某姓因具有风水宝地而被人算计,屡遭厄运;谋霸者虽占有了风水宝地,仍不免因伤天害理而导致最终的灭亡。在这里风水宝地不但不能给人带来好运,反而成了灾祸的根源。这类传说的讲述者否认了“风水宝地”会给人带来好运的观念。

通过上述几类壮族民间有关风水的传说,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就传说来看,在壮族民众中确实有不少宣扬风水灵验的传说,这说明在壮族民众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风水信仰,不少壮族群众认为居所与坟地风水的好坏,关乎个人或家族的现在或未来,关系着事业的成败、财运的穷通、人丁的旺衰。二是就传说看,也有一些对风水表示怀疑或否定的传说,这说明尽管壮族群众对风水的信仰可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在壮族群众中仍有一些人对风水之说持理性态度,他们对其并不完全笃信或虔诚,也有怀疑或否定。

通过对壮族民间有关风水信仰传说的研究,对我国学界关于少数民族信仰文化的研究产生了这样一点感想:一些同志在谈到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时,往往将少数民族文化简单地“巫化”,过于强调少数民族兄弟对原始宗教的笃信或虔诚,将民众对宗教或信仰的态度简单化,完全忽视了他们的理性意识。我们以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因为一些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少数民族等同于原始民族,从原始文化的视角看待少数民族文化。一些少数民族确实属于后进民族,民众中有着较其他民族更多的蒙昧观念,或者其文化中有着比较浓郁的巫文化色彩。但后进民族不同于原始民族,就我国而言,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在解放前就已经进入了阶级社会,有的与汉族一样已处于封建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人们的原始思维观念逐渐淡薄,而理性意识日渐觉醒。因此,我们不能完全以审视原始文化的眼光看待少数民族的宗教或信仰,还应该看到他们思想观念中的理性成分。二是因为一些人类学、民族学或民俗学者在考察、探讨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时,往往仅局限于通过仪式去把握他们的观念意识。在古代社会,仪式与信仰或许是一致的,即仪式表现信仰,信仰通过仪式来表现,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仪式与信仰就不再总是合拍的了,譬如,过去人们放风筝,是要把“殃”放走,现在放风筝仅仅是一种游戏,不再与信仰有任何关系。一些学者以为发现了仪式就能把握到信仰,这样在考察民众的宗教信仰时就有可能得不出准确的结论。就壮族群众风水信仰这个问题而言也是如此,壮族群众中确实普遍存在着建房、选坟地找风水先生的现象,但对于一些人来说,这或许只是一种随众或从俗行为,或者是习惯和传统力量所致,并不意味着他们都真的就笃信风水。总起来说,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我国各民族间经济、文化各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并因这种不平衡性,一些少数民族群众可能在观念意识上落后于汉族地区的群众,在自然崇拜或宗教信仰方面或许与汉族民众有着量的区别,但是,我们不应该就此忽略了少数民族群众观念意识中科学、理性和进步的成分。就此,我们认为,我们对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考察应该从多学科介入,而不应该局限于某一种视角,譬如民间口承文学就是我们了解少数民族信仰观念的一个重要视角,如果看一看壮族群众中流传的哪些以嘲弄道公、师公,巫婆、神汉为主题的传说或故事,一些壮学研究者就会明白自己对壮族群众宗教信仰方面的认识是怎样有失水准。

近年来一些人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大力宣扬风水文化,甚至鼓吹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为了推销其谬论,有些人还对其牵强附会地作所谓“科学化”的解释。其实,从风水的本义和要义看,不管一些人如何巧言善辩,它都是“古代中国人”“追求与神秘超自然力相互联系的一种手段”[13],尽管其中可能有少许合理因素,但其作为具有传统文化特征的巫文化的本质是改变不了的。针对目前风水文化泛滥的趋势,我们应该以理性的态度拿起科学的武器给予强有力的抵制。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理解或认识群众自身对风水信仰的态度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而把握萌生于民众中的对待风水信仰的理性态度,则有利于我们对群众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或世界观。

[1]韦克游.壮族原始宗教意识结构的哲学阐释[J].广西大学学报,2004(2):20-27.

[2]陆启贤.壮族宗教浅议[M]//壮学论集.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5:454-480.

[3][德]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覃九宏.广西民间文学作品精选·合山市卷[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22.

[5]黄业初.广西民间文学作品精选·武宣卷[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13-21.

[6]黄艳燕.风水与古代小说中的改运主题[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20-22.

[7]邓经春.广西民间文学作品精选·钦州市卷[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89-90.

[8]苏胜兴.金秀瑶族自治县民间故事集成:资料本[M].来宾:金秀瑶族自治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领导小组,1986:296-297.

[9]李生安,苏汉高.广西民间文学作品精选·象州县卷[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88-89.

[10]李树荣.广西民间文学作品精选·隆林卷[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195-196.

[11]乐业县民委、文化馆、文化局.乐业县故事集:资料本[M].乐业:乐业县民委、文化馆、文化局,1987:36-37.

[12]方大伦,黄宗信.广西民间文学作品精选·来宾县卷[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35-37.

[13]王贵祥.风水观念的非理性层面剖析[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1):40-51.

猜你喜欢
风水壮族信仰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一个家庭的好风水来自哪里?
风水——环境感应心理学 换一个角度看风水(中篇)
养好你喜欢的女人,就是养好你自己的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