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理念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2014-04-11 17:41周海玉
江苏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实践

周海玉

【摘 要】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的研究性学习,要想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要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而这种结合并非是与某一门学科结合。在本真教育的理念下,打破学科壁垒,各学科在统一主题下开展研究性学习,对于师生来说这是双方平等的交流与视野的融合。

【关键词】本真理念 小学研究性学习 实践

本真教育是相对于那些功利的、浮躁的、等级制的甚至非人的教育而言的。本真教育以科学的儿童观和人性观为基础,学生在这种教育中可以保持童心,养成善心,坚持真理,释放潜能,自由且健康地成长;教师在这种教育中,把自己视作真理的追求者和实践者,自由地探索教育真理,智慧地开展教育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活动。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研究性学习和各学科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它们共同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具有专题性、针对性。对于研究性学习,我们主要是将它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思想而融入学科教学之中的。

一、整合梳理,凝练研究主题

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善于把各种教学资源按照需要重新组合、删改、补充和创新。当然,这些创新不是随意的,它们需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而且必须要有一定的结构。学生与这些创新后的材料进行相互作用,找出问题之所在并弄清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自身知识系统化。

例如:三月的节日很多,有植树节、世界林业节(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等,这些都和绿色环保主题相关,于是我们便进行了以“绿色生活”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然而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一主题有些大,如果不细致指导,实施过程将徒留形式。于是我们将四年级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各学科的教师召集起来,进行研讨,看能否在自己的学科领域中找到与该主题相关的教学材料,以便于活动有效持续地开展。语文教师将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走,我们去植树》和第六单元的课文《云雀的心愿》《沙漠中的绿洲》整合为一个单元进行教学。学生学完本单元后,发现这些课文用不同的形式告诉了我们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而这恰恰和我们正在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绿色生活”是融通的。于是将主题缩小为“从我做起,爱护每一棵树”。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纸的制造过程,以培养学生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紧接着学生进行了“班级用纸小调查”“节约用纸倡议”“爱护树木警示语”“爱护树木宣传小报”等活动,其中“班级废纸情况”调查问卷的设计、数据统计、写倡议书、制作小报等活动的指导分别在语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美术等各学科教师的配合下完成。这样精选教材,同题归类,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联系,提高了研究性学习的效度。

就教学内容来说,显然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本真理念要求这些内容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要能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理解力和他们自身的经验。

二、教学延伸,激励深入研究

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教学理念。作为理念,它可以说是教学实践的指导思想。在某种意义上,它是教育者教育价值取向的反映。传统的分科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掌握,重视间接经验的系统传授和获得。但当今随着知识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除了要获取间接经验外,还要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具备自我学习、自我探究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满足社会的需要。

我校本真理念下的多支点探究语文课堂正是融合了研究性学习理念。本真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充分互动和合作的课堂。它具备三个特征:学生担当主体的课堂;学与教都具有针对性的课堂;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分为准备性学习—针对性学习—延展性学习。准备性学习即学生在上课前根据“探究方案”完成预习,教师进行抽样检查,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然后对自己的教学预设进行即时性调整,进一步明晰教学重点与难点。在针对性学习中,适时运用小组合作,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延展性学习即新课完成后,学生对探究方案进行调整和修订,同时可以提出自己在学习之后的疑惑。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一文讲述了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冒着生命危险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故事。文章学完后,学生对“雷电”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为什么有了树的遮挡会有触电的危险?雷电的威力会因为什么而发生改变?不好好吃饭真的会遭雷劈吗?……这些五花八门的问题,并非语文课堂要解决的问题,但却是学生内心的疑惑。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解决不了,就分组查找资料,访问他人,最终学生了解了雷电危害的,知道了避雷的安全常识。

当然我们不但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而且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研究性学习就是通过学生真情实感的体验,调动理性和感性,促进个体和谐统一的发展。

三、教学反馈,助力研究突破

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应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涉及如何提炼或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时,要具有灵活性。

教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的第一课《我更了解自己了》时,我让学生相继进行“我的自画像”“在家人眼中的我”“在邻居眼中的我”“在同学眼中的我”“在老师眼中的我”的系列调查活动,通过与他人真诚地交流,搜集信息,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其中“在家人眼中的我”“在同学眼中的我”“在老师眼中的我”学生在课余都轻松地完成了。而“在邻居眼中的我”要求让三个不同的邻居给自己作评价,交上来的白卷较多。面对这样的现状,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不能完成的原因。其中不能完成的原因“平常家长不让出门、自己不愿意下楼与人交流,所以不认识邻居”占多数,可见这些学生平时与邻居缺乏交往。而与人交往是一门必修的学问和艺术,所以让学生增强交往意识,热爱自己的生活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与邻相处”的研究性学习相继启动,“与邻相处”的攻略大搜索逐渐增多,那些原本没有完成的学生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最终完成了调查活动。

本真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在师生共同活动中,实现了双方平等的交流,视野的融合,心灵的对话,思想的碰撞和质朴人性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张华.论“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本质[J].教育发展研究,2001(5).

[2]霍益萍,张人红.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J].教育发展研究,2001(11).

[3]刘志春.本真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2009(5).

(作者单位:南京市百家湖小学)

猜你喜欢
实践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