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生态移民地区社会稳定评估研究

2014-11-24 06:42范建荣刘学武
关键词:宁夏一致性移民

聂 君,范建荣,刘学武

(1.宁夏大学 西夏学研究院,宁夏 银川 750021;2.北方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3.宁夏大学 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宁夏 银川 750021)

宁夏生态移民①工程使南部山区贫困人口集中向中北部地区转移,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同时,也逐步扭转了“南贫北富”的不均衡局面。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与重新整合,也给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建立健全社会稳定评估指标体系,预防和化解各种社会风险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已形成一些独具特色的社会稳定评估指标体系,如仇立平的上海市社会稳定评估指标体系[1],柳长兴的重庆市社会稳定评估指标体系[2]等。这些研究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但它们多建立在特定研究背景下,因此不具有普遍适用性。而且其主观指标选取的随意性较大,评估方法可操作性较差,指标体系科学性有待提高。本文正是基于生态移民背景下,移民社会在“解构-整合”过程中存在的不稳定性,构建社会稳定评估指标体系,并给出可操作性较强的评估方法,为社会稳定的监测、预警提供有效工具,以促进宁夏生态移民地区的稳定发展。

一、宁夏生态移民地区社会稳定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紧迫性

移民安置初期,原有的社会体系解构,新的社会规范秩序尚未形成,移民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的过程中,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表现为移民在利益关系与价值认同上的多样化、碎片化,严重影响生态移民地区的社会稳定发展。

从社会整合角度看,社会整合主要包括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和社会价值三个层面的重新整合[3]。在生态移民地区的社会关系中,要注意贫富关系、民族关系和干群关系的整合,移民过程中这些关系的变化往往与多种社会矛盾和冲突存在重要关联。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移民从社会职业阶层的底部向上移动,逐渐渗透到其它职业阶层,职业的多样化导致移民收入水平的分化,而强势群体对资源的控制又加重了贫富差距。民族问题是关乎社会稳定的重大现实问题。“分散搬迁、组合建村”的安置原则使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移民在同一村落内比邻而居,呈现混杂居住的格局。但由于回汉民族②在文化或历史方面的原因,彼此间较难适应,关系也不很亲密,民族冲突偶有发生,虽然这并非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但若不及时加以调适,极易导致冲突的升级扩大[4],造成移民社会的动荡或动乱。事实证明,干群关系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社会的稳定。在目前生态移民地区的社会管理中,移民自我管理能力弱与政府放权于民的矛盾以及移民自我管理需求增长与政府管理权力扩张的矛盾,使干群关系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移民对政府作为以及干部作用表现出某种程度的不认可、不信任,导致社会关系紧张。生态移民政策实质上是一种对资源进行重新分配的社会制度,移民社会制度的制定涉及到户籍、住房、医疗等系列问题。移民社会能否很好地整合,关键在于管理者对这些社会资源的配置能否满足移民的现实需求与预期愿望。为了实现社会整合,帕森斯特别强调对人们的需求的配置,也就是要在“正常条件”下降低人们对社会和非社会物品的追求和索取的不现实程度,直接参与分配的大多数人的要求不超过他们的可操作的实际获得,否则,社会就会产生普遍的被剥夺感、压力感和不满意感,还会产生以社会侵犯为特征的社会互动模式和不良整合[5]。那么,生态移民这一精心设计的制度很可能是高度不稳定、不可维系的。通过法律规范控制与合理资源配置可以将政治、经济层面的分化予以整合,但缺乏文化层面整合的社会依旧是分裂的,并潜藏着社会危机。移民社会亟需一个大家认可的共同价值,它可以是经济目标、宗教信仰抑或伦理道德。移民社会价值的分化无疑是社会冲突与失范的重要根源,如何使移民的精神状态与维持社会稳定所必须的价值保持一致,并将共同价值内化于移民行动之中,是移民社会整合必须重视的问题。

从社会冲突角度看,移民社会不可能成为一个乌托邦式的社会,社会冲突是客观存在且不可避免的。现阶段,生态移民地区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上升期,各种资源在不断的流动和分配,利益格局始终处于动态调整中。在这样一个资源流动性强,资源占有又缺乏有效控制和监督的社会,强势群体对资源的侵占或控制无疑会损害他人的利益。当前,移民社会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对资源分配进行约束,资源稀缺的现实无法改变,继续向强势群体一方流动以致利益格局失衡,进而导致社会冲突的增加。同时,如果缺乏群体内在组织性或群体成员情绪得不到及时合理调控,利益受损群体争夺分配权威的竞争以及对分配制度正当性的怀疑,极易引发严重的社会冲突。科赛的社会冲突功能理论认为,负面情绪的释放和意见表达渠道的通畅可以有效降低社会冲突发生的几率与强度。因此,赋予移民自由表达诉求的权利,提供畅通的表达渠道是维持移民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6]。

从社会公正角度看,平等主义不仅要求在收入与财产分配上的平等,还要求人们在各种权利与机会上的均等化。各种权利与机会配置的不公平及收入与财产分配的两极分化,必然导致社会分裂。但某些时候,即使移民的起点是公平的,发展过程是公平的,但只要结果是不平等的,就会让移民产生社会是不公平的心理感知和判断,他们对不公平社会环境表达的不满最容易破坏社会秩序,引起社会的动荡。当然,这种平等只能是相对而言的,绝对的平等是不存在的,甚至是有害的。社会实践证明,过大或过小的分配差距都会损害社会的整体效率,因此,移民社会的公平应该是分配差距在合理限度之内的公平,而社会公平感也可以保持在较高水平。

当前,宁夏各级政府已经建立起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在制定出台前予以风险评估,这是从微观层面对社会稳定问题的专项评估,而社会稳定评估是从宏观层面去观察、分析社会稳定问题[7]。因此,及早在生态移民地区建立社会稳定评估指标体系刻不容缓。

二、宁夏生态移民地区社会稳定评估体系主观指标的筛选

社会稳定评估指标体系是一个全面系统的体系,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各种指标难以计数,不可能全部纳入评估指标体系。就客观指标而言,其普遍性决定了在运用过程中基本上不存在地区的差异。就主观指标而言,因时因地因人会有较大不同。人既是社会稳定的直接建设者,也是社会稳定的直接破坏者,所有影响社会稳定的其它社会因素都是通过人来实施的,所以只有了解个体的态度和行为,才可能准确分析社会形势,敏锐地辨识社会不稳定因素[1]。但研究者往往根据个人经验选取主观指标,随意性较大。本文将移民的心理感知划分为九大类,来反映移民社会稳定的总体态势,并将其细化为更多微观感知因素,依靠时效性较强的数据,以回归分析的方法从众多微观感知因素中筛选出一些重要因素作为评估指标体系的一部分,以提高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一)模型选择

本文利用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宁夏生态移民地区社会稳定认识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其中,因变量是社会总体安全感、公平感、满意感、冲突感、压力感、信任度、适应度、认同度及政治总体透明度,它们都是二分类变量。在模型中,我们设强感知(如社会总体安全感中,比较安全与非常安全就是强感知)的概率为P,反之,其概率为(1-P)。logistic 回归模型如下所示:

(二)变量说明

本文将原始问卷中的选项进行了量化。自变量的四个选项按程度不同,分别以1、2、3、4 赋值。对因变量,在问卷原始选项进行了合并处理并赋值,从而转化为二分类变量,如表1 所示。其它因变量和相应自变量赋值方法与其相同。

表1 logistic 模型中变量描述性说明

(三)社会稳定认知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通过将因变量与相应的自变量一次性代入logistic 模型中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表2。

表2 logistic 模型检验分类表

如表2 所示,本文分别做了九次回归分析。B 值是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系数,其正负表示因变量与自变量的正负相关关系。Sig 值又称P 值,表示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显著程度,当P 值小于0.05 时,表示该自变量对因变量产生显著影响。以上回归分析中,共有17 个自变量的P 值小于0.05,本文将这些自变量全部纳入社会稳定评估指标体系。

三、宁夏生态移民地区社会稳定评估指标体系基本框架的构建

一个完整且科学的社会稳定评估指标体系,除了包含反映移民心理认知与判断的主观指标外,还需要与若干客观数据进行关联分析。通过借鉴仇立平、柳长兴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宁夏生态移民地区的实际情况,本文筛选了一些客观变量,作为社会稳定评估指标体系的客观指标。

表3 宁夏生态移民地区社会稳定评估指标体系

城镇登记失业率和贫困人口比率是社会不稳定在经济上的表现,其比率越低,社会就越稳定。刑事案件发生情况是反映社会稳定的最敏感的指标,这一指标与社会稳定呈负相关关系。上访是一种比较直接激烈的利益表达方式,也是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其发生率越高,表明社会越不稳定,而上访的接访率越高,越能缓解社会紧张,维护社会稳定。官员腐败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立案率越高,越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基尼系数越大,说明收入分配差距越大,越容易引起移民的社会不公平甚至仇富心理,对社会稳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养老、医疗保险可以说是目前生态移民地区最突出和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通过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率两个客观指标来反映社会再分配的状况,其覆盖率与社会稳定成正相关关系。恩格尔系数可以直接反映移民生活水平,是影响社会稳定的直接经济因素,该指标与社会稳定成反比。根据各指标的相关程度及隶属关系,本文将所有指标做了分层处理,如表3 所示。

现阶段,宁夏生态移民地区仅有一个成建制的移民县——红寺堡区③,其它生态移民安置区多以乡镇或行政村的形式分布在其它县、市等。鉴于有些指标只有县级及其以上单位才会涉及,因此,这一指标体系适用于成建制的生态移民县区、或者是回族生态移民占三分之一以上人口的县、市。

四、基于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估法的社会稳定评估

在现有社会稳定评估方法中,用线性模型计算社会稳定总体水平最为常见。虽然这种评估方法便于使用,但存在明显缺陷,即可操作性不强,评估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关键问题就在于评估指标无量纲化和权重确定两方面的缺失及不合理应用。首先,在评估指标体系中有主观和客观两种指标,它们的赋值及单位往往不同,因此无法直接将其带入评估模型进行计算,必须通过数学变换来消除原始指标量纲的影响;其次,指标权重的确定多采用德尔菲法,这是典型的主观赋权法,是通过将专家的主观思维量化,并通过一致性检验来确定指标权重,这类赋权法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干扰。针对线性模型评估的不足,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就非常适合社会稳定的评估。该评估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无需考虑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问题,但不足之处在于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时,传统1 ~9 标度法容易导致评估结果不够客观、准确,而且在一致性检验时很难得到“满意的一致性”。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存在的不足,本文对其做了适当改进。该评估方法主要包含六个步骤:

(一)确定评估对象因素论域

社会稳定的评估指标有27 个,分别是c1,c2,…,c27,它们构成了一个评估指标的优先集合:U={c1,c2,…,c27},表明从这27 个方面对社会稳定进行评估。

(二)确定评语等级论域

评语集是评估者对被评估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总的评估结果组成的集合,用V 表示。本文将社会稳定的评估结果划分为四个等级:“很稳定”(v1)、“比较稳定”(v2)、“不太稳定”(v3)、“很不稳定”(v4),其评估结果的集合为V={v1,v2,v3,v4}。V 就是对社会稳定所做的单因素模糊评估。

(三)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在构造了等级模糊子集后,就要逐个对被评估对象将每个指标{c1,c2,…,c27}进行量化,确定从单个指标来看社会稳定对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R),进而求得模糊关系矩阵。表3 准则层所属指标的模糊关系矩阵为

准则层所属指标的模糊矩以Rbh(h 为准则层各准则排序,h=1,2,…,15)表示,rko(k 为指标层各指标排序,o 为评估结果的等级数)表示社会稳定从指标ck来看对vo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

(四)确定评估指标的权向量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如表3 所示,本文将社会稳定水平这个一级指标分解为15 个不同的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下又分解为27 个三级指标,从而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逐层支配关系,构成一个递阶层次结构。

(2)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设某层有n 个因素,把n 个因素对上层某一目标的影响程度排序。用aij表示第i 个因素相对于第j 个因素的比较结果,全部矩阵用A={aij}表示,A 称为比较判断矩阵。以下是表3 准则层的比较判断矩阵,n=15。

传统的1 ~9 标度法简单明了,但缺点十分明显。据调查,人们对“差不多”、“稍优”、“优”、“甚优”和“极优”的期望值分别是1、1.30、1.77、2.40、3.63,1 ~9 判断标度系统与人们头脑中的实际标度系统并非一致,并且,这种非一致性有可能破坏最后的方案排序优选[7]。因此,在社会稳定水平评估问题上建议采用10/10 ~18/2 标度法构建比较判断矩阵。

(3)层次单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层次单排序是确定某层各因素对上层某因素影响程度的过程,其影响程度用权重表示。本文建议通过和法求出比较判断矩阵A 的最大特征向量λmax及对应的特征向量W,经归一化后即为各准则层对目标或各指标层对某准则的排序权重向量。

专家给出的比较判断矩阵不一定具有满意一致性,在计算出最大特征向量后,必须做一致性检验。CI 是衡量不一致程度的数量指标,称为一致性指标,公式为,要衡量比较判断矩阵是否达到了“满意的一致性”,采用一致性比例做检验,RI是n 阶比较判断矩阵的平均一致性指标,通常认为CR<0.1 时,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否则应对其进行调整。但如果不能通过一致性检验,就要重新构造比较判断矩阵,这显然违背了专家判断的初衷,影响到指标权重的客观性。为了保持专家们的初始判断,使指标权重尽量客观真实,运用迭代法是比较有效的途径[8]。以准则层为例,如果CR >0.1,就需要构造一个完全一致性矩阵。

用公式A(2)=tA+(1-t)A(1)进行迭代。

A 为10/10 ~18/2 标度法下的比较判断矩阵,A(1)为不满足一致性检验后构造的完全一致性矩阵,t 取0.9,A2为迭代后的矩阵。经过第一次迭代后,对矩阵A2进行一致性检验,如果不满足一致性检验,则继续迭代,直至满足一致性检验为止。如果满足要求,则将相应的特征向量归一化,得到的向量就是最终的排序权重向量,记为Wa=(wb1,wb2,…,wbh)。各指标对所属准则的权重向量记为Wbh' = (wc1,wc2,…,wck)。这样做的另一个优点就是避免了传统层次分析法需要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的麻烦。

(五)合成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

对社会稳定的模糊评价,就是将评价指标集合U这一论域上的一个模糊评价因素权重W 经过模糊关系R 变化为评价结果集合V 这一论域上的模糊集合D。根据上述模糊关系矩阵和指标权重,社会稳定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

第一级评判:

归一化处理后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D' =(d'1,d'2,…,d'n)

(六)模糊综合向量评价结果分析

据D'可知:宁夏生态移民地区社会稳定隶属于v1(非常稳定)的隶属度为d1',隶属于v2(比较稳定)、v3(不太稳定)、v4(很不稳定)的隶属度分别为d2'、d3'、d4',若d1' +d2' =0.5,可以综合判断社会稳定情况是比较好的。

若要将模糊向量单值化,通过一个数值来体现综合评价的结果,那么可以通过适当赋值并采用加权平均原则对向量D'进行综合,即可得到评估值。

比较而言,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可操作性强,评估结果更加准确、客观,但实际操作中可能还会出现一些问题。今后我们将利用数据对这一评估指标体系及方法进行实际操作,对评估方法做进一步的验证和修改,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偏差测量,修正评估结果,提高社会稳定评估的公信力。

五、宁夏生态移民地区社会稳定评估体系的运行与操作

当前,宁夏生态移民地区正处于社会整合的关键时期,面对急速转变的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的嬗变不可避免,移民的各种社会心理感知时刻发生着变化。这些移民心理感知表现作为社会稳定表征的一部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社会稳定的状态。结合移民心理感知的主观指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指标,构建起社会稳定评估指标体系,在社会稳定评估小组的领导下,通过移民地区政府有关部门及学术调研机构的合作,对评估指标进行调研、监测,测算出社会稳定的水平,并反馈到生态移民地区各级政府,从而影响政府宏观政策的制定,以利于生态移民后续安置工作的开展,促进移民社会的稳定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社会稳定评估指标体系是一个动态体系,所包含的内容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变化,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必须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新数据及评估指标,以保证评估体系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图1 宁夏生态移民地区社会稳定评估体系认知与评估工作运行的框架

图1 为根据上述分析而建立的宁夏生态移民地区社会稳定评估体系的认知与评估工作运行的框架。

注 释:

① 广义的生态移民包括吊庄移民、扶贫扬黄工程移民和生态移民。

② 回族和汉族移民占到宁夏生态移民地区移民总数的99%以上,所以民族关系主要是回汉关系。

③ 回族生态移民占全区人口60%以上。

[1]上海社会稳定指标体系课题组.上海市社会稳定指标体系纲要[J].社会,2002(12):10-11.

[2]柳长兴,秦 琴.经济高速增长与社会转型背景下重庆市社会稳定指标体系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1(2):97-103,97.

[3]李培林,陈光金,张 翼,等.中国社会稳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4,13.

[4]束锡红,聂 君.西部地区社会稳定的实证研究[J].民族研究,2012(5):31.

[5]姚成林.中国社会稳定评估体系的构建论纲[J].法学论坛,2011(4):87.

[6]段跃芳.创新水库移民补偿与安置模式的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

[7]张晨光,吴泽宁.层次分析法(AHP)比例标度的分析与改进[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2000(6):86.

[8]冯朝军.层次分析法的改进及其在经济评估中的应用[D].桂林:桂林工学院,2007:26-30.

猜你喜欢
宁夏一致性移民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宁夏
宁夏煤电博弈
签证移民
宁夏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