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语言产业发展论应用法语翻译人才培养策略

2014-09-01 07:29王南颖徐航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法语口译人才

王南颖+徐航

【摘要】翻译产业不仅是语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语言产业实现促使中国企业和文化“走出去”基础战略的主要途径。面对社会对应用法语人才的需求,法语教育工作者应以我国语言产业现状及发展为依据,制定适应市场的、高效能的应用法语翻译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语言产业应用法语翻译人才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121-02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交流的工具,而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语言与翻译的关系可以说是共生的。随着我国语言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翻译已成为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翻译产业已经形成。翻译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以我国语言产业的发展为参数分析作为小语种的应用法语翻译人才培养策略,有助于提高后者的目标性和应用性,培养高质量的应用法语翻译人才。

一、语言产业中的翻译产业

(一)促使中国企业和文化“走出去”的语言产业战略离不开翻译。语言产业是一种知识产业、绿色产业,在西方一些重视语言产业发展的国家,语言产业已成为其实现经济增长、推广本国文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语言产业的发展处在一个重大战略机遇期,有眼光的研究者开始呼吁制定国家层面的语言经济战略和语言产业战略。

2013年,由中国译协主办的我国第二届“中国国际语言服务业大会”在上海召开,将主题定为“语言服务与文化贸易”,大会探讨了语言服务如何更好地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和国际形象。“语言服务业”的概念是由中国译协在2010年正式提出的,明确了语言产业的服务业性质。这种服务在中国经济和文化“走出去”日益深化的背景下显得越来越重要。要使中国企业和文化走上国际舞台,跨越语言、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文化障碍,语言服务起到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而翻译则是这种服务最基本的形式。可以说,中国在经济方面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多份额,在文化方面要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离开翻译活动的参与是难以实现的。

(二)翻译产业已成为我国语言经济的重要生力军。语言产业的发展及其地位越来越引起全球性的关注,这促进了人们对语言经济学的研究。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的经济学分支学科,语言经济学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研究语言,重视语言的经济功能及其具有的产业特征,认为语言和经济是密切关联的。事实上语言产业所包括的多个产业领域如语言翻译、外语培训、语音识别、输入法、语言康复等,正在实现日益增长的产值,已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新要素。目前我国的语言产业中,翻译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文化经济中仅次于教育行业的新兴产业。据统计,我国翻译市场年产值在2008年时已达到300亿元,近年来这个数据可能已经翻番。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推广,翻译已经从原来的政府、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的专项工作发展为一个产业。

由此可见,我国语言产业无论是在制定发展战略方面还是谋求经济增长方面,都将越来越倚重翻译产业。这促使教育工作者思考、探索翻译教育,加大对翻译人才的培养力度,以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

二、基于产业发展分析的应用法语翻译人才培养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急需各类翻译人才。2006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在高校设立本科翻译专业,加大对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力度,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在内的翻译专业教学体系。但在大专层次,翻译专业的建设仍未规范、成熟,且语种方面仅限于英语,小语种法语的翻译专业未见出现,仅限于专业中翻译课程的开设。然而,根据中国法国工商会的调查,用人单位不仅需要传统本科院校人才,更需要能适应服务、管理第一线基层岗位的具有法语应用能力及专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法语人才,特别是在法国企业最擅长的服务业及旅游业领域(目前占其在华市场份额约50%)。而就翻译人才来说,他们受到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在华法企的广泛欢迎。因此,对应用法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应受到充分重视。

(一)培养目标应注重汉译法人才的培养。培养目标左右人才培养策略的方向,是人才培养策略的决定性因素。针对目前社会对应用法语专业翻译人才的需求特点,应用法语专业应注重对汉译法人才的培养。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中国译协副会长黄友义在上海召开的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的翻译教育首先是稀缺“中译英”人才,真正合格的“中译英”人才不足百人,缺少“中译英”,将导致文化上的逆差。来自出版业的数据显示,多年来我国图书进出口版权贸易的平均逆差大约是14∶1,即进口14本书,只出口1本书,而针对欧美的逆差则高达100∶1。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的翻译队伍中大部分人从事的是译入的工作,而擅长译出的人才十分缺乏。这成为在世界范围传播中国文化的主要瓶颈。目前我国“中译法”人才也十分稀少,而法语是一种世界语言,世界上有2亿多人说法语,法语共同体包括50多个国家,人口超过8亿,分布在五大洲,在世界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因此,应用翻译人才培养策略的培养目标定位应明确和强调对“中译法”人才的培养,围绕这个目标在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及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培养合格的大专层次的“中译法”人才,满足市场对这类人才的大量需求。

(二)教学内容应注重实用性。传统的翻译教学内容比较注重文学和政治领域的翻译,认为只有这样的翻译才是高水平的翻译。确实,在曾经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翻译人才都是为外事部门、高校以及书刊发行单位等专业机构培养的。但随着市场经济对翻译需求的扩大,社会对各类翻译人才都有大量需求,估计高达50万。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柴明颎认为,随着翻译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无论是在口译还是笔译方面的翻译人才都十分紧缺,口译方面主要包括会议口译、法庭口译、商务口译、联络陪同口译等,而笔译方面除传统的文学翻译外,文书翻译方面的缺口更大,这类笔译人才的需求超过口译人才需求,企业、出版社、翻译公司等都有很大需要。社会在对翻译人才的素质要求方面,对翻译的速度、准确度及与行业结合的程度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更加趋于实用和迅捷。

鉴于此,应用法语专业的翻译课程在整合教学内容时,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生源特点,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着重培养学生在商务、旅游及生活陪同方面的翻译能力,且重点应该放在口译方面。这客观上也适应应用法语专业学制较短的事实。在有限的学时内高度针对性地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能有效保障对其翻译能力的培养,提高专业教育的效率。

(三)培养方法应充分重视实践。历史上,翻译最早是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出现的,后来才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了理论研究。同样,翻译教学也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因为翻译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的获得不能仅仅依靠理论教学,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得到。很多行业外人士认为“懂外语就能当翻译”,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要想胜任翻译工作,还需要许多语言之外的特定技能。以口译为例,译员除掌握两种语言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记忆能力、记录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语言重组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快速反应的能力,这些能力都必须通过长期、大量的训练才能形成。除以上技能外,译员的认知语境,即知识背景也非常重要,可以说这是从事翻译的基础。而这将是一个更加宽泛的领域,涉及两国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等,几乎无所不包。翻译界曾有这样的例子,译员将《大闹天宫》译成外语时,因误译为《大闹天堂》,触犯了译入语国宗教禁忌而引起强烈不满,导致译介的初衷被完全违背。如果有充分的实践经验,这种由小细节导致的大问题是很有可能避免的。

可见,从事翻译工作必须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多种能力,而将这些知识和能力融合在一起,必须经过大量的实际操练。对应用法语翻译教学来说,在培养方法上应充分重视实践。教师在教学中除采取常用的讲授法外,还应注重交际法等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如组织学生亲自参与翻译活动并进行自我评价,训练学生的纠错能力;组织工作坊,邀请业界资深人士及客户参与翻译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合理安排实习环节,注重实习的针对性、连贯性及前瞻性,通过实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经过足够量、足够强度的实践,才有可能培养出合格的翻译人才。以“金领”职业同声传译为例,高收入的背后是长时间的魔鬼训练。

随着我国经济及文化影响在世界范畴内的日益扩大以及大国地位的逐渐形成,我国语言产业的权重将越来越大,形成国家层面的语言产业战略只是时间问题。作为语言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翻译产业同时起着构成和推动语言产业发展的双重作用。建立适应市场的、高效能的应用法语翻译人才培养策略,培养合格的,能胜任生产、服务第一线岗位的应用法语翻译人才,不仅能满足现有的市场需求,推动地区经济,从长远看,亦有利于我国与庞大的法语国家经济体实现经济和文化两方面的互动和合作,为我国谋求更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黄少安,苏剑,张卫国.语言产业与中国的语言产业战略[N].光明日报,2012-03-02

[2]陈鹏,贺宏志.中国语言产业亟待加速[N]. 人民日报,2013-04-25

[3]王力纲.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4)

【基金项目】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一般资助教学改革课题(JG11B03)

(责编黎原)

猜你喜欢
法语口译人才
人才云
自杀呈现中的自杀预防——法语动画电影《自杀专卖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小型法语口语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研究
论法语的体系统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