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课堂转型的教学实践心得

2014-06-19 18:44王丽梅
未来英才 2014年5期
关键词:亚热带热带气候

王丽梅

在我将近十年的地理教学中,发现气候类型的确定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在各种考查气候类型判断的习题和检测试题中,对学生而言,往往是无从下手,更说不上准确地判断,判断某地所属的气候类型,习惯上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规律判断法,即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在区域分布图中确认某地的气候类型;二是特征判断法,即根据气候要素的统计资料(气温和降水指标),先按温度判别大类,再按降水判别小类,最后判断出气候类型。

第一节课讲授气候类型判断过程如下:

第一种气候类型判断方法:规律判断法

教师讲授每一种气候类型的分布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第二种气候类型判断方法:主要根据气温,降水的数据资料来判断气候类型

教师讲授:

(1)以“温”定“球”

首先根据最冷月气温判断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一般来说最冷月出现的月份在1月份,那么则可判断是在北半球,相反,若最冷月出现在7月份,则可判断在南半球。

(2)以“温”定“带”

温带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0—15℃之间为亚热带,15℃以上为热带,其中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在0℃以上。

(3) 以“水”定“型”

然后根据降水量最多月、最少月的出现季节来分析,可分为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湿润型、少雨型。

(4)确定气候类型

最后根据气温和降水的配合情况,全年的平均气温和全年总降水量综合分析,判断出具体的气候类型。

在给出练习题练习时发现,学生未达到预定效果,在遇到以下情况时依然有问题难以解决:①七月份惯性思维认为是夏季,②将地中海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混淆。③热带草原气候地区动物迁徙时间。

第二节课则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一种气候类型判断方法:规律判断法

学生自己观察每种气候类型的分布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总结得出答案。

第二种气候类型判断方法:主要根据气温,降水的数据资料来判断气候类型

小组合作在第二种根据气候要素的统计资料(气温和降水指标),判断该气候类型的方法时带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以分析热带气候类型的小组为例,在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得出的结果有:①既然同为热带气候类型,必然有共同点。找出共同点为:气温的最低值都超过了15℃ ②降水总量中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2000㎜,热带草原气候在750--1000㎜,热带季风气候在1500--2000㎜,热带沙漠气候﹤125㎜.③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比较相似,但是热带季风气候在雨季来临之前,是气温最高的时期,最热月均温为25--30℃,雨季降水有爆发性,降水变率大。热带草原气候在干季和湿季气温变化不明显,降水变率小。分析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小组为例,在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得出的结果有:①既然同为亚热带气候类型,必然有共同点。找出共同点为:气温的最低值都在0--15℃之间,同时还发现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气温最低值也在0--15℃之间,学生提出问题质疑。②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地中海气候年降水在300—1000之间,且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地中海气候集中在冬季。学生推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最高的时候降水量最多,具有一致性。地中海气候恰好相反气温最高的时候降水最少,具有不一致性。

我发现在从学生对知识的实际理解过程来看,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的质量并不高,表现为缺少思维的宽度和深度。学生在聆听教师讲授过程中,其对知识的实际感悟能力反而会相对有所下降。能力方面采用组内互助、组间PK的形式时,形成了学习联盟,同学间或取长补短,或相互竞争,将个体自学和群体协作有机结合。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表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既培养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提炼出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自主探究使学生学会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会表达;提高了学习效率。这一做法的积极与特色之处在于它更加有意识地将学放在了突出的地位,这种学习并不直接指向知识内容,而是指向理解知识的过程,指向学生理解知识过程中的思维碰撞以及思维发展的高质量,实现了通过学生思维的高质量提升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在活动、自主、变化、多解、交流、碰撞、补充、完善中促使学生的头脑高度活跃,最终有质量的形成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没有探索、反思的过程,学生不会对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与记忆。

我最后总结:要想获得更好的课堂学习效果就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关键的是我们的思想要变革,我们的理念要更新。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思维发展的旧模式,遵循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以课堂“教与学”的改革为新课程实施的立足点,以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为生长点,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探索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研究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寻求适合于、满足于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教学途径,以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要求。

猜你喜欢
亚热带热带气候
热带风情
《亚热带农业研究》2019年征稿简则
热带的鸟儿
瞧,气候大不同
户撒刀
圆滚滚的热带“龙”
亚热带水果深加工技术获突破
两种亚热带森林土壤甲烷氧化活性的垂直分布特征
气候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