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导向型弹性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4-09-11 19:16李帅,袁磊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弹性导向

李帅,袁磊

摘要:深入研究高校人才培养共同体的需求,以此需求为导向的摸索与实践弹性化教学管理模式,积极实施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双师队伍建设等,同时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

关键词:教学管理模式;人才培养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109-02

为解决社会、企业对IT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国内工程教育现状之间的矛盾,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充分考虑学生、教师、家长、企业和社会等人才培养共同体需求的基础上,有效贯彻与实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对教学管理模式、制度和流程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改革。

一、需求导向型弹性化教学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设计与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

工程教育主要特色在于它创造了能够深化学习技术基础和实际能力的二元学习经验,以培养工程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首先组织各专业负责人与骨干教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梳理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基础课、核心课和支柱性核心课,构建与填写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课程培养目标与课程内容、项目培养目标与项目内容对应mapping图,深度进行一体化专业建设。其次进行课程规范性与归口建设,对各院系单独开设的、课程内容相似的课程归口到教学经验、资源相对丰富的院系;对于某门课程知识范围与难度、各专业需求程度的不同,将课程分为不同级别,如大学计算机基础A、B、C,实现课程一体化设计与实施。

(二)以人才培养共同体需求为导向开展专业建设

学院根据IT行业发展趋势,制定了高职专业建设规划,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重点,财经类、艺术类、文化教育类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专业群,并根据行业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增设新专业。学院适应区域IT产业发展需求,发挥校企合作办学优势,通过与IT企业深度合作,加强了重点专业的双师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逐步将IT类重点专业打造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专业。

(三)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开展课程建设

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构建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以个性化企业需求为导向引入企业定制课程,如BPO呼叫中心定制班、日本通士泰定制班等;职业资格认证课程,如电子商务专业的初级电子商务师认证课程等。同时,以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选修课程体系,构建了公共选修课程组、专业选修课程组、企业定制课程组和认证选修课程组,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等个性需求选修不同的课程,为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开展工程实践特色教材建设

首先以课程教学目标需求为导向选用优秀教材,明确规定优先选用教育部规划教材、近三年内出版的教材、适合课程教学特点及适应学生能力培养的优秀教材;其次以课程建设需求为导向编写出版特色教材鼓励各系结合课程建设需求编写案例化、立体化、系统化教材;最后以高质量教材建设需求为导向打造精品教材,精品教材建设遵循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原则,积极构建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的精品教材网络平台,实现精品教材资源共知、共建和共享。

(五)开展多形式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重视学生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为使学生获得毕业即能上岗的能力,通过与多所企业的深度校企合作,以顶岗实习需求为导向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相关专业学生积累企业实践经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以模拟实训需求为导向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创建了与职业岗位相对应的模拟仿真与真实项目开发环境相结合的实训中心,建设了网络化的虚拟实训平台,在校内建立了基于应用的实验室、基于企业的实验室、基于WEB的模拟实验室,形成了计算机系统实训中心、计算机网络实训中心、嵌入式系统实训中心,按照企业规范化管理和操作流程对学生进行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的实训。

(六)积极开展双师队伍建设

对现有教师队伍采用集中式项目开发培训、导师制、聘请技术专家来学院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具有实践指导能力成为教师职务聘任、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的重要条件之一。同时,以校企合作育人需求为导向提升教师项目开发能力,以“双薪制”聘请企业高水平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通过委派教师赴企业实训以及进行实验室实践技能训练,加强企业工程师与学院指导教师的岗位互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实际项目开发能力。

(七)实施弹性化教学运行管理

1.以学生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灵活组织教学运行,重视实践能力培养,专门设置实践学期。每个学年都包括一个实践学期,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时间安排,提前讲授理论学期的内容,为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提供了基础知识上的准备和时间上的可能。

2.以学生激励需求为导向实施奖励学分和学分互换。对在竞赛中获奖、在职业认证考试中获得证书的学生奖励一定的学分,与多所国外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鼓励学生到企业实习和参加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并采取学分互换的方式记录课程成绩。

3.以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导向在教学管理中因材施教。对入学新生进行英语、数学分级考试,根据成绩划分英语A班(占总人数10%左右)和数学提高班,有针对性、拔高培养;根据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通过面试和考虑英语和数学分级成绩,优选卓越工程师班

4.以教考分离为导向实施课程考核改革。教考分离有着深远的意义,对于教师能促进其注重提升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有利于其端正学习态度,注重过程学习;对于学校有利于形成优良考风、教风、学风。在教考分离的前提下,积极开展课程考核改革,加大了过程考核分数的比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考核,总结与提炼能力考核以及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

二、需求导向型弹性化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点

1.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将“需求导向”理念应用于教学管理,使教学管理从被动适应变为主动引导。

2.弹性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将约束与引导相结合,“刚性”与“柔性”制度相结合,这种刚柔并济的管理制度共同构成了弹性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3.多元化教学组织模式的创新,根据不同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培养需求,将规范与灵活相结合,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组织模式。

4.“四位一体”两级教学管理组织结构的创新。“四位一体”是指学校、企业、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管理,“两级”是指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它们共同构成了立体化的教学管理组织结构。

三、需求导向型弹性化教学管理模式的现实意义

经过前期构思、设计与分项研究,中期探索、重构、调整与实践,后期的总结、结项与交流,需求导向型弹性化教学管理模式终于成功建立与实施,并具备了推广价值。需求导向型弹性化教学管理模式全面应用于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其灵活高效的管理方式、弹性化的运行模式,使之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别敦荣,王根顺.高等学校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温涛.探索构建一体化TOPCARES-CDIO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1,(4).

[3]李帅.基于TOPCARES-CDIO理念的课程考核改革的探索与实施[J].现代计算机,2011,(10).

基金项目:2012年辽宁省教改立项(辽教发[2012]130号)。

作者简介:李帅(1979-),女,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与应用和教育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弹性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偏向”不是好导向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