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该不该放春秋假?

2014-10-27 22:13周卫军
广西教育·D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游玩纲要研学

周卫军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在教学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放假安排。《意见》指出,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按照教育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研学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研学为主的研学旅行体系。(8月21日 新华网)

中小学放春秋假的依据是国务院2013年2月18日颁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目的是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加他们接触自然与社会、开拓视野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学习期间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此前,国内已有一些地方在中小学试点放春秋假,例如浙江杭州市。

每一项政策施行之初,总会引来一片叫好和质疑,有争议都属正常。在笔者看来,中小学实行春秋假制度的好处自不待言,但在现行的工作学习体制下,要让中小学春秋假“放得安心”,还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小孩与大人放假时间不接轨,孩子放假谁来管?给孩子放春秋假,主要目的是让他们多接触自然和社会,保证他们有充足时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但其间的活动谁来管?难道就自然“放养”?虽然说《纲要》提出要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但终究不可能所有家长都在中小学春秋假期间休假吧?因此,在没有家长带领、指导的春秋假期里,所有的研学旅行、社会实践或许较难推行,甚至会加大安全隐患。

二是在当前考评机制下,放春秋假会不会破坏学生学习的连贯性?笔者认为,按学期编排的整体教材与零碎的时间、纷乱的心情都有可能产生矛盾,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长期在一线任教的教师对此应该深有感触:每个双休日结束后的星期一,班主任、任课老师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引导学生“收心”,让他们把分散的注意力聚拢起来,重新回归学习;而到了周末,学生的心又开始放飞出了课堂以外。每周尚且如此,真正实行了春秋假,结果还是有点让人担忧。

三是放假时间的安排如何才算合理?因为放春秋假的前提是“全年放假时间总量不变”,那么一般也就只能采取挤占暑假和寒假时间的办法,而这两个时间段却是一年中最热或最冷的时节,在此期间的学习效果会怎样?结果同样让人忧虑。

所以,尽管放春秋假有诸多好处,但还是应该好好解决以上几个问题。一是必须把放春秋假当做一个社会问题来看待,而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要统筹好大人和小孩的假期衔接;二是要深入改革考评机制,让学生和老师从书山题海中解脱出来,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让学生摆脱海量的假期作业;三是做好放假时间的全局安排,把最适合学习的时间用于学习,最适合游玩的时间用于游玩,让学生以最好的心情、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与放松中去,使春秋假发挥应有的效用。

中小学放春秋假在我国当前还属新鲜概念,我们不能盲目喝彩,也不必急于否定,应该在做好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统筹安排。总之,只有让春秋假符合学生学习、成长的规律,才能最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游玩纲要研学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走,游玩去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小蚂蚁去游玩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女性手游玩家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