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峡工程时代”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4-11-24 06:42青,谌
关键词:三峡库区职称学历

夏 青,谌 凯

(三峡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体育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职业生涯中,秉持终身教育的理念,持续进行体育教育专业训练,汲取体育教育专业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素养,使自己与体育事业的新发展始终保持动态适应,从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成长为一名优秀体育教师乃至体育教育家的专业成长过程。

三峡库区包含了长江流域因三峡水电站的修建而被淹没的湖北省和重庆市所辖的部分区域。对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个人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的研究,有利于了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及产生原因,寻找促进三峡库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对提高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三峡库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库区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以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为研究对象,三峡库区主要包括湖北省宜昌市所辖的夷陵区、秭归县、兴山县、恩施州所辖的巴东县,重庆市所辖的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开县、万州区、忠县、涪陵区、丰都县、武隆县、石柱县、长寿县、渝北区、巴南区、江津区及重庆核心城区。

2.研究方法

在研究中,首先采用文献法,围绕研究主题,通过中国期刊网获得了2003年以来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近80 篇,同时阅读了大量教育学、体育学、科研方法等方面的相关书籍,并通过互联网收集了与研究有关的资料信息,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分析。其次,本研究采用调查法,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从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中共抽取2000 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中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各县、市、区教育局统一组织教研活动的机会进行问卷发放,由笔者和发放委托人现场讲解填写要求,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2000 份,回收问卷1800 份,有效问卷1719 份,回收率、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和95.5%。最后,采用统计分析法,运用SPSS13.0 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处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根据研究的需要,以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构成情况来反映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现状,这是了解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现状的重要依据。

(1)年龄结构

从表1 可以看到,40 岁以下的教师占48.3%,其中30 岁以下只占13.2%,可见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中一半以上是中年人,青年教师比例较低。这种情况表明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还需加强补充新鲜血液,优化队伍年龄结构。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青年人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生存现状并不乐观,很多人没有选择进入或长期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

表1 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年龄结构情况

(2)学历结构

从表2 可以看到,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占47.7%,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仅占0.2%,从小学到高中,高学历教师的比例逐步提升,分别是42.3%、45.6% 和80.5%,表明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中高学历教师偏少,小学、初中的高学历教师比例与高中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表2 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结构情况

(3)职称结构

从表3 可以看出,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初、中、高级职称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1.5%、56.9%和11.6%,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状况,高级职称比例最低,数量偏少。并且,在职的体育教师之中还没有特级教师,究其原因,一是划给体育教师的特级职称指标有限,另一方面是晋升特级职称所需具备的条件高,尤其在学历和科研方面的高标准使教师们可望而不可及。

表3 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称结构情况

2.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态度分析

(1)对本职工作喜爱程度

从表4 可见,有87.1%的体育教师选择了对本职工作“比较喜欢”程度及以上,仅有2.0%选择了“不喜欢”(包括“不太喜欢”和“极不喜欢”)。从30 岁以下至51 岁以上不同年龄段的体育教师对本职工作喜爱程度分别为89.9%、87.6%、62.3%和83.2%,其中,30 岁以下所占比例最高,41 ~50 岁阶段最低,为62.3%,到了51 岁以上时上升到83.2%,选择“不喜欢”程度30 岁以下为3.5%,51 岁以上阶段为0.6%。究其原因,年轻教师刚刚参加工作,积极性高,有激情,表现欲强,对工作喜爱程度较高;中年教师受待遇不高、工作量大、家务繁重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产生了职业倦怠,对教师职业的喜欢程度下降明显;高龄教师面对高速更新的知识、技术的时候,显得力不从心,有点跟不上形势,但长期从事该职业,产生了一定的感情,所以喜爱程度有所上升。

表4 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本职工作喜爱程度的调查结果

(2)坚守工作岗位的想法

从对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坚守工作岗位的想法调查(见表5)中可以看出:86%的教师选择了坚守岗位,12.9%选择了择机离开,1.1%选择尽快离开这个职业。择机离开的教师中,30 岁以下和31 ~40岁占的比例最高,分别是15.4%、19.1%,是择机离开中的大部分。同时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坚守岗位的比例在不断升高,选择离开的在逐渐减少,这种情况一方面表明目前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尤其中青年教师的想法比较多,思想波动较大,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思想教育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体育教师工作艰辛、待遇低,很多人虽然喜欢体育教师这个职业,但对本职工作的现状不满意。

表5 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坚守工作岗位想法的调查结果

3.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知识水平与继续教育水平分析

(1)体育专业知识水平

通过表6 可以看出,中专、大专、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较好(包括比较好和非常好)掌握专业知识的比例为56.4%、60.8%、83.8%和100%,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明显强于中专和大专学历的教师,说明学历越高,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越高。同时可以反映出96.3%的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都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训练,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比较肯定和自信,以前那种中学毕业教中学、民办教师充数的落后状况得到很大改观,这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表6 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掌握体育专业知识的调查结果

(2)普通文化知识水平

从表7 可以发现:认为掌握普通文化知识非常好的占7.0%,比较好的占50.8%,一般的占38.2%,比较差的占4.0%。并且表现为学历越高,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掌握越好,教师基础知识的储备水平越强。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人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他所掌握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因此,专业化的教师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很好地掌握文化知识,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表7 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掌握普通文化知识的调查结果

(3)对继续教育必要性认识

在对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必要性调查中(表8),有41.8%认为非常必要,有44.3%的教师认为比较必要,并且学历越高,教师对继续教育必要性的认识程度越高,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分别达92.6%和100%。从总体上说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态度还是非常积极的。

表8 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必要性认识情况的调查结果

通过以上对知识水平与继续教育水平的分析,目前三峡库区大多数中小学体育教师体育专业知识水平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而且学历越高,掌握程度越高,对知识更新的需求也越高,更能清醒地认识到继续接受教育的必要性。他们认为,如果不坚持自觉的学习和知识更新,将很难适应今后不断发展的教育要求。

4.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分析

(1)教学能力

从表9、表10 分析得出,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在编制教学文件能力方面,有11.0%的教师认为自己非常强,62.9%的教师认为自己比较强;在课堂组织能力方面,有23.9% 的教师认为自己非常强,62.7%的教师认为自己比较强。可见,教师对于课堂组织能力的自信度比编制教学文件能力要高。

表9 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编制教学文件能力的调查结果

表10 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课堂组织能力的调查结果

随着教师职称逐渐增高,编制教学文件能力自认为强(包括非常强和比较强)的比例依次对应为60.9%、78.0%和88.5%;课堂组织能力自认为强(包括非常强和比较强)的比例依次对应为80.2%、88.5%和94.5%。随着教师年龄逐渐增大,编制教学文件能力自认为强(包括非常强和比较强)的比例依次对应为66.1%、70.7%、76.8%和79.9%;课堂组织能力自认为强(包括非常强和比较强)的比例依次对应为77.4%、85.4%、89.3%和92.4%。可见,教师的教学能力随着职称的增高、年龄的增长呈增长趋势。

(2)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表11 的调查结果显示: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利用过(“没有”用过的除外)网络信息资源的教师占95.4%,可见利用网络获取教学相关信息、知识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能够很好地挖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但“经常”利用的教师百分比随着职称和年龄的增高而降低,表明年长、职称高的体育教师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不及年轻教师充分。

表11 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情况的调查结果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第一,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取决于内在因素,但外在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根据辩证唯物观,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促进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因主要有教师的体育专业知识水平、普通文化知识水平、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但所在学校是否重视、生活待遇、工作环境和条件等外在因素会影响教师对本职工作的喜爱程度、坚守工作岗位的想法和对继续教育必要性的认识。

第二,体育教师主观上有专业发展的愿望,但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其举步维艰。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均是新课改的参与者和实践者,他们基本上对新课程改革持支持态度,同时也希望在改革中有所贡献,但由于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及其他外在条件的限制,虽然其专业发展已经起步,教育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教育教学反思意识、终身学习意识也在不断加强,但由于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繁重,继续教育培训形式重于内容,职称晋升竞争激烈,专业普遍不受重视等等现实状况,导致相当部分的体育教师自身的进取精神下滑,职业倦怠感和低效能感较重,专业发展进程相对较慢。

第三,体育教师整体上对专业发展持积极的态度,但部分教师的消极心态比较严重。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是绝大多数三峡库区体育教师的职业愿望。然而,面对新课程改革中课程标准的缺失,不少体育教师在选择教育教学内容时常常感到茫然和力不从心,难以跳出传统体育教育教学的模式,特别是在开发新的体育教学资源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与此同时,现代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体育教师对此很不适应。此外,新体育课程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进行理论研究,用理论指导实践,但许多体育教师习惯了运动场上蹦蹦跳跳,要他们静下心来搞研究无异于赶鸭子上架。

2.建议

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强烈呼唤。为了切实提高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性、实效性,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进一步优化体育教师的队伍结构。按照“结构决定功能”的逻辑,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结构既是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体育育人功能的条件。针对三峡库区体育教师队伍结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优化体育教师队伍的结构需要地方政府引导和高校合作,从以下三方面搞好体育教师的培养工作:一是高校通过“订单式”培养,为一些在职的体育教师提供研究生学习的机会,使教师队伍有一定数量的研究生,有为数众多的本科生和少量的专科生,从而优化学历结构;二是高校与中小学体育教师合作搞科研,为体育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顺利评定职称创造条件,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初级、中级、高级职称形成合适的比例,达到优化职称结构的目的;三是高校针对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培养新型体育教师,为学生谋得更好的前途,而地方政府通过加大高校毕业生的引进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

第二,强化体育教师的成就动机。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成就动机不强,专业发展的动力较弱。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促进三峡库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除了从主观上强化体育教师的成就意识,鼓励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之外,最重要的是提高教师的社会待遇,让体育教师从内心深处喜爱体育教育事业,自觉实现专业发展。

第三,中小学要在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方面切实努力。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校的兴盛是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关系,为了使学校的发展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三峡库区的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应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体育教师在职培训,通过邀请专家来学校讲座、教师在职进修、举行培训班等形式,让体育教师接触到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体育教师编制教学文件的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与此同时,学校要建立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形成以体育教师自评为主,校长、同行、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体育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取关于自身专业发展的信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1]张继平.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缺编的政策性思考——以宜昌地区的教育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2(10):36-40.

[2]杨海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小学学校体育绩效研究述评[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4).

[3]李忠诚.关注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记2008年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考核[J].体育教学,2009(1).

[4]潘建芬,周志勇.改革开放30年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实践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09(8).

[5]葛晓明.以赛促教 助推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关于参加芜湖市第三届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后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30).

[6]王镜然.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7).

[7]李菊兰,李雪萍.剖析体育教师现状,铸造时代师魂[J].江西教育,2011(Z1).

猜你喜欢
三峡库区职称学历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三峡库区万家坝滑坡变形区稳定性复核研究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知识无力感
长江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增收的设想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
三峡库区生态环保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