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对乳腺癌手术疗效的影响

2014-12-18 01:18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21期
关键词:肋间出血量淋巴结

李 红

安徽亳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亳州 236800

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见疾病之一,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临床中对于早期患者常采取手术治疗,从而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胸前神经保留与术后胸大肌萎缩具有密切联系[1]。为了进一步了解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本文重点对临床中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与传统未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01—2013-12 6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0例,年龄24~62岁,平均(45.5±4.2)岁。临床分期:Ⅰ期8例,Ⅱ期18例,Ⅲ期4例。肿瘤位置:左侧肿瘤17例,右侧肿瘤13例。病理类型:黏液腺癌10例,侵润性导管癌12例,侵润性小叶癌8例。对照组30例,年龄25~65岁,平均(46.1±4.0)岁。临床分期:Ⅰ期7例,Ⅱ期19例,Ⅲ期4例。肿瘤位置:左侧肿瘤16例,右侧肿瘤14例。病理类型:黏液腺癌11例,侵润性导管癌11例,侵润性小叶癌8例。2组性别、临床分期和肿瘤位置以及病理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2组均采取横斜切口处理,从外侧到背阔肌前缘腋窝下5.0cm,内侧到第四肋间胸骨位置,若肿瘤在内上象限或内下象限一般采取弯月形的切口处理。研究对象在皮瓣游离之后应切除乳腺腺体和脂肪以及胸大肌表层筋膜直到腋窝位置,紧接着将其胸大肌向上和向内提拉,充分暴露其胸小肌。然后,对患者锁骨下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以及胸大小肌间的淋巴结进行全面清扫,且清扫过程中需要对胸肩峰动脉胸肌支和伴行胸前神经内侧支进行全面的保留,对胸前神经外侧支也进行保留。腋窝进入之后,需要将腋静脉周围脂肪和淋巴结组织进行彻底的清扫,从胸壁到第二和三肋间行从上到下清扫处理。肋间臂神经主要是位于前侧胸壁交界的位置,并从前锯肌和肋间肌中进行穿出,并与胸长神经相垂直,一般直径大小为2.0mm。最后,需沿此神经从内到外进行浅面软组织的详细解剖,在深面淋巴结与脂肪组织进行彻底的清除[2]。对照组在皮瓣游离之后将胸大肌进行切开,并切断其胸小肌,紧接着将锁骨下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以及胸大小肌间的淋巴结进行全面彻底的清除,不需要对胸内侧神经和胸外侧神经以及肋间臂神经,其他的具体操作方法均与研究组相同[3]。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时间;(2)术中出血量;(3)淋巴结清除数量;(4)术后转移或者复发情况;(5)术后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取SPSS 19.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s)表示,独立样本主要采取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淋巴结清除数量比较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淋巴结清除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淋巴结清除数量对比分析 (±s)

表1 2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淋巴结清除数量对比分析 (±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淋巴结清除数量(个)研究组30 81.6±12.6 20.5±8.8 14.3±5.4对照组30 69.3±11.7 22.1±9.3 15.1±4.8 t 值9.2613 0.4517 0.3742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淋巴结清除数量(个)P值 <0.05 >0.05 >0.05

2.2 2组术后转移或者复发情况观察见表2。

表2 2组术后转移或者复发情况的比较 [n(%)]

2.3 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见表3。

表3 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n(%)]

3 讨论

乳腺癌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一般多发生在30岁左右的女性,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临床中常常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患者饮食习惯和婚育及遗传因素、电离辐射等因素有关[4]。因此,临床中如何有效提高该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是医生们关注的重点。

乳腺癌早期常采取手术治疗,并且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是采取何种手术方式一直存在争议,尚无统一标准[5]。一般情况下是尽可能保留乳房外形,并最大程度清除肿瘤,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但是在手术过程中是否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成为医生们关注的重点,有学者认为切除之后会导致术后易出现腋窝持续性的疼痛和胸肌萎缩等症状[6]。通过本次的临床分析,临床中对于乳腺癌患者实施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治疗是可行的,能够有效减少胸肌萎缩和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且术后复发率较低,有效改善患者预后[7]。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能够极大降低术后腋窝疼痛、上臂麻木感和胸肌萎缩等并发症发生。同时,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能够有效的缩小手术范围,精确的清扫肿瘤,进一步降低转移或复发的可能[8]。但是这种保留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会增加手术时间,临床中应引起注意,庆进一步规范手术操作[9]。

综上所述,临床中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治疗是可行的,能有效的减少胸肌萎缩和降低相关并发症,且术后复发和转移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

[1]林佐东,李超樟,鄂永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1,33(10):1 340-1 342.

[2]魏源水,朱宏辉,倪斌,等.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疗效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8(4):31-33.

[3]李金茂,鲁建国,何显力,等.乳腺癌保乳手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意义[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19(5):482-485.

[4]侯俊明,贾勇,张勇,等.乳腺癌Auchincloss术中保护肋间臂神经、胸肌神经的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103-105.

[5]李伟汉,杜新峰,刘平贤,等.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的效果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6):99-100.

[6]罗洪智,陈恰宜,王东亚,等.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09,6(8):3-4.

[7]李金茂,鲁建国,何显力,等.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胸前神经、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5):929-931.

[8]刘洪林,王宝,陈永刚,等.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乳癌根治术30例[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1):36.

[9]史小丹,徐卫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的研究进展[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0,4(1):42-48.

猜你喜欢
肋间出血量淋巴结
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肋间痛的研究进展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精细解剖保护甲状旁腺技术在甲状腺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