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可行性分析

2014-11-27 07:44吴贤驹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年6期
关键词:换药负压创面

吴贤驹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新塘医院 广州511340)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开放性创伤的患者越来越多,其严重程度也逐渐增大,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给骨折患者的恢复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伤情越复杂,创伤处理越复杂,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很容易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1]。针对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有传统换药技术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两种治疗方法,为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本文从住院时间、综合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多个方面判断负压引流技术在临床治疗上的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80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其中因交通意外导致下肢软组织损伤26例,下肢骨折31例,上肢骨折21例,咬蜇伤至肌腱外露2例;创伤面积大小为2.8 cm×3.3 cm~17 cm×29 cm。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2~62岁,平均39.8岁;对照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4~60岁,平均38.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创伤面积大小、创面软组织损伤类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首先彻底清除创面内污物、异物以及全部失活组织,然后将患者的残腔敞开,用VSD材料覆盖患者的损伤部位,封闭创面需使用生物活性的半透膜,在确保引流管畅通无阻、无打折现象的基础上,接通负电压电源进行负压封闭引流。在此同时,及时准确地观察患者的临床体征变化,包括血压、脉搏、体温等,还需要注意引流物的颜色、流量,引流瓶达到一定量时需更换引流瓶,在更换时要先用止水夹夹住引流管,再关闭负压源,以避免引流液回流,维护负压引流设备。提醒患者及看护人员或家属注意不要折压、牵拉引流管,时刻观察局部敷料,避免由于密封不严或引流管堵塞而导致引流治疗失败。看护过程中,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及时汇报给医生[2]。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技术:与观察组相同,先进行彻底清除创面内污物、异物以及全部失活组织,然后将患者的残腔敞开。将患者固定,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换药方式采用多侧孔引流管冲洗和引流。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McGill疼痛评分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McGill疼痛评分为(4.3±1.30)分,对照组为(6.2±1.42)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8.5±1.34)d,对照组为(35.7±3.78)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S)

?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发生骨髓炎4例,并发症发生率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将患者骨创伤创面组织损伤部位用特殊材料制作而成的敷料进行封闭覆盖,持续一段时间进行负压吸引,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关键在于手术前彻底清创并彻底止血。众所周知,坏死组织极易滋生各种细菌,伤口的愈合会被溶解酶或者各种细菌毒素影响,另外,清创有助于避免负压引流管周围创面坏死组织及分泌物凝块的形成[3~4]。要想做到完成成功负压引流,有效的负压吸引极其重要。首先,创面的敷料应该与创面充分接触,不留空隙,半透膜密封创面同样应该严密,而且还应做到避免直接接触到较大的血管和神经。手术之后,应注意观察敷料是否塌陷、是否形成引流管管型[5]。通过此次研究发现,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在各个方面都优于传统换药技术,不仅降低了每次换药创面与空气接触的次数,从而减少二次感染的可能,也避免了交叉感染,更能减缓患者的疼痛感,血液循环更加良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换药技术,可减少换药次数,降低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的疼痛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骨创伤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1]刘三风,刘志豪,戴志波,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对各种复杂创面修复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09,15(6):66-68

[2]任鹏,陈刚,阿不来提·阿不拉,等.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下肢毁损伤中的应用[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24(8):1 021-1 022

[3]曾展鹏,黄学员,苏博源,等.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在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08,20(4):25-26

[4]张弛,安智全,于晓雯,等.有限内固定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严重开放性跟骨骨折的初步经验[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0,12(5):496-498

[5]杨帆,白祥军,易成腊,等.急诊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挤压综合征[J].中华创伤杂志,2009,25(2):103-106

猜你喜欢
换药负压创面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rn-bFGH(盖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早早孕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探讨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
银离子敷料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