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研究的初探

2014-08-15 00:44黑龙江李彪任晓飞
职业技术 2014年7期
关键词:工学产教校企

黑龙江 李彪 任晓飞

一、工学结合的基本内涵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形式多种多样,有一年分为三学期,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的;也有一个星期几天学习几天工作的;也有每天半天学习半天工作的,等等。无论是什么形式,他们的共同点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也就是半工半读。

下面,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工学结合的基本内涵。第一,工学结合及其相关概念均是基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是以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具体表现形式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工作的结合;第二,产教结合适用于职业教育,尤其适合于中等职业教育。二者都是基于教育体系层面的概念。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是两种较为具体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是基于操作样式和实践规范的概念。而工学结合是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中的具体方式,是基于学校教学层面的概念[1];第三,合作教育是得到世界普遍认可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工学结合及其相关概念的最上位概念;第四,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式”、日本的“产学合作”和我国的“产教结合”都是合作教育在各国的具体体现,是相对于合作教育次一级的概念。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及其他相关职业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引进,我国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也由抽象到具体、由宏观到微观逐渐深入,在概念的使用上表现为由产学研合作、产教结合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变化,因此工学结合正是职业教育在探索产教结合过程中需要充实更多实质性内涵的概念。

二、工学结合面临的问题

在认识了工学结合的基本内涵之后,要进行具体的实施过程,这样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举例说明。

(一)工学之间相互脱节。一是“学”与“工”的脱节,即校内学习内容与校外实际工作的脱节;二是“工”与“学”的脱节,表现为学生在企业实训中从事的工作与所学的专业关联度不大,无法使学生做到“学”的认知。

(二)企业积极性不高。具体表现在:一是难以找到合作伙伴,企业很少有主动与学校合作搞教育的意愿;二是合作难以深入,即使找到了合作企业,其合作领域往往是单项的、不广泛的;三是合作难以持久,与企业的合作往往是一次性的、短期的。

(三)教育理念上的偏差。由于观念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仍然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倾向。而在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上还没有向工学结合的模式倾斜,工学结合的实施在制度上还得不到有效保障,对教与学的评价仍然还侧重于理论教学、课堂教学或校内教学[2]。

三、工学结合的具体优势

虽然,工学结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办法总比问题多,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是技能人才培养的内在需要,也为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创造了机会。从以下六个方面就可以看出工学结合的强大优势势不可挡。

(一)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实习训练,腾出了学校的部分办学资源,相应的拓展了办学空间,有利于扩大招生规模和提高办学能力。

(二)校企合作是实现工学结合的前提条件。打造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离不开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离不开校企合作。只有校企双方紧密衔接,毕业生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只有企业的积极参与,才能让职业院校更多地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做好专业建设工作。

(三)有利于合作企业的长远发展。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而且为企业提供了现实劳动力,充实了企业的生产力量,缓解了当前企业技术工人紧缺的状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升了企业品牌的内涵和影响力,有利于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到企业后缩短适应期;有利于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就业后能很快融入企业员工团队,是企业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长期战略。

(四)有利于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专业教师通过带学生到企业现场实习,不仅可以做到对生产一线的经营管理、劳动组织、技术工艺心中有数,还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发现并弥补不足,努力提高实践能力,解放思想,转换观念,积极投身专业的教研活动。

(五)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通过工学结合,直接参加企业生产,不仅操作技能迅速提高,而且还增强了质量意识、工时观念和效益观念,从而提高了学生适应企业生产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充分体现了实习基地的教育功能。并且大部分合作企业,既是实习基地又是就业基地。

(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集技能培养与助学帮困于一身的办学模式。实行工学结合,能减轻学生经济负担,能让更多的贫困家庭子女上得起学、接受职业教育、学到本领,而且学生毕业后能很快成为企业的主力军。由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解决了贫困生上不起学的难题,更是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教育一种新的育人模式[3]。

四、实现工学结合的相关保障措施

为保证教学质量,工学交替教育模式必须完善以下保障措施:第一,学校和企业必须签订工学交替协议,规定要具备的条件、专业、人数、实施办法;第二,制定有弹性学制的教学计划;第三,学生应在工学交替岗位从事生产性的工作,而不是走马观花;第四,学生的工作应得到相应的报酬;第五,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的工作过程进行管理;第六,学生工作的表现应由企业基层区队进行考核和评价;第七,学生工作时间的总数一般应占学校学习时间的50%;第八,理论学期与工作学期要交替进行。

我国的职业学校数控专业课程设置虽有所改进,但教学内容、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差距。由于部分学校因实训条件有限,仍以理论讲授为主,企业急需的专业其培训效果差,不能系统地适应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渗透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教学过程由教室向生产延伸等,可以培养出一批熟练运用相关技术,能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注】黑龙江省职业教育改革试点项目课题《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整体性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编号:XMKT-KC-021,子课题项目“中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研究”。

[1]孙琳.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产教结合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J].职教通讯,2004,(5).

[2]庄晓钟.高职院校工学结合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福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5).

[3]鲁昕.构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对接对话机制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J].中国职业教育与有色金属行业对话活动,2010,(10).

猜你喜欢
工学产教校企
盐工学人
——宋辉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