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82例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2014-11-27 07:44杨丽容陈强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年6期
关键词:桂术甘汤充血性

杨丽容 陈强

(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乐山613100)

胸痹心痛是由邪痹心络、气血不畅而致胸闷心痛,甚则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症的心脉疾病,多见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1]。2011年3月~2013年12月,我们以苓桂术甘汤治疗8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获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共154例,均为2011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住院的确诊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将病例按时间顺序数字编号,采用单双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2例:治疗组男42例,女 40例;年龄 35~88岁,平均(43.62±5.72)岁;病程 6个月~20年,平均(28.13±1.59)个月;心功能Ⅱ级36例,Ⅲ级18例,Ⅳ级2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5例,糖尿病性心肌病12例,肺源性心脏病18例,扩张型心肌病15例,冠心病12例。对照组男43例,女 39例;年龄 35~89岁,平均(44.12±6.91)岁;病程 7个月~21年,平均(29.03±1.62)个月;心功能Ⅱ级35例,Ⅲ级19例,Ⅳ级28例;高血压心脏病26例,糖尿病心肌病11例,肺源性心脏病16例,扩张型心肌病16例,冠心病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参照《实用内科学》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1]。中医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心悸是由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水气凌心所致:心悸怔忡不已,胸闷气喘,咳吐大量泡沫痰涎,面浮足肿,不能平卧,目眩,尿少,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滑数疾。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凡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年龄>35岁者均属纳入范畴。排除肝肾功能不全、重度肺功能不全、精神异常、妊娠、哺乳、恶性肿瘤者及不愿配合、不能坚持服药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予以强心、利尿、ACEI或ARBs、β-受体阻滞剂,酌情选用抗生素、吸氧,21 d为1个疗程。

1.4.2 治疗组 以苓桂术甘汤基本方加减,组方:茯苓 30 g、桂枝 15 g、白术 30 g、炙甘草 10 g、薤白 30 g、人参 10 g、黄芪 30 g、猪苓 15 g、泽泻 15 g,临床辨证加减:(1)心阳虚:心悸动则为甚,胸闷气短,畏寒肢冷,头晕,面色苍白,舌淡胖,苔白,脉沉细迟或结代,加附片15 g、肉桂10 g;(2)心血瘀阻:心悸怔仲,胸闷心痛阵发,或面唇紫暗,舌质紫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加桃仁15 g、红花15 g、丹参15 g、赤芍15 g、川芎 15 g;(3)夹痰浊:加瓜蒌 15 g、法半夏 10 g。1剂/d,煎3次取汁,分3次饭前服下,21 d为1个疗程。

1.5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治愈:症状消失,心钠素(arcial natriuretic factor,ANP)测定检查恢复正常,2个月内未复发。好转:症状减轻或发作间歇时间延长,ANP实验室检查有改善,2个月内症状无加重。未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死亡,ANP测定无改善。

1.6 观察指标 一般体检项目与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大小便常规,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症状、体征。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2例出现腹胀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有6例出现低钾、咳嗽等不良反应,均未影响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7.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由多种病患所致,依据临床症状表现属中医“惊悸、痰饮、喘证”等范畴,病位在心,病理性质主要为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实者多痰火扰心、水饮凌心、心血阻滞,虚实相互夹杂,相互转化,故而本虚标实。心阳气虚,失去温煦功能,气不化水,水停血瘀而成上述水停诸症,故治宜温阳利水,选用苓桂术甘汤。该方源自于《伤寒论》,由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组成。茯苓为君,健脾利湿化饮;桂枝温阳化饮;白术助茯苓培土制水;炙甘草辛甘化阳,调和诸药;加薤白通阳散结,人参、黄芪补气升阳,猪苓、泽泻利水。临床辨证,气虚加附片、肉桂补气;心血瘀阻加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行瘀;夹痰浊,加瓜蒌、法半夏豁痰。故以苓桂术甘汤加味成方,具有通阳化气、健脾利水化瘀的功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 234-1 24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0-31

猜你喜欢
桂术甘汤充血性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three decoctions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o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related tolllike receptors-mediated inflammations
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包热证)的疗效研究
桂苓味甘汤及加减方证条文辨析
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倍他司汀片治疗痰饮型眩晕的临床观察
苓桂术甘汤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单兆伟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胃下垂1例
蒙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肿胀的临床观察
微量泵补钠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并稀释性低钠血症中的应用
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中医认识及其实践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8例——附西药治疗52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