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2014-06-19 19:55朱妍莉
未来英才 2014年5期
关键词:共情激情感情

朱妍莉

摘要: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巧妙运用共情,有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丰富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个性。

关键词:共情;语文课堂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是以长征为主题的一系列作品,长征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实在有些遥远,很多细节都是他们难以理解和想象的,这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例如,剧本《长征》中,一副铁骨铮铮的彭德怀,下决心枪杀自己的战马,却又要“溢出串串泪水”。学生对这一情节很难理解,课堂讨论陷入困境。作为教师,此时必须想办法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心中这种复杂的情感。我尝试提示学生是否养过蚕宝宝、雏鸡或者猫咪之类的的小宠物,并询问他们当自己与心爱的宠物相处很长时间后,感情会有怎样的变化,是否愿意自己的小宠物受到伤害。于是学生一下子明白过来,由自身的感情经历理解了,此时的彭德怀已经把追随自己多年的战马当作了不可分离的亲密战友,分离尚且不忍,更何况是要亲手杀马!然而,面对因极度缺粮而越来越多的死去的战友尸体,别无选择,不得不决心杀马,人物的心情一定是极度的复杂与伤痛。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更从中调动了自己的情感经历,丰富了情感体验。

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其实就是运用了心理学上的一种技术——共情。共情是心理咨询过程中重要的技术之一,是“个体对他人情绪和想法的感受及理解”。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有专门的课程设置,更应该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中。

那么,教师怎样在语文课堂中巧用共情呢?

首先,运用激情感染课堂

高级共情包括表明自己的态度,以此影响对方。语文课堂要富有激情,首先就要教师满怀激情,热爱语文课堂。教师是教学的引领者,只有教师有了激情,才有可能感染课堂,引起学生对语文课堂的激情,进而对语文充满热爱。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育指南》中告诫:“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习,怎样才能使他在学习一门学科时,引起愉快的感情?第一,对学科要有热爱的态度。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会传到给学生。”因此,老师必须在课堂上先调动自己的激情,表现得投入而有激情,初步营造一个激情的课堂氛围。语文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特有人文性、情感性等特点,教材中更是有很多作品蕴含着饱满的热情。如果教师表现得投入而激情,学生极易受到感染,更何况学生本来就喜欢模仿老师。这样,学生在充满激情的氛围中,会在一开始就对文章产生初步的感情。相反,如果,老师表现得冷冰冰的,那学生肯定是更加懒洋洋了。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文章无疑是极好的,朴素而富有深情,但初中的学生是很难一下子能够体悟这样细腻深沉的情感。这时,教师无论是饱含深情的朗读还是叙述自身经历来表现教师自己对文章的欣赏和喜爱,无疑都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文章初步的感情。

其次,运用共情激发学生内在情感

仅仅依靠老师自身饱含激情的感染还不够,还要灵活运用共情激发学生的内在的深层次感情。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和感受进行共情,走出自己的思维框架而进入学生的思维框架进行适当地引导。教师能从文章中感受到的东西并不表示学生就能够体会到,因为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阅历、思维方法等方面还不够成熟,致使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都有所欠缺。此时,教师就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处境和心境中,尝试感受他们的情感世界和思维角度,对此感受越准确、越深入,共情的层次就能达到越高。

例如考虑到初中的孩子抽象思维普遍还不够完善,对于直观的东西更能容易感受和体悟,想象也比较丰富,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利用一些直观形象的方法或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教学朱自清《春》时,先让学生描绘一下春天并说说春天来临时的感受,然后老师带着激情将文章朗读一遍,这样学生再自读,肯定会很自然地体会到春回大地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之情。

第三,引导运用共情激发自身激情

学生一般阅历比较浅,认识水平相对不高,对凝聚着高远见识和深邃思想的文本,在思想认识上难免会遇到一些障碍。还有些文本中的内容或因故事发生的时间年代久远,或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异国他乡,或故事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生活经历还很少的学生们往往很难准确、深刻地感悟到文本内容和思想,这时也需要教师适时地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共情来体会感悟,否则课堂容易陷入了沉闷。本文开头对彭德怀感情的体会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又例如教学《枣核》,学生难以体会文中“同窗”生活优裕事业满意为什么“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在自己家睡觉的感觉和偶尔在别人家里睡觉的感觉,学生就能很自然得出“同窗”缺乏的是身在家乡的踏实感和亲切感。

新课标人文性很浓,非常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要求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语文学科特有的人文性、情感性都决定了语文老师在完成上述任务中有着更多的责任。我们语文老师就是要在尊重学生自由个性发展的前提下引导他们健康发展。所以,让我们巧用共情,善用共情,尽量调动学生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完成这一伟大任务吧!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民族出版社

[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共情激情感情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消磨不了他胸中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