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激素受体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乳腺癌原发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研究

2014-12-16 01:24王俊杰樊慧杰刘法文孙献甫王承正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河南郑州450008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4500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河南郑州450008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年6期
关键词:原发灶腋窝淋巴结

秦 丽,王俊杰,樊慧杰,刘法文,孙献甫,王承正(.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河南郑州450008;.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 4500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河南郑州 450008)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Siegel等[1]报道,2012年美国女性新增乳腺癌患者数量高居各种女性肿瘤之首,而乳腺癌死亡人数也仅次于肺癌[1]。目前,国内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在某些大中城市中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作为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乳腺癌患者的激素受体表达情况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多种生物标记物,尤其是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蛋白的异常表达有关,检测这些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为临床评价乳腺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因此,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72例患者ER、PR和HER-2在原发灶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72例,年龄25~67岁,中位年龄43岁。入组标准:初治单侧乳腺癌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手术治疗患者;术前未接受化疗、放疗或性激素类药物等治疗。术后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浸润性导管癌49例,小叶癌18例,髓样癌3例,硬癌2例;肿瘤分期Ⅱ期39例,Ⅲ期33例;均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取术中切除的乳腺癌组织及腋窝淋巴结标本用10%甲醛溶液固定,进行连续4μm石蜡切片,然后进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保存待测。

1.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结果判断抗ER、PR和HER-2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公司。ER、PR和HER-2蛋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经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4μm切片,脱腊,3%双氧水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抗原微波修复,非免疫羊血清封闭,加一抗,湿盒中4℃过夜,再加二抗,加辣根过氧化物酶,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复染,脱水,封片。用已知ER、PR和HER-2蛋白阳性标本切片作阳性对照,磷酸盐缓冲液(PBS)作阴性对照。判断标准:ER和PR蛋白以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判断为阳性,HER-2蛋白以细胞核内或胞核与胞质同时出现棕黄色颗粒判断为阳性。每例切片随机选择5个高倍视野,计算阳性细胞所占比例。每张切片由两名医生双盲观察,计算视野阳性细胞占全部细胞的比例,0%为阴性(-),0%~25%为弱阳性(+),>25%~50%为阳性(++),大于50%为强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ER、PR和HER-2在原发灶与转移灶中的表达72例乳腺癌组织中原发灶ER阳性者51例(70.8%),腋窝淋巴结转移灶阳性46例(6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原发灶中PR阳性者40例(55.6%),腋窝淋巴结转移灶PR阳性38例(5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原发灶中HER-2阳性者51例(70.8%),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HER-2阳性者53例(7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图1。

图1 乳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ER、PR、HER-2的表达(×400)

2.2 ER、PR和HER-2表达情况与肿瘤分期的关系原发灶和转移灶中ER、PR在不同分期肿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ER-2在Ⅲ期乳腺癌原发灶及转移灶中的表达明显高于Ⅱ期乳腺癌原发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3 ER、PR、HER-2表达与病理类型的关系在本研究中,导管癌患者共49例,小叶癌患者18例,髓样癌患者3例,硬癌患者2例。对导管癌和小叶癌进行分析发现,ER、PR、HER-2在不同病理类型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ER、PR、HER-2的表达与肿瘤分期的关系[n(%)]

表2 ER、PR、HER-2的表达与病理类型的关系[n(%)]

3 讨 论

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其发生、发展受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ER、PR在乳腺癌肿瘤组织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乳腺癌的分子亚型与预后密切相关,不同分子亚型的预后存在明显差异。ER和PR受体对指导乳腺癌治疗具有极高的价值,ER阳性的乳腺癌,特别是ER和PR均阳性者,内分泌治疗效果好。调控作用通过雌、孕激素与细胞上相应受体ER和PR结合而发挥作用,但研究表明乳腺癌细胞ER、PR阳性率一般在50%~70%。HER-2是预测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分子,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2]。研究发现HER-2基因在20%~30%的乳腺癌中过表达,这提示患者复发率高、转移发生早且生存期短、病情重、预后差[3]。肿瘤发生转移是乳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经过治疗但仍有25%~30%的乳腺癌患者可发生远处转移[4]。乳腺癌ER和PR表达阴性者的远处转移概率高,其中骨转移和脑转移发生率高,预后差。原发肿瘤激素受体阳性预后较好,3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最差[5]。

近年来研究发现乳腺癌原发灶同转移灶间ER、PR和HER-2受体的表达并非都一致,因此对原发及转移灶的肿瘤组织进行激素受体的检测对于治疗极为重要。本研究对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部分乳腺癌患者原发灶、转移灶中的ER、PR和HER-2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与肿瘤分期、肿瘤病理分型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ER、PR和HER-2在乳腺癌原发灶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8%、55.6%、70.8%,而转移灶中3者阳性表达率为63.9%、52.8%、73.6%。而且原发灶为阳性的患者,转移灶多为阳性,但二者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6]。本研究中HER-2阳性表达率较高,与秦洪真等[7]报告一致。在Ⅱ期乳腺癌原发灶、转移灶与Ⅲ期乳腺癌原发灶、转移灶相比,ER、PR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ower等[8]的研究相符。Ⅲ期乳腺癌HER-2阳性率要明显高于Ⅱ期,表明HER-2的阳性表达可能与临床分期相关。而在导管癌与小叶癌中,ER、PR和HER-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其与临床病理分型无明显关系。本研究也未发现乳腺癌ER、PR蛋白表达与HER-2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表明乳腺癌ER、PR蛋白与HER-2蛋白表达异常是各自独立的分子事件。

乳腺癌患者的激素受体表达状况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也是内分泌治疗的重要指标。乳腺癌原发灶及转移灶中的ER、PR和HER-2检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预测复发及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ER和(或)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不论年龄、肿瘤大小及区域淋巴结是否转移,术后都应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但年龄小于35岁,肿瘤直径小于1cm且分化好,腋窝淋巴结无转移灶的患者除外[9]。本研究提示HER-2与肿瘤的分期相关,因此对于HER-2阳性患者,更应及早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1]Siegel R,Naishadham D,Jemal A.Cancer statistics[J].CA Cancer J Clin,2013,63(1):11-30

[2]Reed W,Hannisdal E,Skovlund E,et al.Pregnancy and breast Cancer:apopulation-based study[J].Virchows Arch,2003,443(1):44-50.

[3]Dean-Colomb W,Esteva FJ.Her2-positive breast Cancer:herceptin and beyond[J].Eur J Cancer,2008,44(18):2806-2812.

[4]Brackstone M,Townson JL,Chambers AF.Tumour dormancy in breast Cancer:an update[J].Breast Cancer Res,2007,9(3):208.

[5]Miranda EI.MAGE,biological functions and potential clinical applications[J].Leuk Res,2010,34(9):1121-1122.

[6]方琦,赵春英.482例乳腺癌激素受体检测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366-367.

[7]秦洪真,汪敏,李席如,等.乳腺癌患者CerbB-2表达和组织激素受体、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现代医学,2009,37(5):336-338.

[8]Lower EE,Glass EL,Bradley DA,et al.Impact of metastatic estrogen receptor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status on survival[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05,90(1):65-70.

[9]朱立强,柳红.浸润性乳腺癌细胞学分级及其与激素受体等表达的关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0):2490-2491.

猜你喜欢
原发灶腋窝淋巴结
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内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水平变化分析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常按腋窝强心又健体
常按腋窝 强心又健体
探讨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及美学效果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
精细解剖保护甲状旁腺技术在甲状腺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
56例颈部转移癌治疗的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