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泽心语·画由心生

2014-11-17 09:05代国娟
山花 2014年16期
关键词:花鸟花鸟画选材

代国娟

姚思敏是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她的花鸟画创作风格明朗,特色突出,在当代中国花鸟画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将结合姚思敏的花鸟画作品,从绘画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出发,多角度的对其花鸟画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探讨,以期为绘画爱好者提供更为宽广的花鸟画可借鉴性创作思维并加深世人对其作品多方面的了解和认知。

姚思敏1957年出生于四川华阳,国家一级美术师,成都画院副院长,是我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她的作品五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尤其参加了“百年中国画展”这样20世纪仅五百余人参加的权威绘画大展。她早年跟随朱佩君先生学习工笔花鸟,之后跟从著名山水画家冯建吴、李文信学习,这样的学习经历使她不但具有扎实的传统花鸟画功底,又能从写意山水画的角度去感悟自然,悉心创作。她的画大多工意参半,花鸟山水兼而有之,画风别致,不论从绘画思想、绘画选材还是绘画造型、绘画笔墨及绘画色彩上都独树一帜。她立足于传统绘画又突破传统局限,她的作品题材丰富,具有浓厚的自然气息,雅俗共赏。她注重绘画深厚的文化内涵,从“文化人”的高度理解和诠释绘画艺术,这使她的作品极具艺术感染力。她的花鸟画古朴典雅,无论是绘画风格还是绘画技法她都不断创新求变,其作品在深厚的传统意味中透漏着浓烈的个人风格和时代气息。

姚思敏花鸟画的绘画思想内涵

姚思敏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关照自己的艺术创作,她十分注重绘画的思想内涵,她“思维清晰缜密,对于生活和艺术中的是非、善恶、美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几乎是直觉的分辨力”,她的作品充满人文主意的美感,感人至深。她关注自己的内心,在她看来,绘画相当直接地反映了画家对生活、对艺术、对人生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她从自己的角度去发现大自然的美,并把这种美日益升华,加以提炼,最终生动的表现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她作品中的各物象不是单纯造型准确的死板符号,而是倾注了画家内心感情的生动艺术结果。她认为大自然中“一是自然,二是人文”,作为画家不但要发现其中的自然美,更要以“文化人”的心胸去关照和体会其所蕴含的人文美,要用心去发现大自然中或平凡,或微小的感人事物。如她的作品《艳阳》,画面以常见的向日葵为题材——一片绚烂的向日葵,金黄灿烂而气势磅礴、纷繁成阵。这与很多画家所画的庭院中挺拔秀丽,摇曳生姿的向日葵完全不同,它洋溢着画家对向日葵这种常见植物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激情饱满的画面充斥着画家强大的艺术创造力。这种独特的绘画风貌正是姚思敏对于常见自然投入自己切身感悟的真实写照,它的感悟来源于姚思敏一次在新疆写生,在翻越一个山坡后,突然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金灿灿的、气势庞大的向日葵,这种花扑面而来的气势带给她的是一种全新的、震撼心弦的灿烂感、成熟感,由此形成了作品《艳阳》的独特艺术构思。又如她的作品《苍茫天地间》,画面近景、中景长满白色苍老的白杨枯树,枝干相互穿插,倔强地弯曲向上,一条河流若隐若现地迂回于树丛背后,远处一片白茫茫的雪山,画面苍苍茫茫,在那一刻时间仿佛被停滞凝固,给观者很强的历史感。这幅作品的灵感则来源于她在四姑娘山写生返回途中所见生于一片湿地上的枯树林,在那片背后是雪山的湿地前,姚思敏感悟到的是一种历史的久远——人只是过客,匆匆来去,只有那片广博的枯树林才是湿地的主人,它们就站在那里,并且永远站在那里,不可替代,她感受到了自然力量的伟大和人的渺小。那片湿地不知迎接过多少来来往往的画家,人们在它面前唏嘘感叹之后,上车走远,只有姚思敏把这种美存在心间,等待它们慢慢发酵,在时机成熟的那刻以笔墨形式把自己的感悟倾泻于纸上。姚思敏说过,绘画要:

“忠实于自然,忠实于自我。这个自然并非自然界之自然,还包括了一切自然规律;这个自我也并非静态而狭隘的自我,而是发展变化中的自我”,这就是引起广泛时代共鸣的姚思敏主意宣言,她的艺术作品正是这种“主意”的完美诠释,她以博大的胸怀和文化内涵表达自我对自然的真切感受,她的艺术作品本身就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充分表达。

姚思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1.独特的选材

品读姚思敏的绘画作品就会发现,她早年作品以花鸟题材为主,题材清晰明确,如作品《清音》,万叶丛中一只小鸟悄然立于枝头,画面中间一道缥缈的白色雾气横贯左右,意境清新隽永。画面以完全传统的工笔技法来表现,充满诗意。而之后的她的作品选材面貌丰富,很难把她作品的选材列入某个画种,一幅作品中往往有山水又有花鸟,似山水又似花鸟,很难简单界定。这首先跟她的学习经历有关,她早年跟随著名工笔花鸟画家朱佩君学习传统工笔花鸟,后又得到著名山水画家冯建吴和李文信的悉心指导,所以在她的绘画意识里,既有花鸟画的选材的严谨又有山水画选材的磅礴。其次,她热爱生命,热爱自然,她生活在成都这个众山环抱的天府之国,利用空余时间,她经常去“转山”,山中的树木、鸟兽、瀑布、云海、山涧都深深感动着她——山水也好,花鸟也好,她都喜爱,在绘画选材中都欲罢不能,不忍割舍,于是乎她干脆把花鸟和山水结合在一张画中表现出来。她在巴蜀深山中找到了泉瀑幽涧、山林小鸟的四位一体组合,在题材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她的作品《秋》画面选材宏大,以一片漫山金黄的秋山野林为主,层次错落、色感凝重的山林上几只白色小鸟横空飞过,画面波澜老成,生动灵运。而作品《山涧》则小情小景,充满诗般意趣。画面中,一条山间小溪从野山深处静静流淌开来,溪水时明时晦,有的地方反射天光干净透亮,有的地方被山石植被投射倒影变化多端,山溪两边满是大小错落的岩石,石上树木丛生,枝叶穿插,交织一体,一只白色小鸟站在枝头,似在忘我歌唱,似在静心聆听。画家以高度的艺术灵敏度把握了自然中所见一幕,幽涧林鸟跃然纸上,画面山水和花鸟完美结合极富美感。正如石涛所说:“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姚思敏花鸟画选材宽泛,一切她认为是美的物象都能被整合之后进入画面,她笔下清潭鸟趣与深壑幽谷相结合,令人耳目一新。

2.生动的造型

姚思敏的花鸟画造型注重从传统花鸟画和山水画造型中吸取养分,她有扎实的传统花鸟画造型功底,又由于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她可以根据画面表现的需要,大胆摆脱中国传统的造型手法,她的绘画造型生动,装饰性和可读性极强,意趣盎然。如作品《绿荫》,画面表现了夏日树木成荫的枝头几只小鸟嬉戏成趣,十分准确地表达了夏日叶影幻彩、小鸟歌韵的意境。画中树木造型夸张,树木枝丫伸展向四面八方,枝叶苁蓉繁茂,随意中又见严谨,枝叶和树干相互交叉,星星点点不可分隔,三只肥嘟嘟的小鸟站于枝头,画家刻意忽略了小鸟头部和身体的真实比例关系并简化小鸟一些细节结构,着重表现了鸟身体的圆润感,惟妙惟肖的造型跃然纸上。在姚思敏创作的大量绘画作品中,花鸟造型丰富,绝少雷同,每一幅画都以不同的视角和造型力求画面形神兼备。在作品《红叶谷》中,她充分发挥中国画造型的表现力,强调了树木在画面中的张力,重墨的枝干极力交叉叠错,在白色云雾形成的空白衬托下,三四只鸟雀或飞或歇,鸟的造型概括简约,姿态各异,画家着重刻画鸟的整体形态,树木造型张扬至极,而小鸟造型简约之至,一繁一简,鲜明生动,相映成趣。endprint

姚思敏在绘画造型上不断追求属于自己的风格,她没有完全参照别人的规范去画,正如孙克先生所说,她的造型“样式不但古人那里没有,就是朱佩君、李文信先生或冯建吴先生那里也没有”,她以自己的坚定和执着塑造着自己心中的繁花鸣禽,山泉飞瀑,画面诗情画意,不拘一格。

3.洒脱的笔墨

在近三十年的绘画创作中,姚思敏的笔墨既立足于传统,又勇于创新,不论是前期的工笔花鸟还是之后的工兼写画风都是如此。她深知,中国画要求的不是如照相术般的完全真实再现自然,而是要通过中国画独特的绘画语言来表达艺术家对自然的独特个体感受,她认真观察自然,用心感悟,在自然中提取了丰富的适合自己创作所需的笔墨元素。她的笔墨语言是独特的,画面善于用苍劲老辣的浓墨勾勒画中物象的主要结构,这种主要结构可能是画面中的花朵、树枝,也可能是山石、房屋,她的用笔醇厚凝练,笔形变化惊人丰富,这种极具中国画笔墨特色的用笔形式构成了她画面最基本的笔墨元素。如作品《花开时节》,画面繁花似锦,线条繁复流畅,她把传统的笔墨技法与现代中国画的肌理制作手法自然融合,花头和枝叶用笔完整统一,每一个小局部笔墨都丰富多变,斑驳陆离,在她所刻画的花丛中,枝叶和花朵的用笔令人难以捉摸,有的笔形清晰明确,有的笔形分不出来龙去脉,交织成浑然一整体,在纷纷繁繁的用笔中,笔法令人叹为观止。元代倪瓒说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姚思敏花鸟画的用笔正是符合了这种“逸笔”的审美状态,她画面中的点线随意轻松,近观交织错综、纷繁热烈,远观结构紧密、整体强烈。在这种绘画用笔中,我们看到了姚思敏深厚的传统用笔涵养,它扎根于传统笔墨却又与传统笔墨有着很大的区别,这种用笔个性鲜明但又十分符合自然界的真实规律,它是传统笔墨与当代新观念、新手法、新材料相结合的结果,为我们展现了笔墨强大的表现力和构建空间,很大程度推动了现代花鸟笔墨的新发展。

4.精到的设色

姚思敏花鸟画的设色是独特的,她打破了传统花鸟画的设色习惯,画面很少仅以黑白水墨完成,她将花鸟画的水墨多变性与西方油画用色的单纯性相结合,画中往往使用大量色彩,这些色彩或与墨调和形成彩墨之后用于画面,或直接使用,真正做到了“墨不碍色、色不碍墨”的墨色互补设色效果。如作品《硕果累累》,画面以工兼写,表现了一组果实累累的向日葵,画中作者主观处理,对色彩进行了高度概括,她淡化了向日葵固有的金黄色花瓣,整幅画面以赭石暖色为主,不论叶子还是花瓣、花盘,色彩都呈现出深秋的丰收颜色。其中花盘以赭石和墨色相互撞色,花叶和枝干以赭石、墨色通过各种不同比例相互调和,每寸画纸所呈现的色彩都浓浓淡淡,复杂多变,形成纯净含墨较少的色彩和含色较少的水墨互相融合撞击的细腻色彩变化。彩墨的运用固然不是她的创造,但把彩墨和水墨协调糅合,形成带彩色意味的水墨效果确是姚思敏绘画的设色特点。又如她的作品《山水之间》,画面色彩则主要运用藤黄色,表现了瀑布与树木相互交叠,生气勃勃的自然景象,画幅色彩亮丽纯净,厚重鲜明的藤黄色点与灵巧多变的墨线巧妙组合,这些藤黄的色点有些根据墨色勾画的具体叶形绘画,有些则像没骨花鸟画设色一样,一个色点就是一个具体的树叶形状,只需要少量或根本不需要墨线作为物象形体的提醒,自成造型。这样的色彩运用既突出了所画主题,又展现了色彩的可观赏性,使画面色彩层次分明又毫不落俗套。姚思敏这种灵活多变又特色鲜明的设色风格,既具备专业画家复杂的绘画技巧难度,又符合重视情感特征和形式意趣的绘画艺术表现手法,这也是姚思敏绘画作品耐人品读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结

总之,姚思敏以独到的人文精神和女性特有的细腻观察体味自然,她执着于自己的艺术思考,先破后立,她有自己独立的艺术见解,她的画面清新流动,自成一家,她笔下的树木、鸟雀、山石、溪流无不凝聚着画家的主观情思,流露着画家对自然的真挚情感,正所谓“不装巧趣而情趣自生,不弄玄虚而风流自得”。她始终坚持自己对艺术的思考和探索,所创新的绘画语言是民族特色和传统美学的完美展现,时代气息浓郁,她的花鸟画是源自画家内心真诚的感悟结果,在当今画坛影响至深,也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endprint

猜你喜欢
花鸟花鸟画选材
写意花鸟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花鸟卷
花鸟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