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推门督课到开门献课:深植人文化管理理念

2014-11-13 01:06俞霞
江苏教育 2014年20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管理者理念

俞霞

以往每学期开学,学校总以“推门督课”的方式来督促一线教师立足课堂。此举初衷是从上好第一堂课开始,向课堂教学要质量。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不少教师认为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对教师工作的不信任。有教师埋怨:开学工作这么忙,还要提心吊胆随时等待领导“推门”,真是添乱。有的教师干脆以学习教学常规和处理作业为由“婉拒”。

如何激发教师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寻求管理和质量之间的平衡?法国哲学家勒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学认为,管理者和教师之间应该是“相遇”和“帮助”的同伴关系,教师之于管理者,就是“他者”,“他者”的精彩方能成就学校的精彩。这与积极教育的观点不谋而合。于是我们改变以往“推门督课”的做法,将每个新学期的第一、二周定为学校行政及骨干教师“开门献课周”。开学前一天,校园办公自动化系统中挂上“开门献课一览表”,以供教师选择听课。

献课做法一:提供简案。把教师从猛记课堂流程环节中解放出来,使其得以将目光投注到学生,通过学生表现审视课堂得失,改进课堂操作环节。

献课做法二:陈述思想。骨干教师将课堂设计的主要思路及所要体现的教学思想通过“课后微讲座”的形式呈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思想引领的作用,并为教师提供明确的评课方向。

献课做法三:专题研讨。改变“撒网式”的评课方式,集中就某个专题“深打井”,通过反馈学生课堂表现、师生互动状态等课堂生成信息,研讨课堂设计,形成积极教育理念下的典型课例。

献课做法四:辐射推进。献课结束之后还有跟进听课系列,如上门导课,做好青年教师手把手的课堂教学辅导;师徒议课,师徒共同针对某一主题进行议课备课,然后备课组展示。

这一系列举措,体现了管理者对“他者”的尊重、理解、服务。教师一改原先的抱怨、抵触的态度,都自觉、愉快地根据献课表自由选择听课。听课教师有同年级同学科的,有其他年级的,还有其他学科的,无形中实现了学科的融通。此举尤其受到新教师的欢迎。学校这几年招录了近五十名新教师,“开门献课”为他们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指导,促进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常规的落实。三年多的实践,我们不断丰富“开门献课”的内涵,竭力主张骨干教师上积极教育理念课,用行为代替说教,传递思想。

积极教育理念下的学校管理者是独具魅力的教学实践者。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学校管理工作,学科教师是每一位教师的第一身份,只有在学科教学上游刃有余,才能有能力、精力完成教学之外的校务工作。“提供简案”与“陈述思想”相结合,能促使骨干教师始终站在教学业务研究的前沿,做好实践与理论结合的引领。也只有这样,骨干教师的课堂才更有说服力、吸引力,而这种源自于学术研究的吸引能使其他教师不自觉地产生仿学、亲近的意愿。

从“开门献课”的做法延伸开去,我们把“主人翁意识”和“对教师有切实指导”列为部门业务考核内容,旨在将学校行政、骨干教师的业绩辐射开去,影响部门业务团队,进而使全校每一位师生获益。这不仅仅是一种岗位职责意识,更是一种拥有向心力的分享与互助,攀升与双赢。

“开门献课”的推行,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的距离,营造了校园的“积极文化心理场”,体现了学校管理从制度到人文的华丽转身。此外,学校践行的“值周校长”制,为教师量身定制的“阳光俱乐部”“科研快车道”“学科工作室”等,都切实地体现了积极教育下的人文化管理理念。人文化管理于我们不仅是一个口号,一个形式化的点子,更是一个个可操作的行为:值周行政的“一日三巡”,各条线部门的“周小结”“月总结”,帮带团队的“督查日志”等。真正立足教师发展,助力教师成长,蓄积学校正能量,从而推动学校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管理者理念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窗口和镜子
骨干教师在学校科研中的作用
华容将评选100名骨干教师
用心处事
构建五种机制培养骨干教师
折腾人的“骨干教师”
取得员工信任,靠什么?
管理授权的六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