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格式塔意向重构探究散文翻译的审美再现
——以《自深深处》的汉译为例

2014-04-17 02:20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王尔德意向原文

李 栋 飏 石 云 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南京 211006)

从格式塔意向重构探究散文翻译的审美再现
——以《自深深处》的汉译为例

李 栋 飏 石 云 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南京 211006)

借助格式塔理论即完形心理学理论,从文学翻译审美过程中的格式塔再造视角出发,以朱纯深先生《自深深处》的汉译本为例,对散文汉译过程中的审美再现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译例分析,本文研究了译者如何建立包含原作艺术和审美特质的格式塔意向,如何用译文语言再造意象,实现格式塔意向的完整转移和原作情感、信息和语义语境的审美再现。

散文; 翻译; 格式塔意向

一、引言

翻译不仅是语言间转化过程,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因而是一种美学交流行为、美质转化行为。本文选用的主要理论工具为源于20世纪初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一词……在完形心理学中被赋予了‘形式在感觉中生成’的内涵,具有‘通过主体知觉整合使之完形’的意蕴。”[1](P.97)格式塔理论的“整体性”“闭合性”和“异质同构”三个重要原则,不仅在发展史上是一种突破,而且在诗歌创作与评论中有重要的影响。格式塔意象将传统“意象”概念纳入格式塔心理学框架中,意象的转换是超越个体意向之和生发的整体意象,具有意象的完形性。解构原作所含的格式塔意象及其格式塔质并在译作中予以重构和再现,是翻译美学的核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目的语文本读者与原语文本读者的美学平等。

DeProfoundis是王尔德的最后一部散文作品,早在1922年,中国就有张闻天、汪馥泉等人节译,译名为《狱中记》。1997年,孙宜学先生全译《狱中记》,但成文后被译者分成17小节,且被加小标题,整体节奏和风貌与原作相悖。朱纯深的汉译本《自深深处》从内容到风格都更契合原文,因而被用来作为文本研究对象。

成功的散文翻译,既取决于译者能否整体上解构原文文本所含的格式塔意向,亦取决于译者能否充分利用译文语言,重构和再现原作的格式塔意向,更取决于译文读者能否理解和接受译本所含的格式塔意向的艺术审美特质。从这个角度来说,进行散文翻译可分为两步:一是心理意象建构,二是个体意象生成和意象再造。该翻译模式强调格式塔美学成分和结构的完整转移,旨在使译文读者最大限度地获得与原文读者相似的美学感受。

二、《自深深处》的格式塔意向建构

格式塔意向建构过程处于格式塔意向理解阶段。在此阶段,译者根据自身的心理审美体验和对原文的背景语言元素分析解构原作,认识原作的美学特质,从而建立包含原作艺术和审美特质的格式塔意向。

文学文本的美学特质问题值得首先讨论。《自深深处》的美学特质体现在书信文体为作者传达情感、表达思想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言说方式,真挚的情感在有限的篇幅中延伸出意味无穷的效果。《自深深处》是一封优美的书信体散文,该文体原本具有实用目的或情感需要等私人色彩,其文学性的获得,主要在于书写内容上升到美学层面上的交流。王尔德在书信中的情感表达决定了文章的私密性和亲昵性,而其驾驭文字的能力又决定了它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信中不乏作者大段情深意重的感情告白,还有经历人生突变后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与同性恋伙伴道格拉斯之间的瓜葛、入狱原因和对艺术与人生的思考。对于道格拉斯,王尔德不惜笔墨揭示其种种丑态,行文爱恨交织、反复无常;对于入狱原因,王尔德施以道义上的指责、情感上的埋怨;对于艺术与人生,像所有曾身陷囹圄的天才一样,王尔德在人生的谷底进行了最彻底的反思,分析了耶稣、哈姆雷特、爱、痛苦等重大议题后,他不再强调“为艺术而艺术”,而是希望从生活的悲怆中寻找唯美,在命运的本质中寻找创作的力量。

除了文体和思想感情外,《自深深处》的美学特质还离不开作家的写作风格。王尔德最显著的是以简驭繁的功力、化腐为奇的智力以及动中窾要的魄力。综观全信,字里行间依然是王尔德式的华美文风,才情妙思,说的虽多是恋人间鸡毛蒜皮的小事,表达的又多是怨气,但文句既简洁又讲究,既凄怆又深情,词与词之间有小幅度的跳荡顿挫,韵律十足。面对王尔德这样唯美主义的大师,如何用中文之美还原英文的文字节奏和情感色彩,对译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通过对译文美学特质的分析,可以发现意美、情感美和节奏美是作者审美传达和再现的核心。《自深深处》字里行间都充斥着笔者心绪的矛盾挣扎和感情的变化反复,回忆与反思层序统一,紧密相连,有机地统为一体,有限的篇幅中情感却是开放的,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需要建立在译者对原作格式塔意象构架的认识基础上才能有效完成。“译者在理解原文语言意义过程中,建立一个格式塔意象就意味着对原文某一相对独立的整体进行审美体验,继而在译文的再造中移植这一审美体验,从而使译文以一幅完整的艺术画面出现在译文读者面前,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突破语言形式上的限制,而在译语中保持原作的神韵。”[2](P.5)因而,整个翻译过程不能按某个孤立的断章来表现,必须由部分整合而来,否则,译者很难跨越审美距离和审美情境的障碍,去确定准确的审美视角。

三、《自深深处》的格式塔意向再造

格式塔意向再造过程是原作审美再现的实现过程,即心理格式塔意向转化为语言的过程,也就是使用格式塔翻译模型,将个体意向转化为目标文本中的格式塔意向,在原文译成目标文本的过程中,实现格式塔意向的完整转移。这种转移涉及原作情感色调的把握、整体结构的重构以及词汇意义的选择。

1.情感色调的把握

众所周知,散文文本是由各个语言成分综合而成的有机统一体,具有格式塔质。尽管中英文有不同的语法和句法结构,但两者在情感色调和美学意境上总是存在相似的审美体验。正确把握文本情感色调,能够更有效地深化对各个语言成分的认识和理解,在译作中重构原作的情感色调,可以顺利地实现原作情感的审美再现。朱译《自深深处》很好地实现了这一意图,如:

I knew you were not. But love does not traffic in a marketplace, nor use a huckster’s scales. Its joy, like the joy of the intellect, is to feel itself alive. The aim of Love is to love: no more and no less. You were my enemy: such an enemy as no man ever had.… In less than three years you had entirely ruined me from every point of view.For my own sake there was nothing for me to do but to love you.

我知道你配不上的,但爱不在市场上交易,也不用小贩的秤来称量。爱的欢乐,一如心智的欢乐,在于感受自身的存活。爱的目的是去爱,不多,也不少。你是我的敌人,从来没有谁有过像这样的敌人。……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你把我完完全全给毁了。为了我自己的缘故,我别无选择,唯有爱你。[3](P.47)

“爱的目的是去爱,不多,也不少”,“为了我自己的缘故,我别无选择,唯有爱你”,译者以汉语惯用的短句翻译英语长句,言辞简洁而意味隽永,使得译文情感表达更为流畅传神,舒展自如。“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你把我完完全全给毁了”,译文采用口语化的措辞,仿佛面对面的斥责,将作者的满腔怒火、满纸问诘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后“我别无选择,唯有爱你”,愤怒的情绪转而倾泻成充满感伤的柔情细流,所有的指责又能如何,恨虽言之凿凿,爱却情之切切。“别无选择”和“唯有爱你”中体现的无可奈何极好地拿捏和揣测了作者的矛盾情感,又十分妥帖地把握了中文的节奏感,选词断句都传达出了王尔德爱的矛盾与痛苦。

同样,下例译文对情感色彩的重构十分老到。

I treated Art as the supreme reality, and life as a mere mode of fiction: I woke the imagination of my century so that it created myth and legend around me: I summed up all systems in a phrase, and all existence in an epigram.

我视艺术为最高的现实,而生活不过是一个虚构的形态;我唤醒了这个世界的想象力,它便在我身边创造神话与传奇;万象之繁,我一言可以蔽之,万物之妙,我一语足以道破。[3](P.70)

王尔德从未怀疑自己在家庭与波西之间的取舍,一如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因为他执着地倡导艺术的绝对纯净,孤芳自赏着自己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气质。“万象之繁,我一言可以蔽之,万物之妙,我一语足以道破”,朱纯深的翻译,采用对偶的修辞,巧用半文言的句法,与王尔德以简驭繁的写作风格相得益彰,让一个天才艺术家的形象,呼之欲出。他不愿相信对方的不爱,更不会指责自己,虽然身陷囹圄,但还恍惚沉溺于自己绅士的做派、优雅的风度和机智的谈吐中,“一言”“一语”都毫不掩饰地透出骨子里的孤高桀骜。让读者不禁慨叹或许只有当一个人的才情卓越到鲜有同行者的境地,才会有如此这般的自信与自恋。

2.整体结构的重构

作为一种成熟的艺术题材,散文的翻译要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语言风格、意象、情感等各个层面。无论是哪一个层面,都需要充分把握原文的整体结构,将所形成的个体格式塔意象用译语从整体上建构起来,以期将美感体验完整地再现于译文中。《自深深处》中,作者从艺术家的阴柔唯美走向宗教美学的大彻大悟,从信初的爱恨强烈到末尾的归于平静,这种心灵叩问和自救的历程给翻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译者如果只是将文本逐字逐句译出,原文唯美的意境将大打折扣。朱纯深先生正是在通读原文本后,将原有的语言信息和美感因素结合起来,在大脑中形成稳固完形的格式塔意象,整体把握了原文的结构并通过信息和审美再现,再现了原文信息内容,如:

I remember when I was at Oxford saying to one of my friends—as we were strolling round Magdalen’s narrow bird-haunted walks one morning of june before I took my degree—that I wanted to eat of the fruit of all the trees in the garden of the world…My only mistake was that I confined myself so exclusively to the trees of what seemed to me the sunlight side of the garden,and shunned the other side for its shadow and gloom.

记得在牛津时同一个朋友说过——那是个六月的早晨,在我拿到学位之前我们正沿着莫德林学院那些莺歌燕语的小路散着步——说我要尝遍世界这个园子里每棵树结的果。……我犯的唯一错误,是把自己局限在那些以为是长在园子向阳一面的树当中,避开另一边的幽幽暗影。[3](P.88)

苦难是一种启示,坠到人生谷底,人会明白一些先前未明白的道理。译者将个体意象经过分析、综合,构建起心理格式塔意象,将“bird-haunted”转译成“莺歌燕语”,将“its shadow and gloom”转译成“幽幽暗影”,读者可从中感受到原文作者所处境遇不同下的心路变化,这段话出现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从全文结构整体上把握,作者早前的愤慨与悲怆逐渐归于平静,对众叛亲离、痛失挚爱的现实处境,开始更理性的自我剖析。此时的王尔德已经渐渐超越了自己的苦难,苦难加深了他对艺术对人生的思索。他发现了苦难更深刻的意义:苦难能让人们重新审视过去的生活,发现自己以前从未发现的东西。译文使哀怨与理性并存的原文的“情”和“境”得到很好的传递,个体意向的转译与整体的建构和谐一致。

又如:

But Nature, whose sweet rains fall on unjust and just alike, will have clefts in the rocks where I may hide, and secret valleys in whose silence I may weep undisturbed.She will hang the night with stars so that I may walk abroad in the darkness without stumbling, and send the wind over my footprints so that none may track me to my hurt: she will cleanse me in great waters, and with bitter herbs make me whole.

但是大自然,雨丝亲切地同降于义人和小人身上的大自然,将会有岩缝给我藏身,有无人知晓的河谷让我清清静静地痛哭。她会在夜空张挂起星星,让我在外摸黑行走时不致绊倒,再送长风抹平我的脚印,不让人跟踪害我。她将以浩淼之水洁净我,用苦口的药草调治我复元。[3](P.144)

在这个语段中,原文多为复合句,信息内容十分丰富。朱纯深先生的译文中并没有用复合句的形式把句式变得冗长复杂,而是从语篇整体着眼,使译文符合译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这种从整体把握译文语言结构和美感的手法正是在格式塔意象再造的作用下得以实现的。译文第一句巧用反复的语句形式对中文的节奏感把握得十分妥帖,对整体的情绪效果大有裨益。单句翻译中追求语词的文学性和语感的跳跃性,亦可让人反复回味,个体意向的理解欣赏和实现为译文整体的意境再现创造了条件。

3.词汇意义的选择

《自深深处》里,王尔德的文风,妙言与诚挚并列,爱恨之情交加其间。面对文学史上这样一篇美文绝唱,译者唯有字斟句酌,像王尔德自我评价的那样“一词一语分毫必究”,方能实现原文语境语义的审美再现。对于书信中特有的一些句法结构,选词遣句有其特定的语境和特殊的格式塔意象,只有充分权衡考虑其中的感情色彩才能找到最契合原作的词义翻译。朱纯深从审美角度出发,视具体情况而定,在格式塔意象的模式下选择合适的翻译词义。以朱纯深先生在序言中提到的一句译文为例:

To reject one’s own experiences is to arrest one’s own development. To deny one’s own experiences is to put a lie into the lips of one’s own life.

朱纯深先生在序中提及,译文本来是“抵制自己的经验就是遏制自己的发展。抵赖自己的经验就是让自己的生命口吐谎言”[3](P.308)。其中“抵制”同“抵赖”呼应,是在原作激发下从汉语中提取的修辞手段,意在达到类似原文中以to短语开头的句群所产生的语势效果。不过,作者在这里说的是对自己过去所作所为的反省,是否就是“经验”一说,通过这次的重新审视,译者改译为“经历”,因此带出了“抵制经历”这一搭配的逻辑问题。最终确定的译文为:“抵讳自己的经历就是遏制自己的发展。抵赖自己的经历就是让自己的生命口吐谎言。”[3](P.77)整体把握原文能更有效地加深对各个语言成分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在理解原文时更多地是采用一种自下而上(bottom-up)的方法,从单个选词遣句的把握上升到对全文的理解。但我们不能忽略自上而下(top-down)方法的应用,即从整体中认识各组成部分的意义。个体意向的把握有利于我们对文本整体效果的理解。原作整体的情感变化有其自身的主旋律,但某个场景氛围的描写和其中人物的言行的描述也有其主体特征,也就是从心理格式塔意向分离出来的个体意向。

四、结语

以格式塔重构理论指导散文的理解和翻译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用格式塔意象再造来衡量译文词汇意义的选择,有利于将美学成分的信息转换降到最低程度,产生高度的美学对等。

朱纯深先生对散文《自深深处》的翻译方法具有格式塔重构特点,译文语言总体风格上与王尔德式的文风相得益彰,追求语词文学性与语感跳跃性,其对文字的驱遣能力极大程度地还原了原文的文字结构和情感色彩。翻译过程中译者也充分关注到英汉两种语言形态结构和表达方式上的区别,从整体上把握建构,以实现与原作最大的功能对等,召唤读者进入原文的艺术境界,激发译文读者产生与原作读者同样的情感共鸣,得到近似的审美体验。不过从书信的文风看,作者的文字更像是面对面交谈,所用词语信手拈来,自然,流畅,亲切。然而,译文中一些半文半白的语句,虽尽量靠近简洁考究的文风,读来仍有生涩雕琢的痕迹:单独读之韵律十足可反复回味,但从原作整体来看,审美传译的效度方面仍有些许遗憾。

[1]毛荣贵.翻译美学[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2]姜秋霞.文学翻译中的审美过程:格式塔意向再造[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英]王尔德.自深深处[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南 山)

2013-10-02

李栋飏,女,江苏南通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石云龙,男,江苏溧水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H315.9

A

1671-1696(2014)04-0109-04

猜你喜欢
王尔德意向原文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史蒂文森的唯美主义:从王尔德的三种美学谈起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为自己
为自己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集体意向:交互认识的均衡
超越与反叛——论王尔德唯美主义中“恶”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