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脑卒中伴抑郁焦虑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作用

2014-12-18 01:18曹燕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21期
关键词:评量家属依从性

曹燕竹

河南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濮阳 457000

脑卒中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大多数患者会因病程较长而发生不同的焦虑和抑郁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我院开展心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伴抑郁焦虑患者的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01—2013-12住院脑卒中伴抑郁焦虑的患者164例,男90例,女74例;年龄45~78岁,平均(60±1.5)岁;出血性脑卒中70例,缺血性脑卒中94例;全部病例均经CT或MRI证实。抑郁焦虑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CCDM-3)[1];抑郁自评量表(SDS)>41分;焦虑自评量表(SAS)>50分。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2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抑郁焦虑程度和疾病认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疾病常识宣教: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脑血栓的形成,脑血管破裂的机制和诱因,评估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由经验丰富的临床主治医师或主管护师讲课,以幻灯片的形式向患者和家属进行疾病知识教育,每次不少于30min。强调家属的共同参与、制定个性化心理干预计划。

1.2.2 人性化心理干预:早期由责任护士和患者及家属有效沟通,了解患者要求,及早进行康复指导和功能锻炼计划,一对一心理疏导,鼓励并要求家属参与共同实施,保证患者身心愉快。

1.2.3 帮助患者角色互换:规劝患者正视现实,尽快适应病人角色,接受肢体康复锻炼计划的实施越早越好。逐步恢复自知力和自控力,减少焦虑和抑郁症的发生。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早恢复社会功能有很大的帮助。

1.2.4 肢体功能训练:由专职护理人员为病人选定锻炼项目,一般先从下肢锻炼,让患者学习站立,站立训练前先行肌肉按摩15~20min,每次站立时间依病人耐受度而异。然后训练下蹲动作,下蹲训练时,患者两手前伸,掌握平衡,护士或家属在旁协助,防止患者摔倒。站稳脚跟后,嘱患者练习上肢肌力,选择上举丢插板活动、手推滚筒运动、旋转运动,由健肢带动患肢,两手五指交叉握举,每次不少于50次。以不劳累为宜。

1.2.5 家庭支持和健康教育:和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每月进行1次心理干预,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对于患者情绪不佳或者孤独躲避人群的行为要及时干预,治疗睡眠障碍,调整情绪。一旦发生抑郁症状,告知家属精神抑郁焦虑症可防可治,不要轻言放弃,让家属明白家人的态度对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鼓励家属多探视,与患者进行亲情交流,让患者找到归属感,对于长期应用的药物治疗,家属要起到监管和督促执行的功能,制定电话回访制度,定期随访。

1.3 评价标准 抑郁焦虑症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评价量表(SAS)测评2组的疗效:(1)SDS和SAS各含20个条目,每个条目分0~4级评分,总100分,抑郁指数=各条目累计分/100,指数越高说明抑郁程度越重。(2)治疗依从性标准: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3)生活质量包括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12个条目,每个条目分0~4级评分,分数越高,说明其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干预后抑制和焦虑自评量表比较 实验组干预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分值明显减少,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比较 (±s)

表1 2组干预前后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比较 (±s)

组别n SDS 评分 SA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实验组82 45.21±3.64 28.02±4.10 47.42±5.31 22.10±5.11对照组82 44.95±4.09 37.52±3.02 46.02±5.29 27.97±4.99 t 值0.4300 16.8937 1.6914 7.4423 P值0.6678 0.0000 0.0927 0.0000

2.2 2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比较 实验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在干预后治疗依从性比较 [n(%)]

3 讨论

目前,随着人们的饮食结构和饮食方式的改变,脑卒中病人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医疗科技发达后,脑卒中患者病死率下降,致残率上升。脑卒中患者大多合并有内科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诱因,使脑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有着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脑卒中患者由于病程长,并发症多,尤其是肢体功能缺损,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大多患者会产生抑郁和焦虑症状,如何有效预防抑郁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成为神经内科医护人员的一个难题。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进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对于疾病的治疗不仅仅注重致死率的下降,且要注重致残率的降低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本文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和早期康复训练相结合,强调家庭亲情护理参与,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护理,不仅使患者学习了疾病的相关知识和康复技能,树立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且减少了预防抑郁和焦虑的产生[3-4]。

[1]蒋菊芳,许玉芳,丁兰芬,等.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病人应对方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11):3 608-3 610.

[2]黄丽,邵芙蓉,王晓妹,等.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1(33):5 280-5 282.

[3]张焕新.心理干预对不同时期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2):30-31.

[4]陈常云,李守春,郭公慧,等.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10,23(6):433-435.

猜你喜欢
评量家属依从性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