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014-06-19 18:35蔡文龙
未来英才 2014年5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探究

蔡文龙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自主的、能动的、具有创造性的,而非被动的、呆板的、因循守旧的。从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分析,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理智情感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主动性情感动机数学美有效教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知者。”在现行的高考模式下高中数学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学好数学不仅是高考的需要,也是一个人终身发展的需要。怎样使学生变“怕学”、“厌学”为“好学”、“乐学”,进而高效率地投入学习,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下面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方法,唤起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很多情况下,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是由于教师的满堂灌,学生不知道学什么,该怎样去学,从而导致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受挫,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因此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明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即课堂上应该理解和掌握的学习内容;其次,还应该具体指导学生通过何种方式才能更好达到学习要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主动学习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罗杰斯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独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因此,教师应精心创设合适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中,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老板与学生对话:在一个月内(按30天算)每天给你10万元钱,但在这个月内,你必须第1天给我回扣1分钱,第2天给我回扣2分钱,第3天给我回扣4分钱,即每一天给回扣的钱都是前一天的2倍,这份合同你能签吗?并说明理由。

此现实问题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大胆放手 培养主动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要发展其主动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美国教育学家鲁正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此,教师需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数学思维的规律,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猜想、归纳、类比等思维方法,主动地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

例:已知数列{an}中,的通项公式是 。作为填空题,学生可先求出前几项,然后归纳一个通项公式,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证明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追问反思,提出问题:

1、能否从正面入手,转化为熟悉的特殊数列求通项?

2、取倒数的方法有没有一般性,对什么样的递推结构可以用?

3、如果把递推关系改为呢

其次,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可巧妙地构思与创设多方位的探索情境,利用教学机智,及时准确变换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例:已知两个集合,若M∩N≠φ,求a的取值范围,学生很快看出这是一道数形结合的熟题,这时教师可趁机变式引导:若点B(-2,4)和点C(4,2)在直线l:y=ax+1的两侧,求a的取值范围,接着又把直线换成抛物线,求a的最值等。在这一系列的变式教学中,学生经历了尝试、探索、发现的思维过程,从而升华了自主探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发扬民主 建立主动学习情感

首先,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中,应充分发扬民主,鼓励学生对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适时给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尊重学生现有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并不断以良性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逐渐体会数学的价值,领略数学的美妙与魅力。

其次,挖掘数学的美感因素。数学美是一种极其严谨、雅致和含蓄的美,学生受到数学基础和审美能力的限制,并不都具有理想的的鉴赏能力。因此,唤醒他们对数学的美好情感,使其愉快、主动的去获取知识,是数学教师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例如在二项式定理中:,该展开式的多项式系数具有对称性,能构成一个美丽的杨辉三角。在数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果教师能正确引导学生在美的海洋里遨游,去欣赏,去感受,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逐渐形成数学美感,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动机。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而学生始终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目的,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得到“渔”,而不仅仅是“鱼”,正如大教育家陶行知所言:“教是为了不教。”

参考文献

[1] 张恒,学生主动的学习数学,《中学数学月刊》,2001.3.

[2] 廖天生,如何提高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徐彩刚老师工作室》,2012.5.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