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累积释药率的测定

2014-06-27 02:52虢红梅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药率柿叶微丸

王 兰, 顾 欣,龚 频, 赵 麟, 虢红梅

(1.陕西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21; 2.陕西新药技术开发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75)

0 引言

柿叶为柿树科柿树属(Diospyros)植物柿(Diospyroskaki L.f.)的新鲜或干燥叶.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叶中的总黄酮,具有抗菌消炎、生津止渴、清热解毒、润肺强心、镇咳止血、防癌抗癌等作用[1-3].目前市售的主要是以柿叶总黄酮为原料制成的传统剂型如片剂,给药次数多,患者使用不便,因此研究开发其新的缓/控释制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实验室研制了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有关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另文报道.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体外累积释药率,并考察其释药性能,为进一步开发柿叶总黄酮缓/控释制剂奠定基础.

1 试剂与仪器

(1)试剂: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自制,批号: 20111223);芦丁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00080-201007,含量测定用);氢氧化钠(西安化学试剂厂);无水乙醇(西安化学试剂厂);亚硝酸钠(北京化学试剂厂);硝酸铝(上海新中化学厂).

(2)仪器:ZRS-8G智能溶出仪(天津大学无线电厂)BS224S型电子天平(北京利多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SP-752(P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

2 累积释药率测定方法建立

2.1 波长选择

(1)芦丁对照品人工胃液的制备:精密称取芦丁对照品14.8 mg置于100 mL的容量瓶中,用适量人工胃液溶解后定容至刻度,摇匀,既得.

(2)芦丁对照品磷酸盐缓冲液的制备:精密称取芦丁对照品23.4 mg置于100 mL的容量瓶中,用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H=6.8)溶解后定容至刻度,摇匀,既得.

(a)人工胃液

将上述溶液分别在400~60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结果表明,芦丁对照品在人工胃液和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均在510 nm,因此选定510 nm为测定波长,如图1所示.

(b)磷酸盐缓冲液(pH=6.8)图1 芦丁对照品的紫外-可见扫描图

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1)人工胃液下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精密移取芦丁对照品人工胃液0、1 mL、2 mL、3 mL、4 mL、5 mL、6 mL于25 mL的容量瓶中,加蒸馏水6 mL,加入5% NaNO2溶液1 mL,摇匀,放置6 min.再加入10% Al(NO3)3溶液1 mL,摇匀,再放置6 min.最后加入1 mol/L NaOH溶液10 mL,摇匀,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静置15 min后在510 nm处测定吸光度A.

(2)磷酸盐缓冲液下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精密移取芦丁对照品磷酸盐缓冲液0、1 mL、2 mL、3 mL、4 mL、5 mL、6 mL于25 mL的容量瓶中,加蒸馏水6 mL,加入5% NaNO2溶液1 mL,摇匀,放置6 min.再加入10% Al(NO3)3溶液1 mL,摇匀,再放置6 min.最后加入1 mol/L NaOH溶液10 mL,摇匀,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静置15 min后在510 nm处测定吸光度A.

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浓度C为横坐标.分别以A对C做图,结果显示:在人工胃液条件下得回归方程为:A=9.826 3C-0.014 6 (R2=0.999 4),并且在5~40μg/m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在磷酸盐缓冲液条件下得回归方程为:A=11.313C-0.012 9 (R2=0.999 8),并且在10~60μg/m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2.3 精密度实验

分别配制芦丁对照品人工胃液和芦丁对照品磷酸盐缓冲液,于510 nm处测其吸光度,平行测定7次,结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 人工胃液条件下精密度实验结果

表2 磷酸盐缓冲液条件下精密度实验结果

由表可知,RSD(%)值均符合药典要求,说明此方法精密度良好.

2.4 稳定性实验

分别配制高、中、低3个浓度的芦丁对照品人工胃液和芦丁对照品磷酸盐缓冲液,分别于0、50 s、100 s、150 s、200 s、250 s、300 s时测定其吸收度.结果如表3、表4所示.

表3 人工胃液条件下稳定性实验结果

表4 磷酸盐缓冲液条件下稳定性实验结果

由表3和表4可得,在人工胃液和磷酸盐缓冲液条件下其平均RSD分别为0.77%和0.29%(n=7),表明稳定性良好.

2.5 回收率实验

取已知含量的样品适量,分别加入芦丁对照品人工胃液和芦丁对照品磷酸盐缓冲液(高、中、低3个浓度),结果,在人工胃液条件下其平均回收率为100.55%(RSD=2.71%),在磷酸盐缓冲液条件下其平均回收率为100.95%(RSD=1.94%),表明回收率良好.结果如表5、表6所示.

表5 人工胃液条件下回收率实验结果

表6 磷酸盐缓冲液条件下回收率实验结果

3 累积释药率的测定[4-9]

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中释放度测定法项下的方法操作,以柿叶总黄酮(以芦丁计)的累积释药率为评价指标,将制备的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分别在人工胃液和磷酸盐缓冲液中于0.5 h、2 h、4 h、6 h、8 h、10 h、12 h在510 nm处测定吸收度,以累积释药率对时间作图,结果如图2所示.在《中国药典》(2010版第二部) 附录中微囊、微球与脂质体制剂指导原则中规定在开始的0.5小时内的释放量要求低于40%.

图2 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 体外累积释药曲线

由图2所知,人工胃液和磷酸盐缓冲液在开始0.5小时内的释放量分别为22.97%和34.93%,均未发生突释效应.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在磷酸盐缓冲液中12小时的累积释药率为83.22%,在人工胃液中12小时的累积释药率为55.42%.

4 释药模型拟合[10-15]

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分别在人工胃液和磷酸盐缓冲液中,以零级释药模型、一级释药模型和Higuchi释药模型进行拟合,结果如表7和表8所示.

表7 人工胃液条件下释药模型拟合结果

由表7可以看出,以磷酸盐缓冲液为释药介质,用Higuchi方程拟合时R2值最大,因此认为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释药模型也符合Higuchi方程.

表8 磷酸盐缓冲液条件下释药模型拟合结果

由表8可以看出,以磷酸盐缓冲液为释药介质,用Higuchi方程拟合时R2值最大,因此认为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释药模型也符合Higuchi方程.

5 结束语

本实验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在磷酸盐缓冲液和人工胃液中的累积释药率,结果表明缓释微丸在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无突释效应,并且12小时的累积释药率达83.22%,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第二部) 的要求,释药模型符合Higuchi方程.缓释微丸在人工胃液中同样无突释效应,但是12小时的累积释药率仅为55.42%,释药模型符合Higuchi方程.相较于人工胃液,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具有良好的释药性能.这也提示研究者们可以在缓释材料和制备技术等方面继续探讨以改善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在人工胃液中的释药性能,制备出具有更好释药性能的柿叶总黄酮缓/控释制剂.

[1] 郭 玫,董晓萍,徐文萍.柿叶的研究概况[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0,17(4):78-82.

[2] 叶文峰,陈 新,刘秀娟,等.柿叶中具有生理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4(3):278-281.

[3] 张秋燕,王 亮,肖 峰,等.柿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21(3):39-40.

[4] 李海燕,李东辉,陈大为,等.丹参总酚酸胃漂浮缓释微丸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度考察[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0,27(9):695-698.

[5] 赵一洁,张丹参,张 力,等.大黄酸肠溶缓释微丸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考察[J].中成药,2013,33(6):1 199-1 203.

[6] 卢小娟,栾立标.苦黄缓释微丸的制备及其质量考察[J].抗感染药学,2011,8(4):245-248.

[7]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二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8] 郑俊民,云天英.盐酸尼卡地平缓释片的制备及释放度测定[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5(6):553-559.

[9] 赵占武.甲硝唑缓释片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的影响因素考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4):66-67.

[10] 王 兰,龚 频,张 楠,等.头孢拉定缓释片的研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3):93-101.

[11] 刘 辉,张 婧,徐 珊.盐酸安非他酮微孔型渗透泵片的处方筛选及体外释药模型拟合[J].中国药学杂志,2011(15):1 179-1 183.

[12] 汤贯光.中药有效部位HPMC骨架片释药模型及其机理的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

[13] 胡智文,张 鉴.壳聚糖胃滞留-漂浮微球体外释药模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45(33):213-248.

[14] 袁子民,王 博,王 静,等.β-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体外释药特性研究[J].中国药房,2013,24(5):441-442.

[15] 辛 伟,邹梅娟,郑 丹,等.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微丸的制备及其释放度考察[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7,24(10):593-597.

猜你喜欢
药率柿叶微丸
柿叶临书
柿叶临书
巴旦木壳/高密度聚乙烯基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
二十味沉香微丸对绝望小鼠行为及海马5-HT系统的影响
耐多药肺结核48例分析
柿叶总黄酮固体分散体口腔崩解片处方的优化
交联聚维酮在中药微丸中的应用
阻燃浸渍处理工艺对桉木单板载药率的影响研究
探究挤出滚圆法制备中药微丸的效果
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