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例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特性及耐药性分析

2014-07-18 12:06刘丽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20期
关键词:胞嘧啶两性霉素伏立康

刘丽娅

156例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特性及耐药性分析

刘丽娅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标本中分离鉴定出的白色念珠菌, 总结其临床分布情况和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为临床科室提供治疗真菌感染的依据。方法不同标本中鉴定分离出的156例白色念珠菌, 对其在各类标本中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在标本来源方面痰液占第一位(70.5%), 尿液占第二位(18.1%), 分泌物占第三位(5.8%), 血液占第四位(3.9%), 其他占(1.7%)。结果经分离鉴定, 156株白色念珠菌主要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和伏立康唑耐药性较低(0~25.4%), 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性较高(51.3%~69.9%)。结论156株白色念珠菌感染部位的标本以呼吸道感染的痰液和泌尿道感染的尿液为主, 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和伏立康唑对白色念珠菌具有较低的耐药性, 临床疗效明显;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对白色念珠菌的耐药性较高, 应引起临床的注意, 因此监测白色念珠菌的耐药性对临床用药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白色念珠菌;分布;耐药性

近年来, 由于大量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各种介入性治疗技术的开展, 尤其是随经济发展, 越来越多医院投入使用密闭式中央空调, 使真菌成为院内感染的一大病原菌, 种类不多的抗真菌药物反复使用后诱发越来越严重的耐药现象。控制真菌感染及耐药现象任务艰巨, 真菌感染已成为白血病、淋巴瘤、中性粒细胞减少、烧伤、早产儿、血液透析、骨髓或器官移植、胃肠道手术等特殊人群的严重感染性疾病[1]。作者对临床标本分离的156株白色念珠菌感染特征及耐药性进行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56株白色念珠菌为2012年5月~2013年12月期间作者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细菌培养标本中分离出来的病原菌。

1.2仪器与试剂 念珠菌鉴别琼脂(显色培养基)购自浙江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革兰染液购自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鉴定药敏使用TDR-200B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酵母样真菌生化药敏实验卡购自湖南天地人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1.3研究方法 微生物培养标本采集、培养和鉴定程序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5]进行, 所有标本接收后于30 min内接种于念珠菌鉴别琼脂, 置37℃孵育16~24 h, 对培养出的优势菌进行分离鉴定和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标本来源的科室分布 共分离出156株白色念珠菌,其中神经外科病房61例, 占39.1%;ICU病房38例, 占24.4%;呼吸内科病房23例, 占14.7%;泌尿科16例, 占10.3%;儿科9例, 占5.8%;神经内科4例, 占2.6%;骨科3例,占1.9%;其他病房2例, 占1.3%。

2.2标本类型分布 156株白色念珠菌的标本中, 痰液109例, 占69.9%, 尿液28例, 占17.9%;分泌物9例, 占5.8%;血液7例, 占4.5%;其他3例占1.9%。

2.3白色念珠菌耐药性分析 经药敏试验, 见表1。156株白色念珠菌主要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和伏立康唑耐药性较低(0~25.4%), 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性较高(51.3%~69.9%)。

表1156株白色念珠菌耐药性监测结果(n, %)

3 讨论

各个医院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及损伤免疫系统的多种药物广泛应用及放化疗等, 使得医院真菌感染率逐年上升, 真菌感染的迅速增加已引起临床极大重视。本研究显示白色念珠菌是人体最重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之一, 并且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 并有增加的趋势[2]。

本研究显示156株白色念珠菌感染部位的标本以呼吸道感染的痰液和泌尿道感染的尿液为主, 分别占69.9%和17.9%。分离的156株白色念珠菌临床分布以神经外科和ICU病房为主, 分别占39.1%和24.4% 其次为呼吸内科病房占14.7%。

耐药性监测结果显示分离的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和伏立康唑耐药性较低, 在0~25.4%;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性较高在51.3%~69.9%。这提示临床可将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作为本院白色念珠菌感染治疗的经验性用药。抗真菌药物的滥用, 使真菌耐药现象增加, 掌握念珠菌的感染及其药敏情况有助于临床医生合理用药。准确的药敏试验结果对合理筛选抗真菌药物及发现耐药菌株具有重要意义[3-5]。当临床上怀疑真菌感染时, 应尽可能早、及时、多次取有关部位的标本进行培养和微生物学检查, 是临床诊断真菌感染的重要依据之一。一旦发生真菌感染, 应尽早监测真菌的耐药性, 按抗真菌药敏结果, 进行抗真菌治疗, 这是降低真菌感染病死率的关键[6]。

[1] 徐英春, 王彭, 陈民钧.辉瑞公司全球多中心酵母菌敏感性监测结果.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3, 3(3):187-190

[2] 谢灵, 周贵民, 吴坚.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的耐药性.中华内科杂志, 1995, 34(4):266.

[3] 罗玉珠, 范毓松.196株念株菌的分离和耐药性分析.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4, 7(6):426

[4] 彭敬红, 赵均秀, 周有利, 等.136株念珠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11):863-864.

[5] 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831-834.

[6] 钟慧.139例医院真菌感染与抗真菌药物应用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07):80.

2014-08-05]

112700 辽宁省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检验科

猜你喜欢
胞嘧啶两性霉素伏立康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分析原料药氟胞嘧啶中有关物质的方法验证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伏立康唑致癫发作及精神障碍一例并文献分析
IDH突变胶质母细胞瘤研究进展
病理确诊的肺毛霉菌病五例临床分析
基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伏立康唑的不良反应文献概述
两性霉素B脂质体穿透真菌细胞壁将两性霉素B直接传递至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
2012—2016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患者伏立康唑应用分析Δ
低剂量维生素C或可把癌细胞“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