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17区Abu Gabra-6井固井技术实践

2014-12-16 08:32李耀辉郭学毅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4年2期
关键词:尾管水泥石白垩

李耀辉,郭学毅

(1.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固井公司,河南濮阳457001;2.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

1 地质及工程概况

1.1 地质分析和目标储层

Abu Gabra-6井属于苏丹17区西部,位于东达尔富尔和南科尔多凡州交界地区,主要油气层为上白垩统Darfur群、下白垩统Bantiu组和下白垩统Abu Gabra组。其中,下白垩统Abu Gabra组是17区的主要目标层,下白垩统Bantiu组和上白垩统Darfur群为次要目标层[1-3]。

下白垩统Abu Gabra组是该地区最早发现的含油层位,砂岩主要为石英砂岩,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该储层物性较差,埋藏较深。暂无该层取心资料,根据测井解释其孔隙度为12%~20%,大部分为中孔、中渗储层,压力系数为0.93,温度梯度平均为3℃/100 m。

下白垩统Bantiu组砂岩主要为亚长石砂岩,其次为长石砂岩和石英砂岩,从粉砂岩到砾岩都有分布,但主要为较粗的含砾交错层理砂岩。砂岩孔隙度为19.7%~38.2%,平均为31.9%,渗透率为(87.1~87.6)×10-3μm2,储层的压力系数为0.86~0.87,储层的温度梯度平均为2.4℃/100 m。

1.2 工程概况

该井20″导管下深为25 m,133/8″表层套管下深为517.43 m,95/8″技术套管下深为1 749.50 m,7″尾管下深为3 689.50 m,全井深3 696 m,如图1所示。尾管固井时尾管悬挂器位置为1671.67~1 680.12 m;球座位置为3 665.68~3 665.39 m;浮箍 位 置 为3 6 7 6.4 5~3 6 7 6.7 6 m;浮 鞋 位 置 为3 692.83~3 693.50 m;上部钻杆内容积为9.27 L/m;加重钻杆内容积为4.56 L/m;7"尾管内容积为19.38 L/m。

图1 Abu Gabra-6井管串结构设计

2 固井难点

(1)地层承压能力低。新生代Amal组和上白垩统部分Darfur群组的疏松砂岩层段易发生漏失[4-5]。在Abu Gabra-6井的钻井施工中,根据录井提供的数据,在钻进至1 100 m时,泥浆漏失7 m3/h,共漏失约130 m3。在全井完钻之前也多次发生井漏,且不能确切掌握漏层位置和漏层数量。

(2)封固段长。Abu Gabra-6井完钻井深3 696 m,尾管悬挂器位于1 671 m,水泥浆封固段长2 025 m,固井时所需水泥量大,顶替效率提高及固井质量困难。

(3)井径扩大率大。Bantiu组及之上地层岩石成岩作用弱,砂岩胶结疏松,很容易造成井径的扩大。

3 优选水泥浆体系

Abu Gabra地区油层完钻井深普遍在3 000 m以上,Abu Gabra-6尾管封固段长达2 025 m,且井径不规则,水泥浆用量大,为确保固井施工安全,提高固井质量,水泥浆性能必须具有流动性好、低失水、低渗透和防漏失等特性。

3.1 研究方法

(1)运用颗粒级配原理,优选外掺料和外加剂,使低密度水泥浆具有浆体高度稳定、顶部和底部强度发展快、失水小、稠化时间可调等性能,以利于保证封固质量。

(2)优选水泥及外加剂,使高密度水泥浆各项性能优良,满足产层封固要求。

(3)通过添加合适材料,改善水泥石固有脆性,提高耐冲击的能力。

(4)提高水泥浆防漏、防窜能力。

3.2 低密度水泥浆体系

(1)低密度水泥浆配方:阿联酋G级水泥+漂珠50%+降失水剂2.22%+早强剂1.67%+膨胀剂0.56%+分散剂0.33%+缓凝剂0.4%+消泡剂0.1%,其性能评价结果见表1。

(2)优选外加剂:分散剂和膨胀剂使用固体水泥外加剂,采用干混方式。在灰罐内多次混拌,以保证混拌均匀。降失水剂、辅剂、缓凝剂使用液体水泥外加剂,采用湿混方式,该方式易于混拌均匀,且因事先已溶于水中,使液体外加剂能及早参与水泥水化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反应,以便更好地发挥作用。

(3)体系评价:①稳定性:低密度水泥浆,常温样品静止30 min后,无分离现象,上下密度差为0.03 g/cm3,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防止了浆体在环形空间静止时离析。②流变性:低密度水泥浆,初始稠度为7 BC,六速旋转粘度计3/6、100/200、300/600转的读数分别为9/12、49/93、134/243,具有良好的流变性。③稠化时间:室内实验使用千德勒高温高压稠化仪,基浆中加入了优质高温缓凝剂,稠化时间在200~350 min内可调,稠化情况如图2所示。④抗压强度:低密度水泥石抗压强度见表2,从测试结果可看出,低密度水泥浆在低于底部温度20℃的情况下,48 h即可大于14 MPa,7天抗压强度持续发展,从而保证了水泥环的长期使用寿命。

3.3 高密度水泥浆体系

表1 低密度水泥浆性能实验评价结果

图2 低密度水泥浆稠化情况

表2 低密度水泥石抗压强度

(1)防窜高密度水泥浆配方:阿联酋G级水泥+0.56%膨胀剂+0.34%分散剂+5.0%降失水剂+1.0%辅剂+0.5%缓凝剂+0.1%消泡剂,其性能评价结果见表3。

(2)优选外加剂:选择与低密度水泥浆一样的优质高温外加剂,既可保证高密度水泥浆性能,又可保证送井外加剂型号不致太多,易辨别。

(3)体系评价:①稠化试验:室内实验使用千德勒高温高压稠化仪,初始稠度14 BC,所得稠化图形基本为直角稠化,减少了过渡时间,稠化时间可调,稠化曲线如图3所示。②API失水:高密度水泥浆失水为41 mL,可以较为有效防止气侵发生。③稳定性:室内实测上下密度差为0.01 g/cm3。④抗压强度:高密度水泥石抗压强度见表4,高密度水泥浆体系在井底及地面都能快速形成强度,24 h强度大于14 MPa,常温下强度发展迅速,保证了上部水泥石的力学性能。7 d强度持续发展,保证了水泥环后期的抗冲击能力。⑤SPN值:SPN=3.8,防窜效果好。

4 现场应用

Abu Gabra-6井是中原固井在Abu Gabra地区施工的第一口探井。该井95/8″技套套管鞋深度1 750.00m,使用215.9 mm 钻头钻至3 694.00m,7″尾管下深为3 688.50 m,尾管悬挂器位于1 681.65 m,固井前钻井液密度为1.15 g/cm3,粘度为55 s,失水为4.6 mL,初切为3 Pa,终切为4 Pa,泥饼为0.5 mm,含沙为0.2%,pH 值为12。

图3 高密度水泥浆稠化曲线

表4 高密度水泥石抗压强度

该井井底落块多,套管比预计深度少下5 m。该井2 200 m之上,使用SLAM组合测井系统测量井径,技术要求1750~2200 m水泥量附加50%,2 200 m之下,使用6臂井径测量仪测井,技术要求水泥量附加20%。2 600 m以上使用低密度水泥浆,2 600 m以下使用高密度水泥浆。

考虑到井底温度高,使用对应的高温水泥浆外加剂,严格控制所有水混、干混外加剂的配比。该井尾管固井前曾发生漏失,且不知道具体漏失层位,虽然在下套管前已进行必要的堵漏措施,但是轻微渗漏一直持续发生,所以决定适当降低水泥浆密度。

使用先进的双机双泵大功率固井车,首先注入隔离液(清水)8 m3,然后注入低密度水泥浆36 m3,平均密度为1.43 g/cm3,注入高密度水泥浆24 m3,平均密度为1.89 g/cm3,之后水泥车泵入2 m3压塞液,之后用大泵替浆51 m3至碰压,压力从9 MPa升至18 MPa,碰压信号明显,泥浆在整个固井过程中保持返出。蹩压20 MPa,稳压5 min,放压,回水正常。而后接方钻杆,憋压7 MPa,上提中心管,然后上提8柱钻杆,反循环洗出1.5 m3水泥浆。最后正常循环5 h。

固井一次施工成功,据测井资料显示,上部低密度水泥浆封固段声幅值平均值在35%左右,下部高密度水泥浆封固段声幅值平均小于5%,固井质量较好。

5 认识与建议

(1)优选的低密度水泥浆和高密度水泥浆体系,可以达到苏丹17区Abu Gabra-6井的固井质量要求。

(2)根据Abu Gabra-6井的地层特点,对产层套管采用了关封井器憋压的地层承压试验方法,有效提高了地层承压能力。

(3)在Abu Gabra-6井尾管固井施工中,替浆结束后,将8~10柱钻杆提至水泥顶面之上这步十分重要,它可使水泥浆的顶部保持一定压力,直到水泥浆凝固,以防止气窜。

[1]黄先雄,王林.Fula坳陷Abu Gabra组沉积相及成藏控制因素分析[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22(3):41-42.

[2]吴英明.低密度高强度水泥浆体系研究及在苏丹1/2/4区的应用[J].钻采工艺,2006,29(5):129-131.

[3]孙红伟,李兵,宾国成,等.提高苏丹6区固井质量的柔性水泥浆固井技术[J].钻井工程,2010,30(9):49-51.

[4]张启先,高兴原,钟振环,等.苏丹124区漏失层固井技术[J].钻采工艺,2010,33(3):31-35.

[5]李苏新,陈江,温培源,等.哈10-1X超深井固井技术实践[J].钻井液与完井液,2012,29(6):62-65.

猜你喜欢
尾管水泥石白垩
无固化剂水性树脂提高固井水泥石抗腐蚀性能*
提高超低密度水泥石抗压强度的方法
微量元素在鹤岗盆地早白垩世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川西长裸眼水平井下尾管循环解阻关键技术
CO2盐水层埋存条件下Mg2+对油井水泥石腐蚀的影响
超深井短轻尾管悬挂及丢手技术研究与应用
TAMBOCOCHA 43区块尾管固井难点及对策
建筑材料水泥石的腐蚀与防止措施
治白垩病良方
哈拉哈塘超深水平井窄间隙尾管下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